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李同
【摘 要】语言因使用者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语言变体称作方言,包括地域方言,时间方言,社会方言以及个人方言。语言变体对翻译的影响很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它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情、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翻译的时候,译者一定要用最恰当的译入语语言变体再现原作作者想要传达的精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体现在中国优秀典籍中。要让中华文化更好地为人所知,在翻译中华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时应特别注意语言变体的翻译。
【关键词】语言变体;方言;翻译;中华文化;红楼梦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很重要,复杂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初,社会语言学的诞生给语言学揭开了新的序幕。从根本上来说,社会语言学关注的不是语言学的核心部分,而是语言的边缘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其核心问题是语言应用中的变异原理。文学翻译中,语言变体不可忽略。因为它不但影响原著的理解,更影响翻译的质量。而实际上,文学中的语言变体的使用相当常见,如体现原作风格、赋予人物特点、描写环境、反映社会背景和文化等等。译者需要清楚作者使用某种语言变体的目的,努力体现原作语言变体的特点,在翻译时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
二、语言的变体
语言的变体是指语言因使用者在时间、地域、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方面的不同而出现的各种不同用法和差异。其中,根据使用者来划分的语言变体叫方言。方言是一个统称,它是指因语言使用者的不同情况而出现的语言变体。语言使用者差别主要体现在地域、时间、社会阶层、年龄、性别及种族差异等方面。(一)地域方言:也叫区域方言,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使用的语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疆域的扩大,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地域上就形成了分化,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相对独立发展的局面,地域方言产生。自然分界如高山、河流往往成为早期地域方言的分界。此外,人口的流动使得人口集聚的地区也出现了新的地域方言。在英语世界中按地域的不同英语可分为: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和香港英语。英国英语方言因地域的不同又可分为标准英语、威尔士方言、苏格兰低地方言、北爱尔兰英语和伦敦方言。
(二)时间方言:时间方言是指语言使用者因时间差异而导致的语言变体。例如英语可分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在这三个不同时间段,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即使是今天的英国人阅读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莎士比亚的作品也颇费心机。
(三)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指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语言使用者身上所反映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使用者的性别、年龄、阶层、文化背景以及种族都有着紧密联系。
1.性别因素:由于男性和女性肩负不同额社会责任和压力,男性更注重自己在工作、事业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往往会使用表现男子气概的非标准的语言形式。女性则有较强“身份意识”,她们在语体风格、语音语调乃至说话题材方面都显示出不同于男性的语言特点。女性使用上升语调的频率极高。女性大多喜欢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形式,这一点为大多男性所不及。
2.年龄因素:语言因年龄的差异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异。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所说的语言大有不同。这些差别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其中词汇的差异最明显。小孩讲话常用“儿语”,儿童说话的语速较缓慢,音调一般较高,多使用升调,且句子结构简单,多语句的重复。年轻人因标新立异,他们往往是使用新兴语言的先驱。而老年人则显得较刻板,他们喜欢用固有的词或缺乏时尚的词。
3.阶层因素:人们由于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阶层和集团,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和阶层变体。不同阶层在使用语言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4.种族因素:种族方言是一个不同于地域差别的社会方言,主要是那些经历过像种族歧视或隔离的社会孤立的,没有多少特权的人群使用这种语言。在最近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受到大量关注的一个英语种族方言是黑人英语。语言学家清晰地表明它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独特规则的社会语言变体。黑人英语在音位、形态、句法和词汇层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四)个人方言:个人方言是个体言者的个人方言,它结合了有关地域、社会、性别和年龄的变体成分,即个体言者的地域和社会背景。他的性别和年龄共同决定了他的说话方式。而这种他所使用的带有他自身的区别性特征的语言就是他的个人方言。
三、案例分析
在翻译时如不加注意语言变体,会使原语的信息内容和美学特质不能得以最自然、最切近的再现。以《红楼梦》为例:
1.宝玉路谒北静王的场面,就语言变体而言,最典型的是北静王见过宝玉之后跟贾政的一段对话:
北静王见他语言清朗,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恩,果如所言,亦荫生辈之幸矣。”
从引文可以看出,北静王身为王爷,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即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为体现自己的尊位和教养需调整自己的话语,因此用了诸如“小王”、“唐突”等自谦词,又用了“令郎”、“龍驹凤雏”、“世翁”等敬语。而贾政是一个忠臣,在王爷面前只能自甘卑下,因此在贾府那种盛气凌人的态度早就消失殆尽,言语便随之起了变化,字字句句要贬低自己,献出虚伪的奴才面孔。“犬子”、“谬承金奖”、“荫生辈”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奴才身份。作者一词来揭露封建社会的等级关系 ,因此,语言变体的使用也是有目的的。可是这种语言变体的作用往往由于翻译不当或者由于根本不被译者所重视而失去原貌。有时。译者或许也注意到了,但由于其他某种原因,在变体转换中,不作深入的研究,终使译文不能完全保持原文的韵味,且看我国英译本中一段相应的译文:
The clarity and fluency of Pao-yus answers made the prince turn to observe to Chia Cheng. “Your son is t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 May I venture to predict that in time to come this young phoenix may even surpass the old one?”
