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在高职法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13 01:08盛雪梅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开庭法庭法治

盛雪梅

[摘 要]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法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他们的法律实践技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对传统法律教学的一项重要补充。

[关 键 词] 模拟法庭;教学手段;评价标准;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106-02

模拟法庭作为法律教学的实践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锻炼法律实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教育,缺乏充足的理论功底支持,所以,在模拟法庭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相对来说较大。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教师如何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针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性质,重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00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编写组按照党的精神要及时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指导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把该《决定》中的部分内容加进教材。这样本教材法律部分主要包括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内容涉及法理学基础知识、宪法知识,法治理念,基本没有涉及部门法。该《决定》指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所以,修改后本教材法律基础部分的教育主要侧重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按照教材的指导精神,我们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要,通过大量案例教学给学生补充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为开展模拟法庭打下理论基础。

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是最近几年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学生课下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储备知识后,在课堂上,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项目的学习。这种教学手段虽然新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面对高职学生这种群体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公共基础课。那么,如何将翻转课堂和模拟法庭有机结合起来,也是对任课老师的考验。因此,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一套“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课下做,教师跟踪指导、课上模拟法庭”的做法。可以说,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浓厚兴趣,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我要学”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法治素质,增强法治意识。

三、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模拟法庭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开展模拟法庭,我们按照“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课下做,教师跟踪指导、课上模拟法庭”的原则,将开展模拟法庭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辅导作用。模拟法庭教学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布置任务阶段

1.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讲解模拟法庭的整个流程情况,播放庭审现场视频。让学生对开庭过程有更加明确的感性认识。在播放庭审现场视频中,老师注意结合视频对模拟法庭的流程和环节再进一步详细解释,加深学生的印象。

2.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了方便学生课下准备材料、相互沟通,分组的原则一般以宿舍为单位,两个宿舍为一组。如果学生有固定座位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座次分组。每组根据班级人员情况确定为10~17个人,选出2个负责人。考虑到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每个角色可以是2人以上扮演。模拟法庭分为刑事模拟法庭和民事模拟法庭。

刑事模拟法庭可以分为五个组:审判组、公诉组、辩护组、被告人、综合组。(1)审判组由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组成。(2)公诉组由公诉人(检察官)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代理人组成。(3)辩护人由辩护律师、代理人组成。(4)被告人。(5)综合组由证人、鉴定人、法警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组成。

民事模拟法庭分为四个组: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综合组。(1)审判组由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组成。(2)原告组:原告及其代理人。(3)被告组:被告及其代理人。(4)综合组由证人、鉴定人、法警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组成。

3.角色确定:一般情况下,模拟法庭的角色由学生自主报名确定,但指导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是否适合这个角色,学生自身的能力能否胜任这项任务。因此,在确定角色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如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在确定好模拟法庭角色后,学生就开始进入下一个环节:模拟法庭剧本准备阶段。

(二)模拟法庭剧本准备阶段

1.案例选择。首先由学生选择是开展民事模拟法庭,还是刑事模拟法庭。由学生自己精选典型案例,撰写模拟法庭剧本。鼓励学生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和与大学生有关的热点案例。这样比较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模拟法庭中的角色扮演上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在了解案件经过后,作出恰当的评价。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法治教育,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同时又通过实践教学熟悉了相关法律知识,熟悉了开庭的流程,可以说是一举双得的教学手段。选好模拟法庭的案例后报指导教师审批,通过就可以准备模拟法庭剧本了。

2.准备模拟法庭剧本阶段。学生按照事先确定的角色分别准备法律文书,例如,起诉书、公诉书、答辩状、代理词、辩护词、判决书等,自行设计出庭策略。期间,指导教师要及时跟踪学生准备情况,辅导法律文书的写作,注意不同文书的措辞要求,及时调整剧本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三)学生演练阶段

剧本最终完成后交由指导教师最后审核,通过后,学生就可以按照剧本开始演练模拟法庭了。这个时候指导教师要将模拟法庭评价的标准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有的放矢地演练。演练的过程指导教师也要及时跟踪,解决学生在演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开庭阶段

开庭的环境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法庭环境,开庭前要准备好道具:法槌、各角色的展示牌。

开庭中注意气氛严肃,旁听的学生要保持肃静,不能交头接耳扰乱法庭秩序。各开庭参与人员神情要庄重,发言要铿锵有力。结合自己的角色发言时要注意符合角色要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是一个检察官,我是一名审判长,我是一名律师,树立他们的职业带入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五)庭后总结

庭审结束后,作好庭后总结与评价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改善和提高的重要环节。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环节。首先是学生对模拟法庭的开庭情况、参与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在充分听取学生的相互评价后,指导教师再对整个模拟法庭过程和各个角色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对案件中所争议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讲解,使学生明确、鞏固相关法律知识。

模拟法庭评价的标准一般包括:(1)庭审程序是否按照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开庭程序进行,是否完整;(2)实体法律规范运用是否准确,法律文书的说理部分是否完整、透彻,戳中案件的关键点;(3)参与人员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是否运用法言法语,是否合乎角色要求;(4)参与人员的临场发挥应变能力表现如何,是否能及时根据现场庭审情况作出正确应对;(5)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情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上标准在开庭之前的环节要向学生提前释明。

通过多年的模拟法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方法。它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不再认为法律就是枯燥无味的条文,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鲜活的人物,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当然,我们开展的模拟法庭工作由于受制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制约,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我校没有专门的模拟法庭实训基地,我们只能在教室内开展,一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指导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这些都是今后我们要努力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赵勇宾.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的课程应用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5).

[2]孙立智.论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6).

[3]徐合平.论模拟法庭及其教学模式的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6).

猜你喜欢
开庭法庭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视觉中国
终于开庭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浅析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方式
开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