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伦丽
摘 要:走遍天下书为侣。在课外阅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如何让孩子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和习作水平是课外阅读是否能得以纵深推进的关键,也是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能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悬念式引读,激发阅读的渴盼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可是,面对家长开出的读书清单,买回的书籍,孩子置若罔闻,每次面对习作,却无从落笔。家长们看着孩子的这一现状,只好说:我的孩子很笨,不是读书的料。
其实,孩子不是不想读书,只是我们的选书要符合孩子的阅读需求。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这样的书籍能很快走进他们的心灵。三年级时,我们给孩子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淘气包埃米尔》。如何让他们爱上这本描写国外小朋友童年生活的有趣小说呢?在推荐时,我把埃米尔因为给爸爸做猪肉红肠因为盆太大端不稳,把一盆血泼洒在爸爸身上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孩子们,并设置悬念:“如果是你的爸爸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么做?猜猜埃米尔的爸爸又是怎样做的?想要知道答案,想要知道埃米尔还闯了哪些祸,走进小说《淘气包埃米尔》吧。”在老师的引读下,孩子们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阅读欲望,纷纷买来阅读,并在课间和中午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后续中,他们还仿照这本小说创编了《我班的淘气包xxx》《淘气包成长记》等,展现了孩子们真实的童真世界。
像这样设置悬念的引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对精彩片段的模仿动笔,既提升了他们对言语的感知力,也增强了他们对阅读的渴盼。
二、专题式研读,促进言语的运用力
孩子有了阅读的渴盼,接下来就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要回归儿童生活的童真世界,培养他们言语的运用能力。孩子们参与和体验生活的乐趣和热情将会影响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阅读也就变得更有吸引力。
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之后,孩子们从法布尔的笔下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秘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小昆虫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螳螂呀,蝉呀,蚂蚁呀,蝴蝶呀,蜻蜓呀等等,孩子们也想了解他们的特点。于是他们以组為单位走进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通过两个星期的阅读,我们利用“阅读与时事”课,组织孩子们交流他们从这本书中又有哪些新的发现。孩子们交流时很是热烈。特别是谈到他们熟悉的蚂蚁和蝉时,孩子们的发言不仅再现了作者的言语,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刻感受了文本的言语形象和语言的情感魅力。
三、争辩式阅读,提升言语的创新力
有了运用,还要有创新,才能彰显语言文字的灵魂魅力。课内的阅读指导,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同一个文本,阅读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悟也不尽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蕴含丰富且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偏差的内容引导他们展开研讨,或通过研讨统一认识,或通过研讨拓展思维,从而让学生在研讨中对言语的认识得到理解的深化和认识的升华。
在《蟋蟀的住宅》中,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知道整篇文章不仅描写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认真观察和长时间的研究,更表达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可是,文中有一句话:“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这句话读来似乎让人觉得法布尔根本不喜欢蟋蟀,有嫌弃之意。对于这样一句颇含深意的句子,我在教学中这样组织了导读:
师:我们从课文题目以及内容上已经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可是课文第八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作者却说:“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不耐烦”三个字在这里你们怎么看?
生:“不耐烦”原本指厌烦,不能忍耐。在这里我不认为是作者讨厌蟋蟀。这是作者用的一种对比的手法,自己看两个小时都觉得累了、烦了,可是蟋蟀还在不停地工作。突出蟋蟀很勤劳,不知疲惫。
生:这是作者用自己的“不耐烦”突出蟋蟀的“耐烦”,更加突出作者对蟋蟀的赞赏与喜爱之情。
……
师:是呀,有时候文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语句,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只要我们善于走近作者,我们就能发现这些语言技巧。
这样的阅读实践,教师没有仅仅停留于课文中的千人一面“表现了作者的认真观察”中,还从这些含义丰富容易引发偏差的内容中调动起学生的知识、情感、生活积累等,让他们对课文的中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了他们言语的创新力。
对于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不尽其一。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只有倾尽全力,想尽办法,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孩子们将来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进献自己的一己之力,让阅读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参考文献:
黄桂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实施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