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
摘 要:“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对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创作艺术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能力;美术创作课
素质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创新精神化为实在的作品的实践是人的创造能力的体现。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对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上好美术创作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反复的尝试,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用眼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我们才会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观察是创作的第一要素,也是创作的基本功。因此,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堂上的观察是非常有必要的。创作前,我总是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亲自带领学生观察,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事物,观察活动场面,观察家庭,并进行观察速写,获得感知材料。做到画什么,就观察什么,思考什么,学生已经形成习惯,基本上能做到随时观察,随时画在速写本上。在构思前,则围绕创作内容,根据需要,采用编儿歌、形象表演、播放视频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学生新颖、灵活、敏捷的思维。例如,《下雨了》一课的教学,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课堂上用编写的儿歌导入新课:“滴滴答,下雨啦,雨滴从屋檐落下,屋檐下站着小娃娃,伸出小手接住它,滴答,滴答,掌心开出一朵朵水花……”我让学生一边说儿歌,一边加深对下雨的印象,激發创作的灵感。此时,学生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雨中情景,学生打着各式各样的雨伞,小朋友们在雨中嬉戏,庄稼在雨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再加上《小雨大雨》乐曲的播放,创设了一种情境,开拓了学生思路,为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启迪思维,丰富想象
要完成一幅创作画,在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之后,就要解决“画什么”的问题,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打开“立意”和“构思”的大门,这是美术创作课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除了凭借学生自己已获得的感知材料外,教师还要提供新的感知材料,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想象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创作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力对创造性思维有着直接作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完成构思任务。如《音乐会》一课的教学时,可通过“听听、想想、画画”的方法进行,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后问同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抢着答:玻璃砸碎的声音,让人眩晕的声音、跳动、旋转的声音,像棉絮一般软的声音……),这时无形的声音被学生在纸上用许多具体事物的形状所替代了。像这样听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经过学生的创作,一张张异乎寻常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课后,我将优秀作业展示在班级里,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三、放手创作,追求个性
“画什么”的问题解决后,接着就要研究“怎么画”的问题,这是创作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学生脑中储存的素材也很丰富,但要把它们反映到纸上,就需要学生把复杂的外界事物加以抽象和简化,概括地反映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组织构造能力。而我在创作课上,不但注重绘画结果,更注重让学生体会创作过程。在创作过程中,调动各个器官协同工作,从而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学生作画,我从不规定学生具体怎么画,而是启发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绘画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应避免的问题、应掌握的技能和审美原则,使他们的作品更生动、更具体。对学生的作品我从不简单地否定,只要他们认真画了,努力画了,就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放手让学生在创作中自己去感受,探求自己的表现方法,描绘自己的未来世界,健康快乐成长。例如在执教《过春节》一课时,学生便把所见过的春节场面综合反映到一个画面上,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画下来,把春节活动理想化,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虽然透视规律不太好,但每副作品都不一样,画中呈现的春节场景异彩纷呈。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了眼、手、脑的机能,激活了思维,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而创作艺术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使他们在多彩的世界里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林荣辉.关于美术学科教学法教学改革初探[J].艺术百家,2004(3).
[2]陈大楚.儿童画教学创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