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专业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建设研究

2017-08-13 09:09吴银玲陈必锋肖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7期

吴银玲 陈必锋 肖慧玲

摘要 在分析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风景园林专业要求,构建建筑类专业背景下契合培养目标定位的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提出点线面结合的教学实施策略,探讨其教学实施的保障。

关键词 建筑类专业;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点线面结合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7-0241-03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Cours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Class Specialized

WU Yin-ling,CHEN Bi-feng,XIAO Hui-ling

(Architecture Institute,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Xiaogan,Hubei 432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roblems,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the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course system was constructed,and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combination of point,line and plane was put forward,while the guarantee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was explore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lass specialized;Professional theory course system;Combination of point line and plane

建筑類专业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应用型本科专业[1]。建筑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有相同的平台,又要有各自的特色。湖北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建筑学、城乡规划2个专业办学的基础下发展起来的,由风景园林专科到城乡规划的一个方向,再到风景园林本科,经历了多年的成长。2011年3个专业相继成为一级学科,新申请的景观建筑设计专业顺应教育部风景园林学科规范建设要求,成为湖北工程学院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根据《高等学校风景园林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简称《专业规范》),原有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进行修订。构建既符合本科指导性规范要求,又有湖北工程学院特色的风景园林课程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湖北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多年的实践,拟就其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1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重实践、轻理论 风景园林专业的生源中,有绘画基础的少,了解本专业基本情况的少,而建筑类专业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生大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绘画训练。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直观印象就是只要把图画好,这个专业就学好了。在这样先入为主的思想引导下,学生大学几年的学习注重手绘训练,重视实践操作,而相应的理论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

1.2 重局部、轻整体 图纸表达能力提升,而理论知识的欠缺并不为学生重视。中高年级的设计实践中,从项目分区分项来看,局部较为理想,但整体来看,解决不了项目本应该解决的问题,同时整体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学生整体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只能有一些雕虫小技吸引眼球。

1.3 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 据统计,2016年风景园林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5%以上,近2年建设市场并不景气,但学生就业压力不大,能比较轻松地找到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工作,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根据校友企业用人反馈,毕业生短期内适应非常好,工作岗位上也能独当一面,但三五年后,毕业生的能力提升有限,呈现明显的职场上升后劲不足的状况,这些与在校人才培养方式相关。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培养中,重眼前利益,而积累沉淀为基础素质的看不到眼前利益的知识就不受重视和欢迎。不重视基础知识和理论积累,缺乏长远规划,职场进取势必将受到影响。

2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这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目前在国家快速城镇化、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旅游的前提下,总结湖北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质量存在的问题,借鉴城乡规划多年的办学经验,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如下:在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人才服务面向的区域上,立足于中小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与发展,培养能从事中小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的专业人才。

3 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凸显专业培养特色 建筑类背景下,城乡规划下的风景园林方向,课程体系上以建筑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城乡规划课程为主导,风景园林方面只有园林植物学、景观设计概论、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5门课程。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建筑学专业课程为主导,辅以规划课程,向景观资源方向倾斜,风景园林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景观资源学、景园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景观施工图设计、景观规划政策与法规、景观测绘7门课程。但对于专业建设来说,特色都不够突出。根据《湖北工程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年)》对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修訂后的培养方案以建筑设计为基础,以风景园林课程为主导,辅以风景园林、建筑规划2个模块的选修课。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安排了7门课程,以风景园林为主导安排了13门课程,规划基础的只有1门课程。风景园林主干课程的设计课题以小尺度场地入手,以中、大尺度场地为主,发挥湖北工程学院多年城镇、乡村规划实践的优势。有建筑类背景的学生在处理各类尺度的场地都有学习基础,便于学生毕业后多样化的选择。

3.2 强化专业理论必修课程体系,夯实专业人才理论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理论必修课主要以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学、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资源学、城市规划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政策与法规等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以及居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植物景观与种植设计、公园与生态设计、园林工程、风景区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等规划设计为主导、理论为辅助的设计类课程。理论基础化、系统化,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适当的教学,夯实专业人才的理论基础。

3.3 优化专业理论选修课程体系,拓宽专业人才知识面 2013年版的風景园林培养方案专业选修课设置了2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一个模块以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为主,如计算机辅助软件、美术欣赏、园林美学与文化、景观表现技法、景观建筑模型、自然与人文地理、园林新材料与新技术、旅游规划概论、环境心理学、景观施工图设计、景观大师作品分析、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另一个模块以建筑、规划类课程为补充,如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新农村规划设计、城市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室内设计、城市设计等。通过一系列的专业选修课,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诸如生态、历史、文化、心理、技术、社会等方面知识的涉取,不断拓宽知识面。这样的选修课设置也符合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

