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翟春阳
将改革进行到底,杭州才有明天
文 翟春阳
改革,事无巨细,头绪纷繁。但改革,必须有清晰的大方向。
当下我们要进行的改革,一言以蔽之,放管服。
央视十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起广泛反响,杭州迈向一流城市,也必须高擎改革的大旗——将改革进行到底。那么什么叫“到底”呢?“到底”不是指改革的持续性,而是指改革的“彻底”性。改革不彻底,改革无意义。改革一直在进行,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如果仅仅是小修小补,步子迈不开,轻拿轻放不见力度,不敢伤筋动骨,更不敢刮骨疗毒,这样的改革,实在有如老牛破车,改革一直在进行,改革一直在踏步。
“敢闯敢试的改革劲头有没有达到一流?”是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的“六问”之一。改革有多重要?“没有改革,就没有杭州的今天,更没有杭州的明天。”赵书记要大家认真想一想:先行先试的改革胆魄够不够?自我革命的改革勇气够不够?一抓到底的改革韧劲够不够?这三个“够不够”,说到的也就是改革够不够“彻底”。如果改革气魄不够、勇气不够、韧劲不够,那么改革也就势必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团和气。
够不够,要与先进城市比一比,比一比,就知道杭州的改革,步子还不够大、气魄还不够壮。近年来,杭州先后承担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和50余项改革试点任务,这是多么难得的改革机会!虽然也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杭州本该取得更多的成绩。赵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上海和江苏,上海在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创新促进机制、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等方面打出了一套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改革“组合拳”;江苏推出“不见面”审批。相较之下,杭州能拿出手的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改革成果并不多。
改革,说到底就是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改革的目标在此,改革的阻力也在此。审批减一项,就意味着权力减一项、利益减一项,刀扎在别人身上容易,扎自己身上最难。只要是旨在限制权力的改革,最容易改来改去原地打转,雷声很大,雨点很小。
改革,事无巨细,头绪纷繁。但改革,必须有清晰的大方向。当下我们要进行的改革,一言以蔽之,放管服。放开是第一位的,服务是第二位的,监管是第三位的。其中次序不容搞错。曾经有句话,“管得越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那么我们改革的方向就是限缩政府监管这只“有形之手”,放开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市场的活力、创新的动能,都需要通过这一改革来激发。
惟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惟有改革,才能冲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找准方向、找准政府的位置,谨防“计划”的冲动,保持久久为功的耐心,功成岂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唯此,改革才能成为真改革,为杭州迈向一流城市保驾护航。
转载自“we我们”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