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生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飞速发展,极大的缓解了我国的城市交通压力,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 轨道交通 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镇化的推进。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目共睹。很多研究者就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科学研究[1,2],但统计发现,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取得的成果很有限。本文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1、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1.1 我国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及设备引进渠道多样,各种系统都从不同国家引进或由国内不同单位研制,各成体系,缺乏统一的安全运营标准,出现了设备“万国牌”的局面。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应用技术研究不足,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滞后,建设、设备、运营等标准不健全,更无法及时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体系,缺乏安全运营持续改进的后劲,一旦发生事故,也给应急救援带来困难。
1.2 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全国系统性的轨道交道运营规范。目前,国内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和规范城市轨道交道建设和运营的,主要是各城市制定的地方法规。这些地方法规主要针对地铁运营治安管理、地铁设施保护、乘客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但对地铁企业运营安全管理缺乏系统、行业性的指引和规范。二是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既有合资建设,也有采用建设-转让方式建设。在管理体制上,对于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分开的管理方式,需要解决如何统筹考虑全流程、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的问题;在安全监管上,要防止政企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缺少外部监管的弊病。就目前的城市轨道安全监管机制来看,缺少有关法律法规来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监管机制。
1.3 建设技术力量不足、运营状态不安全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相对当前的建设规模,曾参与过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技术力量短缺,目前有若干线路的部分施工单位是首次从事地铁建设。另外,许多地方为了抢速度而倒排工期,设计、施工、调试时间不足,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另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因为受当时的条件限制,存在线路设计不合理、系统配置不完善、设备老化、安全设施不齐备等先天不足问题。且有些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使运营存在很大的隐患,不安全因素增加。
1.4 缺乏统筹规划设计
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在设计阶段,由于规划的前瞻性不足等原因,没有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出现了边建设边运营、上层运营下层建设、建设和运营在地下二三层交叉等现象,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周边高大建筑的基础相互影响,加大了建设难度和安全运营风险。同时,由于未能统筹考虑地下、地上交通或不同线路之间的衔接,部分站点换乘不便或异常拥堵,个别城市还存在部分线路过于繁忙,部分线路运力发挥不充分的情况。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
1)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机制,促使前期的规划、中期的建设以及后期的投入运营能够相互连接、相互统一。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工程主管部门需要提前在工程的各个方面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审查部门也要尽到自己的审查职能,对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审查;运营的部门在运营前也需要保证运营的安全性,同时制定并宣传相应的安全管理法规。
2)规范安全管理法规。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法规需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城规的安全管理的经验,同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安全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前期的规划、中期的建设以及后期的投入运营的安全防治,相关部门的安全职责,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城市轨道的安全设施的建设,运营的管理措施等等。这可以使得城市轨道交通更加规范化,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3)完善技术以及设备管理。对技术进行规范化、统一化,同时运用我国先进的设备。先进的设备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保证其正常的运行。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自我完善,在外国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属于我国自己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投入运营,推广使用,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
4)建立以及完善应急方案。对应急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将应急方案进行不同形式的演练,使得应急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应当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方案,而且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不同的应急方案。
5) 综合发展政策。建设、运营等过程的安全监管,仅仅是对事故的有限控制,而要达到真正的本质安全就要从规划阶段着手考虑。一个合理、协调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是安全运营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制定不能只着眼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统筹兼顾,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强化城市间协调发展、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选择。一是,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应建设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解决日趋紧张的城市交通状况,同時注重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一是,强化区域间协调发展。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以及区域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进行综合规划建设,并实现有机的衔接配合,加强轨道交通综合性枢纽的规划建设,加快大城市间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一是,坚持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应针对我国大城市不同的发展时期,制定不同阶段的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对轨道交通实施投资倾斜,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逐步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最终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3、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虽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带了大力发展,但关于其的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难点,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者就这些内容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业的发展,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马守亮.浅谈轨道交通运营中人员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4(14):111
-111.
[2] 陈铁,管旭日,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7(1):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