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清晨我们一家三口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互问早安后,先生对孩子说:“昨天早晨我们没时间学诗,所以今天我们要补上昨天的,学两首,好不好?”
“好吧。”六岁不到的孩子旋即答应,但是背过脸来,喃喃地说了句:“今天又是个苦日子。”听完这句话,我和先生相视一乐。虽说觉得孩子这话有些许笑点,但倒是和幽默讽刺片观后的发人深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背后淡淡的酸涩在笑声过后显得愈发清晰。从这个月月头开始,孩子的日程被排得紧密起来。先生扒着指头盘算着,轮空的那几天还能给孩子学点什么。在孩子的教育上,他是有热情的,但却能明显感受到他的焦虑。
与身处北京的同学交流起来,能感受到她扑面而来的更为浓重的焦虑。这个拥有着全国最好教育资源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优质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的地方。虽说十年前,明智的她已经购置了房产,但随著孩子的出生、长大,让她焦虑的事情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当年购买的房子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显得有些拥挤,更让她烦恼的是眼看着孩子即将到达学龄,学区房又成为新的焦虑源头。然而帝都的学区房贵得让人咂舌,同学说把现有的房子卖了,还是有相当大的缺口,更何况换来的学区房真的很难谈得上居住质量。
“大几百万(元)只能换来巴掌大的地方,我又是何苦呢?”同学的话苦涩里透着无奈,手里辛辛苦苦积攒的几十万元相比于房价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帝都光鲜的外表下,房价成为她最大的焦虑来源。买不起学区房,只能让孩子去拼,自己考上为数不多的“好”学校。于是她的孩子也成为花式焦虑的受害者,每天被各种培训与功课轮番轰炸。
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为父母也开始渐渐步入中年。在物价飞涨,尤其是房价高企,甚至还在疯狂上涨的当下,中年危机感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来了:自己所处的行业会不会在时代大潮中消失?增幅缓慢、甚至在经济不景气之下有回落风险的工资能不能稳定地为房贷提供来源?自己辛辛苦苦挤进大城市买房工作,未来会不会出现被挤出的困境?
所有的这些不确定构成了我们的焦虑,我们害怕自己的生活水准下降,害怕自己在所在的阶层掉队,害怕自己活在各种不确定中。所以当身边的父母都在拼命地提前让孩子接受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时,自己生怕落了下风,生怕在阶层中掉了队,生怕不能融入进群体,被排挤在外。
我们的焦虑是一种对隐约危机感来临的恐慌。一个危机如果有解决方案,我们是不会感到很慌的。但是,如果一个危机不仅确定会来,而且越来越没有解决方案的时候,慌乱迟早都会产生。
尽管现在主流基调都在喊“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炒的”,但房价还是任性地涨着,给人们一种永远无法回落的错觉。而眼下,工资的增长永远赶不上房价的飞速上涨,焦虑的同学打上了投资老家房产的主意。对于她而言,唯一投资的渠道就只有房产,但帝都根本遥不可及,只能退而寻求四线城市房产的爆发机会。在观望中,老家的楼市在周边大城市限购政策的带动下出现了一轮疯涨,此时到底下不下手?还会不会再涨?会不会很快迎来调整期?她又犹豫了。
前段时间北京房价的疯涨让很多人的焦虑感又加重了不少。
太多的年轻人收起曾经的壮志豪情,在小得可怜又贵得离谱的出租屋内打包拼搏多年的所有家当,收拾被房价无情摧残、已经七零八落的心情,默默地登上离京的列车。
同学说:“这样一了百了,反而幸福了。可是我们呢?在这已经生根发芽,走?太难,留,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