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

2017-08-14 21:07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组织部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7年8期
关键词:区域化区域单位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组织部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基层党的建设任务越来越重、地位越来越重要,街道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不断融合,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是市委根据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管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重要举措。本课题聚焦虹口近年来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实际做法,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化党建;党建创新;网格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8-0052-03

区域化党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普遍认为,区域化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大课题,对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党的先进性、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化党建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它拥有整合社会、优化资源、弥合结构、服务社会四大功能。但由于此项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区域化建设的思维不开阔、社区的民主自治程度不高、区域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社区党建的工作力量薄弱等問题,目前对区域化党建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聚焦街道层面、社区层面、党员层面发挥作用上,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

一、上海市虹口区委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注重整体谋划。虹口区委从全局的角度健全完善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建立“1+8+N”的虹口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其中,“1”是指在区级层面设立1个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为议事决策机构;“8”是指在8个街道层面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统筹社区资源、推动工作落实;“N”是指立足于居民区党组织,推行兼职委员制度,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向居民区延伸,提高居民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资源、服务居民群众的能力。

二是注重顶层设计。虹口区委在建立健全区级层面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组织架构的安排、运作机制的设计,还是议事决策规则的制定上,都尽力做到充分尊重驻区单位的主体地位,还特别设立了联合总召集人轮值制度,明确联席会议的联合总召集人由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书记轮值担任,力争实现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共建、共商、共决。区委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在联席会议的平台下,设立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航运服务和金融服务4个专委会,进一步推动各成员单位发挥专业优势,助推区域发展。

三是注重推动发展。虹口区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规划、科创中心建设、民生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分别依托相关部门对驻区单位的情况进行了细致排摸,分析比较和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28家单位作为首批纳入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涵盖了区战略合作伙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基层部队、重点企业、市级医院等多个方面和领域。2016年,新增了4家成员单位,着力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效。

四是注重诚意服务。在虹口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名单中,既有行政级别高至省部级的单位如复旦、同济、中远、中海等,又有相对独立于地方的部队单位如武警虹口支队、海军上海水警区等,还有体制外的非公企业纳税大户如绿地建设、益海嘉里等,这些单位都是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点对象。为了让各驻区单位都感受到区委的诚意和重视,区委在平时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走访联系,做好关心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每逢区委全会、“七一”大会等区内重要会议,邀请各成员单位列席参加;在制定区域发展“十三五”规划时,充分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建议等。

五是注重需求对接。虹口区委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平台,对全区的党建资源进行了汇总和梳理,以发挥各方优势为出发点,制订了整合各成员单位优势资源的“区域化党建资源清单”,详细列明了各类党建资源的具体内容、服务时间地点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并专门制作了可以优先享受各种服务的“虹享卡”,分别发放至联席会议所有成员单位和全区各大口单位,使优势资源得到互补、服务资源得到共享。同时,区委还不断完善契约化共建项目机制,以契约式的项目化运作模式贯穿始终。

二、存在问题

一是区域化党建的内在动力有待增强。相较于区委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内在动力并不强,积极性不高,有些处于应付状态之中,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有的驻区单位特别是市级单位缺乏属地意识,不乐意接受社区党委对其开展党建工作的指导。

二是区域化党建的推进载体有待丰富。总体来看, 目前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载体和形式还较单一。部分驻区单位依托区域化党建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还简单的停留于街道社区助学、助困、公共设施等公益服务上,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是区域化党建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现在区域性的党建组织已普遍建立,但没有形成常态的共建载体,以及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保障,很多工作的推进还是主要靠领导重视和行政命令。

四是在职党员主动服务社区现状有待改进。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是社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活动形式和工作内容,但在职党员对区域化党建的认识、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还有待提高。即使参加活动又碰到情况不熟悉不了解,活动平台不适等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滞后。一是对党建工作统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观念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二是在工作上仍然依赖过去自上而下的单位管理模式,区域共同体的意识不强。三是对区域化党建内涵的理解简单,没有将构建党建区域化格局提升到服务社区党员群众、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上来。

(二)区域化党建市场化运行机制缺失。由于长期受单位制思想以及权本位、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推进区域化党建过程中把区域化简单地等同于行政化,片面单纯地依赖行政手段包揽一切、决定一切,从区域化党建组织的成立到运行,主要靠行政化的力量,指挥命令的方式,没有看到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各主体之间大多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关系,指挥有余协商不足。

