高职思政理论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互联网思维推动教改

2017-08-15 00:4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职生课外思政

徐 琴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一、高职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总体原则

1.坚持自建平台为主,其他平台为辅的原则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若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有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有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高职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并非是为了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为了最终转化为思维能力。而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平台加强训练。可见,平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亚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大学期间是高职生精神成人的关键时期。由于受高职生青睐的互联网每天都充斥着互相干扰甚至排斥的海量思政文化,它们已然超越了如今高职生的处理极限。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超过他所能处理的极限时,就可能导致紊乱。”[1]第7版基于互联网平台思维的考虑,笔者认为,高职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确实需要有以共享为理念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一般来说,高职生往往会对平台信息发送者做出比信息内容本身更多的反应,所以,要使平台产生实质性效果,须由高职生所熟悉的、爱戴的思政课教师,建立便于学生参与也乐于参与的平台。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就要以这样的自建平台为主来一步步展开。

2.构建局部视角的原则 思政课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三观”等,但这些貌似抽象的理论对于高职生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更受高职生的关注。就像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324因此,即便是思政课教学,也不得不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 平台要通过接地气的、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说明思政课的开设目的,以及说明这个目的是如何与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息息相关的,是如何与高职生的热点、痛点紧密相连的,并以此来构建高职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局部视角。当然,构建局部视角并非一味地迎合高职生的需求,要注意需求层次上一定程度的超越。否则,平台学习资源终究会因内容的庸俗化而无法真正实现育人功能。

3.坚持问题导向,兼顾理论觉知与工具觉知的原则 学习的起点应该是问题,而不是理论,尤其对高职生而言。有了问题,高职生自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找出关键词,寻找相应链接,从而开始主动的学习。同样,网络实践教学也须坚持问题导向。而这类问题不一定直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应包括高职生对赖以认识世界的网络、电影、电子游戏等认知工具的“工具觉知”问题。例如,如今网络世界的思想多元化、复杂化,互联网洗脑工程对高职生的精神世界影响较大。但是,相当部分的高职生对网络这个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工具觉知”。他们往往会觉得,思政课堂上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网络传播的社会现状出入较大甚至完全不符;会因自身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而造成思想混乱。于是,思政课堂上好不容易建立的观念逐渐淡化甚至直接被抛弃。而平台正可以通过“工具觉知”类问题导向,从另一个角度去进一步强化高职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觉知。

4.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分类学习的原则 课外学习的动力必定来源于高职生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平台推送的思政文化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内容设计必须体现能够打动他们的时代温度。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必须注意到95后高职生分众化诉求多样,学情差异大。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感兴趣而排斥,或因为不理解而恐惧。为了将这类负面情绪转变为乐于求知的积极情绪,平台安排分类学习思政文化实属必要。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所说:“只有在面对更小范围的受众时,广告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既然要分类学习,那么,在思政课开课初期就要分好课外学习团队。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行团队小组长负责制,以实现同组队员的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既然学生实行分类学习,那么必然就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思政课教师合作建设同一平台,不同类别的版块由不同的教师来负责。

二、高职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设计

(一)基于“流量思维”,建立可信任的、生态式的思政微信公众平台

如今并不乏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的微信公众平台,但思政课教师还是有必要做一个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思政微信公众平台,理由如下:

1.有助于构建课外教学平台 有助于构建民主的课外教学平台,构建教材、社会、网络、学生、教师等因素相结合的教学生态平衡,可以准确地发现和挖掘高职生的思政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2.有助于形成浓厚的社区感和沉浸感,增强高职思政教育效果 高职思政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理论教育,无论侧重哪方面的思政教育,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都必须使高职生获得浓厚的社区感和沉浸感。毕竟,人是环境的孩子,当代高职生最熟悉且沉浸时间最长的环境是网络世界。他们在这虚拟世界里的沟通能力远胜于现实沟通能力。因此,网络社区定能使其获得更浓厚的社区感和沉浸感。而本文所探讨的平台要创建的,正是能带来思想暗示、情绪渲染和行为模仿意愿的网络社区。

