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领导体制,使技術文化拥有很大的空间发展,也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形式,这种生活方式正是利用快速发达的生产技术丰富的人类社会的物质产品,当人们在享受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将属于人类自己最重要的自由拱手相让。使整个人类社会高度机械化,不断的让人类产生不同的虚假需求。
关键词:科学技术;机械化;虚假需求
科学技术是存在于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和現象,是科学活动实践的结果,它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它也在反作用的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曾说过“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和物质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有关联的知识体系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现代社会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领导体制,使技术文化拥有很大的空间发展,也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形式,这种生活方式正是利用快速发达的生产技术丰富的人类社会的物质产品,当人们在享受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将属于人类自己最重要的自由拱手相让。使整个人类社会高度机械化,不断的让人类产生不同的虚假需求。
一、科学技术使社会高度机械化
科学技术带动了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物质的快速发展,充实了我们生活的物资资料也丰富了我们生活所需的物质内容,也开阔了我们可生存的不同领域和空间,科技的手段不断扩大了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控制,人类可以凭借现有的技术,努力摆脱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束缚,希望达到人类的全面自由。但在科学技术带来经济发达背后,同时也给人类生存造成致命伤害的危机。对自然的控制导致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通过大众传媒的手段给人类制造不同的虚假需求。使整个社会陶醉于高度发达的物质享受而遗忘了人的自由的社会,尤其是人类理性需求的自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时整个社会变为高度机械化社会,社会整体机械化的运作导致了人只是社会机械化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人类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那一部分,生活以物质需求为生活标准反而使人类成为了机械化的附属品。
二、科学技术造成人类的虚假需求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派旗手。他提出了“虚假需求”,虚假需求是指利益团体为了满足自己个人利益,为自己谋利,通过大众媒介手段将需求强加于人,这种需求即“虚假需求”。在现在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产品的数量急剧上升,通过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丰裕的物质产品,通过大众传媒制造各种“虚假需求”,进而把虚假需求转化为个人的真实需求,把社会的需要转移到个人身上使社会需求变成个人需要,然后把大众培养成商品的奴隶,需求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大众传媒媒介引诱人们扩大不合理的欲望并牟利,使大众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性需求,人们只能获得虚假的满足,成为非理性需求的奴隶。人们在不断消费商品的大环境中丧失了自己的自由,然后社会就在他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中,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中得以稳固和发展。
三、科学技术和人类需求的自由
我们所处的社会被称为现代性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技术时代,现代性和技术是相互涵盖的,技术是现代的技术,而现代则是技术的现代。很多科学家和思想家都对科学与自由之间都做过论述,在马尔库塞认为,高度发达社会的明显的地方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压服那些与现社会的离心之社会力量”。整个国家和社会变成了没有反对声音和异议的单向社会。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变成一个陶醉于高度发达的物质享受而遗忘了人的自由的社会。这个社会在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方面是合理性的。但作为总体却是非合理性的。他的生产率对人的需要和才能的自由发展是破坏性的,他的发展取决于对各种平息个人的自由生存的实际可能性的压抑。这种压抑是借助“生产效率”技术合理性的基本要求而使社会的各种对抗性力量达到高度整合,整个社会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由批评的维度。
吴国盛首先简要分析了西方“科学”一词的来历,他认为科学源于自由的人性理想。中国长期以来对科学技术都抱着简单的工具主义的看法,但是实际上作为西方科学源头的希腊科学表现为“不计功利,但求真理”的自由的科学。西方文化中人性的核心是自由,科学是达成自由的人性理想的基本形式,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以“仁”为人性的核心,他曾著《自由的科学》,并认为今天的科学所禀承的理性精神,不是希腊人的那种以“自由”为唯一宗旨的健全理性,而是以“效用”为唯一标的的“技术理性”。技术理性是无限的理性,但却又是片面的理性,因为它放弃了理性的“内在目的”,是一种无目的的无限扩张的理性。科学丢弃了“自由”的理想,因而就丧失了其“人文”的本性。我们要让科学回归人性,首先就要让科学成为“自由的科学”,就要恢复其“自由的科学”的形象。社会评价是指一个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和评价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明现象对社会的作用之善恶、美丑、功过及其程度。社会评价在人们的一切评价活动中居于首要地位,他是人类历史评价的现实形式,是社会中一切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的辨证综合,并对他们起着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希.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信念弱化问题研究及其对策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朱艳燕.电子商务诚信瓶颈或可突破[N].中华工商时报,2008.
[3]贺俊.8000万投诉暴露电子商务诚信危机[N].证券日报,2009.
[4]孔嘉,阿拉木斯,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法律出版社.
[5]崔永东.道德与中西法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单继刚,甘邵平,容敏德.应用伦理:经济、科技和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9]王前.技术伦理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赫勒.一般伦理学[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王楷丽(1990—),女,汉族,籍贯山西,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