4 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施

培养方案的执行关键在于教学实施,笔者结合湖北工程学院多年的建筑类专业办学经验和这几年风景园林教学实践,总结出点、线、面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点”为中心,中心开花,四周辐射,带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4.1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点”,狠抓中心点,全面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围绕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内化教学质量。几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园林植物学、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工程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目前园林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条件已经成熟,正在积极申报校级园林植物学精品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工程2门课程也在不断积累中。课程教学上采用开放式教学,运用案例法、讨论法等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教学质量。

4.2 以课程群为“面”,课程联动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化 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的研究与建设[3]。建设课程群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已形成植物学类课程群、园林规划设计类课题群、建筑设计课程群、艺术修养类课程群、工程类课程群,并将逐步完善。以理论的系统掌握应用于实践,以实践应用反促理论的深入学习。课程联动建设上分为纵向贯通、横向整合[4]。在植物学类课程群中,园林植物学是基础,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要求学生坚持记录植物观察日记,徒手记录植物造景群落等。植物种植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检查园林植物学课程积累作业,在此基础上,在徒手记录的植物造景群落中选取一处进行改造,先分析问题,然后做出改造方案。而横向整合上,同学期开设居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课程,植物种植设计要求选中心绿地进行植物的详细设计。课程联动建设有利于各门课程知识的联系,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知识的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4.3 以基础课、选修课为“线”,渗透入点、面之中,形成有血有肉的有机专业知识体系 精品课程、课程群覆盖了专业内的主干课,课程联动建设少量拉动了专选课。以基础课、选修课为“线”,渗透入精品课程、课程群之中,加强纵向、横向的知识运用与联系,激励学生学习“线”上课程的热情。专业理论课上抓住了“点”“线”“面”,联系实践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更易于学生形成网状知识结构,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更有利。

5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施保障

5.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 一是整合学院内建筑类专业的教师资源,短期内加大投入,形成精品课程、各课程群的师资团队,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交流、探讨,摸索符合风景园林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规范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创新方法,规范专业教材。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鼓励年轻教师读博,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设计院实践,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研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学[5]。

5.2 探讨总结、考核、反馈、交流的有效方法,促进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要求一项目一总结、一课程一总结、一学期一总结。总结时以文字、图示的形式表达,内容上要求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自我的投入等方面进行总结,包括收获、不足、下一步计划。通过总结收获喜悦、查漏补缺、健全知识体系、完善自我素质,不断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试卷考核结合的方式,学生参与评价,透明、公平、公正。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坚持课程结束后教师反馈制,避免“当局者迷”的情况。课程结束之后,学生总结、教师反馈交流更有利于教学的互动和知识的内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探究专业知识的欲望。

5.3 营造阅读氛围,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风景园林是边缘交叉学科,需要广博的知识面,仅仅靠培养方案里的课程教学是不够的。建筑类专业共同营造“我爱阅读”的氛围,多读好书、多读杂书,杂而不乱,广泛摄取各个学科的知识,为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各类节日征文、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创意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5.4 建立开放的资源平台,开阔学生眼界 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共享网络资源平台,比如网上在线学习、其他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园林植物交流群、建筑设计资料库、园林景观设计等;建设开放资料室,由校友捐赠、项目资助、学生共建等手段搭建属于自己专业的资料室,学生管理,开放自由;借用校友平台,邀请专家校友分享经验、传授最新专业理念和技术、提供专业资料,走进课堂,评阅方案等;调用教师工作室,让学生能边学习边实践等。通过一系列资源平台的建设,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视野[6]。

6 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经过3年多的实践摸索,目前理论课程体系更加合理、专业课程体系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过程中,精品课程、课程群、系列基础课与选修课“点线面”结合的教学实施逐步完善,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保障理论课程建设实施,学生理论知识的全面性、系统化日见效果,连续2年参与国内公开设计竞赛并取得一定成绩。在建筑类专业背景下,湖北工程学院的风景园林理论课程建设在不断实践中反思、修正,会越来越契合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 龚兆先,李建军,洪惠群,等.“框架+强势”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特征:以建筑学专业群为例[J].时代教育,2009(3):36-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EB/OL].(2013-12-14)[2016-11-05].http://www.mof.gov.cn/pub/nczhggbgs/zhuantilanmu/xcjssd/bf/201401/t20140121_1037854.html.

[3] 王嘉才,杨式毅,霍雅玲,等.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S1):71-73.

[4] 周晨,周湛曦.規划设计统筹下的风景园林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C]//2015年风景园林教育年会论文集.[出版地不祥]:[出版者不详],2015.

[5] 贺坤,赵扬,张志国,等.风景园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数学平台构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84-187,219.

[6] 黄琛,余红兵.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福建建筑,2015(8):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