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云
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对于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要,需要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突出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應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和原理,能够运用财务软件来处理数据和信息,熟悉做账处理流程和会计业务操作步骤,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会计素养,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就需要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着手,有针对性加以创新和实践,切实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看来,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十分关键,有助于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特点
学科交叉融合。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计算机、管理、会计学和信息化于一体的课程。在日常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会计学和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教学软件更新快、内容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和硬件同样在快速的更新换代,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为充分的掌握前沿技术,对于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较为常见的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包括用友ERP、金蝶和用友等。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则是包括财务会计、供应链、薪酬等等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倾向于企业财务处理。
实践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型、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强调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推动会计领域发展。对于此类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安全保密相关制度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足,教学内容陈旧问题较为典型,严重影响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基于此,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广为标准,同校外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培养目标,设立标准型和先进性更为突出的课程标准。只有这样,真正建立校企交流平台,才能确保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标准都可以得到全面的优化和改革,切实可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学中应用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工程项目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同实践教学整合在一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规范教材评选机制,提升教材质量。《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作为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选择相配套的教材,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相契合,搭配辅助教学资料,制定和完善教材评选制度,进而保证教材质量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推行考试改革,创新考试形式。为了改善传统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转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模式。诸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中,可以结合课内实习作业、集中实训成果、实践报告、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等等,将日常学习和最终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考试中的占比,适当的减少理论考试占比,提升实践占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避免考试形式单一带来的考核不全面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该不断深入探索和探索,注重岗位实习,推行教学经营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校外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促使大多数学生均可以获得岗位实习机会。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就业质量结合,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该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实训基地,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