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瑞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案导学教学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为高中数学课程带来了很多积极的辅助功效,不仅能更好地实现教学导入,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基础编写导学案,并合理运用,确保导学案在课堂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析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学案导学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导学;问题;对策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质量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取教师的讲解,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更好的自我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可见,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著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探究、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此推出学案导学。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案例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了解数学案例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学案导学的开展不仅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案导学”在高中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灌输式教学来说,学案导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就当前学案导学的具体实施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案导学的实施效果。
首先,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然而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穿新鞋,走旧路”,还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与知识之间的互动性。
其次,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较低。“学高为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自身教学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水平有限,就很可能会出现“教其然”而“不教其所以然”的情况,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只局限在机械的记忆,而非理解和吸收。
最后,教师无法举出有价值的例子。教学其实就是一个举例的过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案导学的精髓也在教师所举的例子中。教师如果不能举出恰当的例子,那么学生就很难从中获取知识,学案导学就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
二、“学案导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的策略
学案导学在高中数学的实施应用中问题很多,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症下药,提高学案导学的教学质量。就上文提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原本的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来,并把“教”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在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学生即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给自己的学习上紧了发条,拉响了“警报”,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发出“预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授课之余积极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不仅课堂教学的质量会明显提升,而且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之情,“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教授水平提高了,不仅教学过程会更加顺利,而且教学中也容易抓住重点,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活动。
最后,选择恰当的教学例子。学案导学的精髓就在于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择。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案导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在举例子上多下功夫。例子恰当,学生兴趣浓郁;反之,不仅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而且效果也是事倍功半。说到例子的选择,就又归结到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上了。此外,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举出适合学生且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建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张红霞.高中数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