(三)利益互补式的双向服务机制不足。对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各共建主体来说,在共建中能否获得一定的利益,促进本单位内在的发展,是其参与的主要动力源泉。当前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在致力于区域联动的同时,缺少辖区内共建各方利益结合点,有的街道和居民区党组织认识不到區域化党建不仅是党建共同体,还应是利益共同体,没有激发出参与共建的内生动力,以致参与的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四)街道赋权难以持续促成共建合力。长期以来的党建工作模式都是社区党组织以“块”为主,而单位党组织以“条”为主,“条”“块”之间相对独立,互不交叉,互不影响。街道对单位党组织没有直接管辖的权力,单位的人事权、利益的分配权都只在单位内自循环,和街道党组织没有直接的关联度。为强化街道工作的权威,推进基层治理,上海市委赋予了街道党工委对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强化对街道考评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结果的应用。但实际上,赋予的权力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四、对策与思考

区域化党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可以从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以服务平台搭建实现区域化党建工作全覆盖。必须根据新情况和新变化,以系统、开放的理念积极改革和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传统的“单位党建”模式之外,同时构建一套覆盖全面的党建服务平台,二者相互补充。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建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强化多功能作用的发挥。一是调整设置优化布局。在建好各街道服务中心的同时,要探索延伸党建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把党建服务中心功能拓展至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党建服务站,推选党建联络员,实现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全覆盖,充分发挥其公共治理的载体性作用。二是强化资源配置功能。要注重使党建服务中心成为统筹、协调和优化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公共平台,提高融合党建、行政和社会资源的综合运作效率。三是强化服务功能。注重使党建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的功能载体,充分发挥其服务群众的作用,以社会化、制度化、品牌化的运作方式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坚持党建服务中心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党员咨询服务热线同步建设,通过“有形”设施与“无形”网络互补联动,为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关系接转以及党代表接访、议事协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困难帮扶等“一站式”贴心服务。四是加强保障。可探索采取财政同定投入、建立专项经费、加大党费补贴、驻区单位赞助等方式,解决党建工作经费等现实问题。

二要以活动载体拓展增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建立全覆盖的党建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必须积极丰富和拓展多元化的活动载体,提高社区中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化党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实行区域化党建项目管理。通过分级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体系,建立党员学习、教育、交流信息平台,使党的工作载体由侧重党内事务向党内事务和区域事务并重转变。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和纵深发展,为社区党建区域化的推进创造条件。二是丰富区域化党建活动载体。围绕社区建设和中心工作,通过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党校、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党建活动,培育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和谐。三是探索区域化党建共建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恳谈会、交流会、联谊会,加强交流,强化区域内各类单位和组织的区域共建意识,推动社区党建由辖区向区域发展。推进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支部之间的“结对共建”。通过构建协调共建机制,把各辖区单位组织起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三要将网格化管理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网格管理依托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管辖地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管理形式。它以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为自身优势,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实质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创新,能够有效提高社区治理的效能。网格化管理应用于区域化党建工作还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逐步解决。首先是认识问题,要更正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城市管理手段、和党建没什么关联的观念。其次,网格化管理大幅推进还有一些刚性的制约因素,如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信息的建立收集滞后或缺乏、网格化管理人才不足等。此外,从网格化管理的实际效果看,在社区、街道以上更高层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更容易实现管理和服务功能,提升区域化党建工作效果。

四要进一步创新党员服务与教育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报告” 制度。一是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实效性。通过“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菜单式”服务,由在职党员结合职业优势、资源优势、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自愿认领岗位并做出公开承诺,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开展活动。二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党员IC卡管理。依托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将党员基本情况、参加活动、日常表现等项目录入IC卡,党员持卡签到,参加党的活动,党建服务中心即时记录、实时统计、定期分析,对党员参加活动等情况监督预警。完善党建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双报到”活动服务情况纳入各支部、各单位以及干部职工积分考核管理和年终综合考核中,作为提拔使用、评先树优、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展开放型组织生活。以区域为单位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区域内的党员根据活动主题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获得相应学分,实现党员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向区域开放转变,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也从单位拓展到了区域。

五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撑,依托“互联网+”推动区域化党建创新。一是科学规划、高位布局,实现“集约化、少投入”,从全区整体进行考虑,做到全区一盘棋。二是整合各党建主体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区委门户主网站、区委部门子网站、街道党工委的党建网络以及各驻区单位自身党建网络资源,加强党建信息资源整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联建,共建共享。三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活泼的党建栏目。可探索开设网络会议室、在线组织生活、党员议事厅、党建微博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经验交流,信息互通、资料共享、学习互动,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党建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区域化区域单位
分割区域
擦桌子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区域发展篇
长度单位
云南省水利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区域化研究
人民币区域化背景下的人民币可兑换策略研究
武昌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