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佳乐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培养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巧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基础性;实践性
高中信息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教学,其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学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考核并没有纳入高考考核范围;其次,课堂结构松散,大多学校在进行信息教学活动时只是老师简单地讲解,留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利于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供使用。为此,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便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积累经验。
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相辅相成
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实践性,所以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安排时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辅以理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理论学习的枯燥性。
比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课本第2章“信息获取”,教师可以以“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设计一次教学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自主探究设计主题信息需求和来源,以此确定活动方案,然后由教师点评并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穿插其中,学生通过活动实际运用了本课学习到的理论,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符合少教多学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以情入景,以景达情,引导教学
信息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识相对比较零散,如果仅仅依靠课堂讲解,学生无法系统记忆知识,这时候就可以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信息技术课上的情境教学模式当然也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在学习第3章信息加工与获取中的信息加工时,讲到Office一系列办公软件的用法时,教师可以事先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内容制作一些成品,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依照样板做出一样的内容,样板的内容可以包含字体、行间距、插入图片、制作页码等一系列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无法完成的项目自然印象深刻,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作业中比较共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个别问题在私下解答,在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因为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引,使课堂教学也变得不再枯燥。
三、目标作为导向,任务驱动教学
在信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以目标作为导向,具体做法就是将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融合到具体的任务中,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大致确定知识面的涉及范围,向老师询问其中涉及的新知识,以此达到清晰思路、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最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的讲解时,以探究学校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作为目标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联系自己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列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学校信息资源管理方案,然后分成小组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对各方案进行评估整合。
四、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以上三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提升具体课程的实践效果,而探究式模式是关于教学模式的一个整体探索,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加以探究的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并深入探究,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课程认知目标,學科相关原理、概念、知识点包括实践能力的掌握都可以包含在其中。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小组探究、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教、学生练的模式弊端明显,而探究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都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个性化、自主性、合作交流等共同点,这就使二者的融合找到了契合点。学校要想从根本上转变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其他科目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总结,从而得到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更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所以,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都应该对这门科目有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并且引起重视,这是素质教育提倡综合能力提升的潜在要求,也是信息化时代使自己不落后时代竞争力必须掌握的技能。
参考文献:
[1]胡晓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05(7):213-215.
[2]祝智庭.信息技术改变教育[J],2006(C7):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