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汤军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羽毛球世锦赛女子单打项目八强分布情况及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明确当前世界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认为世界羽毛球女单呈现新的多极化趋势,各国年轻选手上升很快,单打女选手的年龄日趋年轻化,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95后占主流,女子单打项目男子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世界羽毛球;女子;发展趋势
一、世界女子单打选手年龄日趋年轻化
世界羽壇大批年轻羽毛球选手的迅速成长,年轻化成为世界羽坛女单的主流。纵观世界羽坛的女单格局,如今已经步入了90后时代。世界羽联2017年6月1日更新的羽毛球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中,戴资颖1994,马林1993,辛杜1995,山口茜1997,成池铉1991,孙瑜1994,何冰娇1997,拉特查诺1995、奥原希望1995,世界羽坛女单已经几乎全是90后选手,竞争出现年轻化趋势,各位选手之间差距不大,还不断有更年轻的新人涌现,让竞争更加激烈。外国女单成长迅速,中国台北的戴资颖,泰国拉查诺,印度辛杜、日本高桥沙也加等进步很大,而且都是进攻凶猛,打法趋向男性化的代表。以马林、拉查诺为首的90后竞争对手,已经打破中国女子羽毛球的独霸格局,目前中国羽球女单的90后竞争对手不下10个,泰国天才少女拉特查诺2009年时以14岁的年龄夺得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成为历史最年轻的冠军,2013年世锦赛在决赛中击败李雪芮,又以18岁6个月的年龄成为世锦赛历史最年轻的金牌得主,她技术细腻、手感出色,是技术流的代表;印度辛杜手长脚长,打法男性化,是力量派的代表,戴资颖、辛杜、山口茜、成池铉都是拿过过硬成绩的后起之秀。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年轻队员上升很快,有一大批都是1992年以后出生,她们年轻、有冲劲、进步大,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慢慢成熟,对中国女单的威胁已经体现出来,目前中国女单毫无优势可言,过去的集团优势也基本上消失。
二、羽毛球女子单打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的奥运周期世界羽坛女子单打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正在向“快速、全面、进攻和多拍”方向发展,打法更强调速度力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两届世锦赛冠军的马林,进攻凶狠、体能充沛,近年来欧洲选手的技术始终朝着凶狠,快速,全面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进攻的力量和冲杀的力度。纵观欧亚女单选手不同打法类型或者流派,都朝着更加积极主动、凶狠、搏杀、中远台相持防反整体化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女子技术有男性化发展趋势,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网前球比例增加; 抢网更加积极;下压球比例增加;更多地运用平抽挡技术;整体节奏加快。
据统计,近年女单比赛发网前球比例增多,后场球比例在减少。21分制中,运动员对于发小球的考虑与技战术组织联系得更紧密,运用发接发抢攻战术十分频繁。“进攻从发球开始”的思想在21分制中表现明显。
根据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应具备的核心竞技能力评价,得出在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应具备的核心竞技能力中,技战术运用和应变能力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其次分别是身体素质、步法及心理素质,这几个因素是决定当前女单比赛胜负的关键。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个别女单选手的后场进攻能力非常突出,经常使用双脚起跳杀球,这不仅体现出一种压制对手的气势,同时双脚起跳杀球力量更大,速度更快,下压球比较尖,杀完后下一拍的连贯跟进意识也比较强。女单比赛中在被动或相持过程中运用点杀或劈杀这一技术频频出现,很多优秀运动员后场被对方压住的时候,会通过先下压缓解被动,打破对方连续控制的节奏。这一技术以前大多出现在男子比赛中,当今女子运动员运用也相当频繁,说明女子运动员在进攻选择意识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多拍相持过程中积极寻求机会抢突,争取变速下压占据主动,下压球的比例明显增多了。
羽毛球比赛中相持阶段往往通过平抽挡技术以便快速地实现攻防转换,平抽挡技术在单打比赛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目前女单抢网意识变得更加积极,双方通过网前的争夺寻找后场突击、进攻机会的球路比较普遍,使得抢网的机会变的越来越重要。比赛中,谁失去了对网前和前半场的控制,谁就将失去主动和获胜的机会,抢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不再总是挑球,只要有机会就抢放或抢推,通过抢网争取突击的机会,快速的抢网跟进意识,快速的网前出手速度、准确的网前出球质量和落点都是取胜的关键。
中半场和下压球的比例明显增多,这些技术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比赛的节奏、速度和激烈程度。相对于后场来说,在中半场和前场的回球飞行距离相对短,落地快,所以球的往返速度也就更快。因此,要求在训练中更加注重培养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术和技术稳定性,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来球做出正确判断并给出合理的技术处理,为自己的进攻战术实施服务,同时能够在快速来回中保证出球的稳定性。实践证明,女子项目男性化已是许多女子项目发展的鲜明特征,羽毛球也不例外。根据技战术统计,发现发网前球、下压球、平抽挡各技术使用比例呈有上升趋势,这些技术运用的增多也充分展示了世界羽毛球女子单打水平不断在创新、进步,正在向女子技战术男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羽毛球女子双打风格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9.
[2]李志锋.羽毛球女子单打后场接发球技术运用的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