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抄袭、盗版等侵权问题层出不穷,这严重挫伤了原创者的积极性及版权(著作权)人的利益。如何防患未然,让著作权人的劳动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南京市版权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杜维鸣日前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出,对任何一家创新企业而言,在其产品处于萌芽期,就要做好版权方面的顶层设计。
版权(著作权)无处不在,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杜维鸣指出,版权和著作权是同义语,版权早期仅指关于图书出版利益的专有权。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其含义也渐渐扩大,权利的受益人也由图书的首先出版者变为作者本人。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发明、商标和著作权这三大类。
目前来看,我国在版权(著作权)保护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一来是因为我国目前缺乏完整的市场诚信系统建设;二来在版权(著作权)方面的法治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这构成了版权(著作权)保护的瑕疵。但近些年,随着国家立法建制工作力度的加大,版权保护监管体系及执法力度的日渐成熟,这些问题逐步在减少。
就我们的创业者来说,在其创作成果未正式走向市场之前,即处于构思阶段就要开始着手设计版权保护方案。设计、制作、出品、营销的各个环节其实都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版权保护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步是版权登记。
版权登记,可以使我们的创作内容公信力强,可以确定作品的版权归属,化解潜在纠纷。比如,出现版权纠纷时,如果版权登记在先,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凭证,更可体现版权人的社会信誉度。因为,版权登记以后,你的作品就得到了国家著作权法的保护。尤其在新媒体运用和传播时,版权登记证书可以作为权属证明、许可使用和版权转让的相关凭证。
包括文字、口述、美术、建筑、工程设计图等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的途径有不少。就南京来说,截至今年,南京市一般作品登记工作站已经达到了16家,基本涵盖各个区。数据显示,南京地区在江苏省著作权登记系统申请注册登记数量已达2100余家。2016年度,南京地区一般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已有11573件,达到每万人13件。这些数字是动态的,总的来说是呈上升发展态势。随着政府相关机构关于著作权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个人或企业版权自我保护意识也逐年增加。
杜维鸣介绍,之所以强调版权登记的重要性,是因为一旦侵权行为发生之后,企业或是个人再进行维权的时候,付出的无论是时间成本、经济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将是巨大的。版权登记不仅是对自己辛勤劳动的尊重,也是对智慧结晶的保护。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我们的文字作品还是视频作品,都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那么,为了我们的创意不被侵犯,版权登记是我们每一位原创者刻不容缓的事情。
版权保护的顶层设计相当于企业创新成果的护城河,挖得越宽、越深,防御功能越强大。做好版权登记之后,也需时时维护,一旦发现侵权行为要进行有力反击。因此,真正把版权保护的顶层设计做到位、有效果,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可能不够。杜维鸣提出“版权顾问”一职如同企业的法律顾问一般,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设立自己的版权顾问,把版权保护细化到创业的过程之中。尤其是数字内容产品迅速崛起的现在,在互联网版权内容分发平台之间,版权人、出版商与运营商、版权授权使用者、平台之间不断发生数字版权纠纷,版权保护更为迫切。
杜维鸣认为,不久的将来,版权保护将形成蓝海。确权、授权和维权构成了版权保护完整的产业链,确权是授权、维权的基础和前提,维權是授权的有利保障,授权并实现版权交易收益与传播是版权人的最终目的,三者缺一不可。总而言之,日渐完备的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将为版权保护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版权保护产业快速发展相当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