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均敏+刘霞
摘要: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计划作为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为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优势和无限潜力,科学定位、正确的调整产业结构是关键。本文在回顾京津冀一体化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沧州作为一个区域城市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最后在产业结构对接与调整、农业、教育、港口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实现沧州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经济结构调整
京津冀城市
体化构想提出近三十年,但是进程几乎为零,相对于已经蓬勃发展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集群,京津冀的发展缺少规划性并且相对落后。河北省正式提出“两环开始带动战略”是在1996年,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河北环抱京津、濒临渤海的这两大优势,以推动河北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都认识到了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作为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目前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的阶段。
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沧州的经济地位
2004年11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将京津冀都市圈按照“8+2”的模式进行定义,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这是涉及河北省的第一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2010年5月,该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表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的沿海开放城市,地区产值在2007至2012六年间,从1465 38亿元上升至2811 89亿元,增长了将近三倍。据统计,到2012年,沧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8个和1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总量稳居全省第四,已经成为带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制约沧州经济发展的因素
沧州作为近几年才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沿海城市,其发展模式还在一点点摸索中,并未成熟起来,沧州在某些程度上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摆脱单体城市经济封闭发展的旧模式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些条件制约了沧州经济发展。
1.产业雷同、无序竞争
沧州与河北省的其他地级市作为河北沿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同质化竞争上,多数地级城市都有与沧州相似的传统产业甚至部分新兴产业,使得沧州难以发挥比较优势。
2.教育落后,缺乏交流
河北省各城市相互之间应当充分交流,才不至于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不会造成很多产业能力闲置。此外,沧州地区高等教育相对落后,本科院校只有两所,且都是近两年才刚刚由专科院校提长上来的,其高等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三、沧州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
1.利用地理优势,精准产业定位
沧州地处北京一小时都市圈范围内,境内京沪京九朔黄、邯黄等5条铁路和京、津汕等7条高速公路交叉汇集,是我国北方综合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具有区位交通优势。另外,在新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思路中,对沧州的定位是产业转移承接区。这对沧州来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关键所在是,要着眼于本身的内生机制并和京津产业链进行衔接。为此,沧州的资源环境优势应当充分利用起来,在京津冀一体化四步走战略中,由粗放式转变为节约式、由盲目式转变为精准式的产业定位,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避免环境污染,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京津的产业转移稳中有序的进行。
2.发挥港口优势,发展港口产业
黄骅港作是沧州地区的新建港口,也是沧州地区的唯一港口,具备了航运枢纽的条件,在发挥港口优势中,需要将港口功能丰富起来,避免功能单一的情况,协调吞吐能力,借此机会发展港口优势产业。同时,加强与省内其他港口以及天津的交流与合作,利用比较优势,更好地发挥出其内引外联的龙头与枢纽作用,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
3发展现代农业,做好京津粮食和蔬菜的坚强后盾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沧州农业的地位将更为重要,除了发展传统农业之外,也要大力开发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沧州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更多的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注重培养专业的农业人才,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同时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与水产基地,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提升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做好京津粮食和蔬菜的坚强后盾,打造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4發展教育与科技,建设自己的科技库、人才库
就整个河北省而言,沧州地区高等教育相对滞后,因此应该立足自身发展的不足,发展教育与科技,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北京与天津作为全国发展的核心,具有丰富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沧州应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充分利用两地的辐射效应,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推动人才技术信息的一体化,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京津沧州作为一个整体,组建适合三地需要的产学研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