3.可以充分借鉴左脑营销和右脑营销的优势,提高思政课堂活力 市场营销学将营销分为左脑营销和右脑营销,左脑营销强调的是产品、服务,而右脑营销注重的是情感共鸣。虽然思政课教学不同于营销,但其关注点同样值得借鉴。思政课堂注重的是讲授内容的质量,由于服务没有跟上,情感共鸣也没有跟上,于是课堂缺乏活力,效果不佳。而本文所探讨的平台就是想补足思政课堂的上述短板。

4.促使高职生面对多元的网络文化,依然能保留独立思考的意愿和能力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于当前主流思政文化产生强烈冲击,高职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三观”,容易受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无所适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3]67。大数据时代下成长起来的95后高职生就是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们只关注 “是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想让高职生认可主流思政文化,就必须设法促使高职生继续保留独立思考的意愿和能力。于是,就有必要向其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思想角逐和情感交流的平台,那就是生态式的思政微信公众平台。平台建立后,紧接着就要重点抓好平台的流量工作。网络时代,只有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抓好思政主流文化的传播问题。为达到尽可能多的流量,平台建设者必须花力气获取更多的信任和关注。也就是说,平台应担负起网络实践教学和思政服务双重重担。通过平台营造需求氛围,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替学生排忧解难等目标“思政服务”,以便符合互联网“土著居民”的“我要,我马上就要”的“目标反馈机制”。只有当高职生的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获得满足后,他们才会产生融入组织的需要。渐渐的,平台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高职生的课余生活,潜移默化中影响其精神世界,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二)思政微信公众平台适时推送网络实践教学资源----思政文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且日新月异,致使高职生的专注力愈发不足。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关注时间是思政课教学最稀缺的资源。因此,平台必须在短时间内赢得高职生的关注。而高职生上网往往倾向于关注休闲娱乐话题、民生问题。所以,平台推送思政文化时必须牢牢抓住 “简约思维”的特点,以专注为目标,不必面面俱到。而这个“简约”,不仅仅是内容简约,还包括形式的简约。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读图阅读”更加符合当代高职生的学习节奏和阅读习惯。因此,平台向高职生推送的思政文化必须包含信息量丰富的图片。根据脑科学,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大概为 10 分钟。所以,该图片的“信息量”应该在10分钟之内,必须契合高职生大数据时代阅读精简化的特点,使高职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有效学习思政文化。其实,图片信息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图片信息一般需要一定的解释或背景材料才能说明问题。因此,图文并茂才能真正清晰地向高职生传播事件,并促使其思考事件中隐藏的思政问题。

平台推送思政文化,也就是抛砖,目的是引玉。因此,思政课教师切不可直接了当地抛出教师观点。高职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而且批判精神日益强烈,对于中小学思政课的说教形式显然已经无法接受。因此,思政课教师适宜退居幕后,主要负责提供讨论话题,引导高职生的注意力合理定位。这非常必要,因为高职生的注意力将会明显影响到他们的精神世界。

为提高平台网络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建议这类话题需要体现以下特点:

1.平台主流文化性 思政文化理应是具有层次性的综合体,既包括理性色彩较浓厚的高层次思政文化,也包括偏于感性、体现精神成分较少的低层次思政文化。虽说思政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系统的高层次思政文化,但低层次思政文化宜作为平台推送的 “平台主流文化”。因为它能直接、有效地吸引高职生的眼球,并掌握高职生的思想动态。据调查分析,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信息关注较少,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信息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关系不大,内容难以让人信服[4]17-22。而且,较低层次的思政文化需求在课外得到基本满足后,高职生在思政课课堂上自然就会产生较高层次的思政文化需求。因为,人都需要不同等级层面的文化需求。

2.趣味性 95后高职生对平台推送的思政文化,不会像70后那样关注是否有用,也不会像80后那样关注是否靠谱。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能否参与,有无趣味性。“趣味性”已成为95后高职生接受推送信息的重要价值判断标准。例如,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借用95后热衷的节日文化、热播影视剧进行“借势传播”。

3.亲和性 习总书记说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解释疑惑的过程。”因此,平台推送的思政文化,要能及时回应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以及社会舆论热议问题中所遇到的现实困惑,以增强思政课课外学习的亲和性。

