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文章对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2017版进行介绍。
糖尿病;消渴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住院患者。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E14.408+)。
2.1 疾病诊断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
2.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2017年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见证候: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2017年版)》。
依据:①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一般≤14 d。
①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患者。③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7.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电图、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肢体动脉多普勒;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
7.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踝肱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流变、动态血糖监测等。
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气虚血瘀证选择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凝血瘀证选择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阴虚血瘀证选择滋阴活血、柔筋缓急;痰瘀阻络证选择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证选择滋补肝肾、填髓充肉。
其他中医特色治疗,包括:熏洗(蒸)法、体针、耳针、电针、离子导入疗法、推拿疗法。此外,还可以采用西药治疗及护理调摄要点。
①肢体疼痛、四肢发凉、肢软麻木等症状好转。②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并发症,或患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退出本路径。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R58
A
1672-7185(2017)08-001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