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
做投资以来,我学到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创业者的素质很大程度是与生俱来的,不见得真是哪天才决定的。每一个人心里大概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创业。
也曾经有不少人问我:“李老师,你帮我分析一下,我是应该创业呢,还是应该就业?我要不要出国回来再开始?”我每次都不太忍心回答,因为如果你还要问的话,那就不要创业。那些真正成功概率最高的人是不需要问这些问题的。但更令人担心的问题往往是这几个方面——
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共性需求
创业者常常会陷入一个挑战,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和需求关注在某种产业或方向上,认为自己的需求一定具有代表性,能够突破一些困难。这种感情流露最常见的就是父母亲,想着如何帮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就发生在0—3岁孩子的父母身上。
所以我建议,所有0—3岁孩子的父母如果想创业,一定先审视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不是有足够的人群。有时候做一件事情要顺势而为,逆势而为对创业挑战很大。
把事情讲得太宏伟
整个VC行业的投资其实并不是一次到位的,VC希望创业者能够描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然后给创业者足够的资金达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一年到一年半之内,好处就是估值可以不断成长,投资人可以不断介入,企业可以一轮一轮获得融资。这是人类过去100年经过很多智慧累积的融资方式。当然也有缺点,可能会让人更短视,只看18个月,但是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模式存在。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接受这个游戏规则,不要把什么事都讲得太远、太宏伟,让投资人不知道钱进去会发生什么。如果创业者可以把业务切分成18個月一个阶段,制定阶段性目标,投资人更能接受这种符合游戏规则的企业。
挥金如土,言行不一
负责任的投资人会看你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了解你的公司文化。你跟大家说什么是空口无凭的,你把公司的价值观印在卡片上也没有什么用,你把大家抓来骂一顿,说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那也是没用的,你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才最重要。
创新工场刚开始的时候,员工出差,包括我个人都是住普通的酒店,不是说我不可以住好一点的酒店、坐头等舱,但这些事情可能会传递出一个信息:你拿公司的钱挥霍。大家会觉得你嘴里讲的文化是骗人的。所以创业者千万不要被这些多余的钱、追着你们的VC冲昏头脑,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是在炒钱的时候创业成功的,达到一定阶段推广是可以的,但到这个阶段之前,你的公司一定要是非常勤俭的公司,花每一块钱都像花自己的钱一样。
除了这些基本的事情,早期我们做投资的时候还发现,中国的创始人更不愿意让出CEO一职。所以我们会尽量挑选有潜力成为CEO的创始人,而不会投资一个并不胜任但一定要做CEO的创业者,即便这个项目非常好。所谓胜任,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标准:一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我觉得最好是创始人要有很强的自觉,并能够承担CEO的角色——无论是一直承担,还是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期;另一种方式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 COO,成熟的COO能够与年轻创始人互补。
二是,要让创业团队有默契和信任。说起来很简单,创新工场在早期曾经撮合过创业者,做一做才发现,他们之间价值观,彼此认知可能有巨大的差异。对于股权分配、价值观、公司未来发展方向,都会有很多的分歧。所以我们作为投资人,更喜欢投资那些要么一个老大特别强大,他说了算;要么两三个人一起做,认识十年八年彼此信任,这些成功率都很高。
三是,必须警惕墨菲定律。创业过程中,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肯定会发生,而且会比你想象中的严重。因为创业是一种极致的环境,当你把人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一定会爆发。如果你本身或合作伙伴有任何瑕疵,让你有任何担心,我保证在未来的五年,这个事情会造成问题。所以你不要抱着侥幸的心态。
还有,创业的公司要在每一个阶段,能够专注力量去执行,达到一些里程碑,让下一步有人愿意投资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