4.跨界性 具有跨界思维特点的95后高职生,对纯粹的思政理论话题普遍兴趣不大,但他们对商业、企业经营等内容的话题,诸如商业巨头如何应用毛泽东思想去发展企业等话题,往往会高度关注。

当然,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此类话题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就要求参与平台话题讨论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要有将社会热点、痛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理性解读能力,从而实现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教师若只在平台讨论,直接抛出所谓的答案,不能把相关理论讲彻底的话,就会引起高职生的反感。

(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预告与展示

思政课堂上传播的高层次思政文化,要转化为高职生能理解、能认可并能影响其精神世界的智慧,就需要通过“思政实践活动”这个中介环节。

这里的“思政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公益服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还包括入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纪念性仪式等思政仪式。通过上述现实中具体可感知的形式,让高职生充分获得仪式感,使其心灵世界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链接。

(四)课外学习成果输出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经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课外学习成果的输出是课外思政理论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中提到:“过去,专业者和业余者之间永远存在一道界线。但在未来,将两者分开来谈也许会变得越来越难。”其实,现在的95后高职生已经不再愿意做单纯的听众,而喜欢在网络世界做参与者。此处的课外学习成果输出,就能实现高职生的网络参与需求。

笔者认为,平台上课外学习成果输出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1.“思政粉丝”输出的精彩评论、主题演讲等 在网络实践教学中贯穿以众包为基础的社会化思维,是互联网居民学习的要求。在课外学习成果输出环节,思政课教师要尽量找到对平台输出需求最强烈的“粉丝”,并努力培养其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同伴意见领袖。通过创造条件、整合资源、业余辅导等办法,帮助他们在平台输出环节提高输出能力和知名度,从而成为引导平台舆论的“先锋官”。

2.平台推出话题,众人参与讨论 要使微信社区对高职生的思想产生实质性影响,那么,这个影响过程就必须是一个与社区环境交互的积极能动过程。所以,在网络实践教学中,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必须高度重视。

这类课外学习成果输出的目的,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高职生参与进来,提高参与率。所以,这个讨论可以是一个可触碰、有碰撞、有矛盾的思想场所。以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思政课堂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发生思想碰撞时,高职生往往倾向于选择做低头族来加以抗拒。现在,平台讨论区域允许出现关于同个问题的不同声音,学生便乐于关注,乐于参与,这有助于缓解其抗拒心理。当然,思政课教师仍要在其中因势利导,注意引导主流思想。

三、高职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为保障高职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确保思想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职能部门,尤其是教务处要充分认识到课外网络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政理论教研部作为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牵头部门,尤其要抓好思政课教师“兼顾课堂教学和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观念,并积极提供平台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素质,为搞好课外网络实践教学提供过硬的“软件”。

2.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学校相关部门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各自掌握的资源,共同服务于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校思政理论教研部负责组织思政课教师建设并运用好思政微信公众平台。校宣传部可以通过加强校园舆论宣传,以提高平台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学生处、团委尽量配合思政理论教研部共同组织好高职生的思政实践活动,尤其是要鼓励高职生的思政实践创新活动。

3.加强制度保障 通过制度保障,最大程度地保障思政课教师与高职生参与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述平台建设和平台教学势必增加思政课教师的课外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教务处应对教师的平台工作进行合理的工作量认定,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分认定。

4.加强过程管理 这是确保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效果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是否履责,任务布置后是否经常督促和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参与质量如何,要有必要的过程管理。

5.设计并落实考核评价 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是以端正“三观”、提高社会现象的理性认知能力为基础的,因此,考核评价方式上适宜采取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构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内容应涉及态度、精神、能力、成果等多方面。此外,为鼓励先进,鞭挞落后,宣传部、思政理论教研部和团委适宜联合评选思政课课外网络实践活动的“先进个人”“先进团队”,以及优秀的学生成果。

[1] 唐景莉.影响力:大学生网上思政工作新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5-04-25(7).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60.

[3]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沈壮海,段立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及其发挥[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

猜你喜欢
高职生课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满课外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