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业 现实与童话的交融

2017-08-12 06:26罗玮琪
商界·时尚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业站台当代艺术

罗玮琪

艺术简历

1985年

出生于辽宁丹东

2008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工作生活于沈阳。

主要个展:

2012年

刻苦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

主要群展:

2016年

GOOOOOOOOOOOOOOOAL!,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2015年

迁禧,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

2015年

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香港,中国

2014年

折桂枝-2014中国新锐绘画奖,Hi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3年

“寫生”项目,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

2013年

丛林——弥漫的形态:相对论,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

2013年

画室,M50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12年

再绘画,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中国

毕建业的作品就像是对童话的一次“解剖”,从独特的角度去阐述他对于艺术的独特想法。这些有情景并且发人深思的作品,呈现出了他在油画创作方面的探索,试图用艺术的语言去讲述一个个隐晦而内敛的故事。

毕建业早期的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经历和回忆,比如童年的记忆,以及对于逝去时光闪回式的幻想。之后的创作素材来源,则变成了具体的事和物,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是幻想出来的。在毕建业看来,油画不仅仅需要大胆和生动,更需要严谨和冷静,这与他自身的性格不无关系。因为偏内向的性格,他的画也相对内敛沉稳,包括工作方式和创作,都是克制和理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毕建业感触道:“我总是对人们说,我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即将完成的作品,这样可以证明我还是一直在进步的,而非一成不变。”

BM=BIZMODE

B=毕建业

BM:你创作灵感的来源是什么?怎样确定作品的主题呢?

B:灵感其实是来源于我想要表达的内容,不是独立的,也并非高出作品本身,是基于创作时的思考和作品的主题而出现的灵感。至于主题的选择,这从我创作的三个阶段就能看出,早期是有叙事有抒情的场景画,之后是抽离叙事相对内敛的陌生的物和形体。再之后是参考艺术史不同阶段创作的一些人物画,表现生存、运动、对抗、爱与恨等主题。

BM:你如何给自己的画作定义风格?

B:我的创作这几个阶段看起来不是一个100%贯通的过程,其中有不少变化,这种有些跳跃式的工作方式,会刺激我不断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有一种开疆扩土的快感,所以定义成什么风格不太容易,这个问题留给看画的人来说吧。

BM:你对艺术创作商业性的一面怎么看?

B:其实艺术创作和商业是紧密联系的,但是也有水平高下之分。商业价值大的艺术作品不能代表其的艺术价值就大,反之亦然。天天想着赚钱也能搞好艺术,天天想着画画也可能一夜暴富,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BM:你目前正在创作的系列是什么?

B:最近创作的作品,以人物场景为主,巴洛克式的人物构图和造型,加上一些未来主义的动态与动感。表达一种运动中的对抗,草地上流浪汉的肉搏打斗等等。塞尚的人物画,库尔贝画的摔跤手,还有卡拉瓦乔的画,这些可以说是我创作中参考的一些坐标。

BM:至今为止哪幅作品让你感触最深?

B:大概在2007年左右,第一次比较正式地进行创作,也是第一次画尺幅比较大的,是200cmX150cm的。画了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之后就放在了画室里,结果没几天就被同学搬画架时豁出了一个L形的口子。据肇事者自己回忆说,当时一瞬间我从脸到脖子都气得通红,到现在为止他都印象特别深刻。那张画画得很用心,我也比较满意,所以损坏了真是挺痛苦的。后来只能自己用针线缝上又修补了一下,可是那个心结还是打不开。又过了一段时间,全国几大美院有一个师生作品展,选中我这幅作品,还得了1万元奖金,再后来和画廊合作,那幅画又被画廊收藏,现在想想还挺有趣。

BM:你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习惯吗?

B:画家在创作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仪式感,我在画完收工时一定会把调色盘用刮刀刮干净,这代表一天工作的结束,并对第二天的创作报以希望。还有就是把一管颜料用尽丢掉时也会很开心,这能给我“保证工作量”的暗示。但是相比之下,创作的过程就没有那么轻松和愉快了。我的创作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很多时间的集合,是一个整体,目的就是拿出好的作品。

我画画时还有个习惯就是把画笔上多余的颜料涂在画框周围伸手可及的白墙上,来减少擦笔调下一个颜色的间隔时间,由于我一直喜欢把画框挂在白墙上画,我画画的那两面墙就有了有好多彩色笔触。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多一件作品墙上就多一个和作品等大的彩色矩形,当矩形填满白墙后,面对它时我会特别感慨——居然画了这么多!但是之后如果人去楼空,墙也倒塌了,它也就不复存在了。

BM:你喜欢哪位艺术家的作品?

B:好多大师都喜欢,比如塞尚,当代的乔治、康多。塞尚的踌躇焦虑,顿挫有力的笔触之间透着感人。我也喜欢马奈的潇洒痛快,灵动跳跃的笔触之间透着自信,我喜欢库尔贝稳定致密和过分不留余地的画法,我几乎不能想象在他的画上多添那么几笔。我也喜欢八大山人,看似寥寥几笔却把布局撑得如此饱满,而你却不敢想象在上面加哪怕是一笔!最近看完故宫四僧的展览,又看了辽博的黄宾虹,也是集大成者,都好极了!八大山人把鸡的眼睛画成方块,嘴画成刀片,估计毕加索和马蒂斯要是看见都能气哭,哈哈!

BM:我特别喜欢你的《公主》和《大秋风》这两幅作品,可以具体说说吗?

B:《公主》这幅作品是我创作初期比较重要的作品,尺幅也很大,在一个丛林的背景里散放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园废弃的儿童主题金属雕塑、宇航员的头盔、盛开的罂粟花还有扎在木棍上的头盖骨等等。我把回忆系列的一些主体散落地分布在其中充当主角,但题目中真正的主角——那位公主却不在其中,她只是一个隐喻或者是红色毒蘑菇的一个变体。那时叙事性主题创作的特点都极大地在这幅画里体现了出来。大面积的绿色背景和逆光的处理营造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气氛,前方阴影里的主体只在树叶的斑驳光影中泛出微弱的光,一切线索都在画中等待观者发现,一切未知也都有浮出水面的机会。

等到画《大秋风》时,我的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时我更注重造型、颜色和画面的关系,画面塑造,而削弱了叙事和抒情的表达。前景的落叶颜色丰富却不失整体,和背景的颜色融为一体,有些古典主义的背景前面是一只被剥了皮瘫坐在枯草地上的香蕉,它似乎还能在秋风里支撑一阵,直到暴风雨来临。

猜你喜欢
建业站台当代艺术
寻找93/4站台
Abundant Exact Solutions for Differential-Difference Equations Arising in Toda Mechanics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人生的站台
再见情敌,十年烟云爱也悠悠恨也悠悠
八号站台的那只狗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摘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