“My worthless son does not deserve such high praise,” rejoined Chia Cheng hurriedly with a courteous smile. “If thanks to the grace of Your Highness such proves the case, that will be our good fortune.”
从英译本来看,除了“May I venture...”, “My worthless son”, “the grace of Your Highness”以外,其他变体形式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龙驹凤雏”直译成“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又不加注释,这也欠妥。在西方,“龙”是“凶残”的象征物,译文是褒还是贬,一般英美读者,大概分辨不清。所以整个译文是不够理想的。
2.《红楼梦》中一个较活跃的人物是刘姥姥。曹雪芹把这样一个粗俗而朴实的农村老妪安排在贵族世家的大观园内,这是别具匠心的构思。作者通过这一人物一则揭露封建社会贫富的差距,一则颂扬劳动人民淳朴和忠厚的品质。刘姥姥是个老村妇,未见过世面,言谈举止适应不了大观园内的标准规范。为了着意刻画这样一个人物,作者总是运用语言变体,以刘姥姥那种“山村野妇”的粗俗言语来烘托她淳朴忠厚的本色。在贾府,她不像贾府的人那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就是不像他们那样随环境场合而运用各种变体,只能采用乡间的俗语俚语,因而出了不少“乱子”。我们只要把“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场面中,贾母所行之令与刘姥姥所行之令加以对比,就看得真切了。
贾母文化水平也不甚高,然而句句文雅。同时,贾母阅历极深,身处贾府多年,无论什么场合也都能应付,所以文化不高,却能故作高深。我们来看贾母所行之令以及英译本的相应译文:
(左边是张“天”。)
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合六。)
六桥梅花香彻骨。
(制了一张六合么。)
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这鬼抱住钟馗腿。
On the left is the “sky”.
The sky is blue on high.
In the center a “five and six”.
Six bridges with the scent of plum admix.
The last piece is “six and one”.
From fleecy clouds rises a round red sun. Together they make a “ghost distraught”.
By his leg the ghost-catcher hes caught.
刘姥姥所行之令如下:
(左边“大四”是个人。)
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
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
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On the left. “Four and four” make a man.
A farmer?
“Three and four” green and red, in the center.
A big fire burns the hairy caterpillar.
On the right a really fine “double ace”.
A turnip and head of garlic in one place. They make “flowers” in all.
And a huge pumpkin forms when the flowers fall.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英语译文是否忠于原作的形式和内容。在这里,要作出较准确的判断,首先要看译者是否真正处理好了两种语言变体的转换。从整体来看,贾母所行之令的译文用了英诗的 韵律,节奏,音步,押韵都较工整,而刘姥姥所行之令的译文却只是勉强押韵,不太讲究节奏和音步;可以说,译文还是比较忠实于原文的。从意义和内容上来看,译文却有损于原文。例如,“头上有青天”是一句格言,意指“做人要凭良心”,而英诗运用直译又不加注,英美读者便难得其真谛了.译文最大的缺点是在两种语言变体上处理不当。贾母的雅语和刘姥姥的俗语在译文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而损害了两个人物形象。例如“钟馗”是用典,而译文则用俗语“ghost-catcher”。相反,“毛毛虫”是俗语,而译文则用拉丁学名“caterpillar”。这样,从译诗来看,刘姥姥的学识反倒比贾母高出一筹。由于译文使作者的美学意图面目全非,因此英美读者就很难领悟这部中国文学名著的奥妙。
四、结语
通过上述两个实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变体对文学翻译的重大意义。译者要足够重视语言变体,只有这样译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文的风格。为了达到此目的,译者在把原语翻译成目的语时,必须非常措辞。英国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指出: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才是風格的真正意义。因此,译者一定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显示语言变体的特点。只有这样,目的语文本才能表达原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语用对等。
参考文献:
[1]萧立明.新译学论稿[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
[3]白玉杰.立足典籍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J].前沿,2011:(13).
[4]戴炜栋.现代英语语言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