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内蒙古民族大学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森林旅游业发展融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研究
——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
张颖
(内蒙古民族大学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
以江西省吉安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背景,分析了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景观、旅游资源、生态文化等结合不够紧密,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及其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作用与贡献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城市绿地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维护上考虑不足。因为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需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城市森林资源质量和优化城市森林资源结构,因此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背景,提出了建设森林旅游示范目的地、“森林人家”示范点,完善森林旅游示范设施,加快推进森林旅游服务体系工程等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对策。
森林城市;湿地资源;城市绿地;建设评价;森林旅游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雾霾加重、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森林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有机载体,对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最先开始城市森林的实践,并提出了“城市森林”这一概念,城市森林的基本思想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1]。现在国际上城市发展正在经历一种由生态适宜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城市发展的过程。因此,森林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城市走向生态文化城市发展的必要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森林城市应运而生。此外,“发展森林旅游,创建森林城市,激活森林资源”也是实现森林旅游业发展与森林城市建设的关键。森林旅游业作为绿色、低碳、无污染的第三产业,是加快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森林旅游是指依托森林资源而开展的一项旅游产业,森林旅游具有低碳环保、森林康养、发展经济等多项功能,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成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森林城市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平台。通过科学的规划发展城市森林,以森林资源作为重要载体,全面优化城市旅游布局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的目标。从2004年11月贵阳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来,截止2016年底已有118个城市获得该项荣誉。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而举办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也成为了中国城市生态和城市森林建设方面最高级别的论坛,为推动中国的森林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以江西省吉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背景,对其森林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评价,探讨在森林城市建设中融入旅游业发展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城市森林旅游业的相关对策,对推动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
1.1 城市绿地评价
根据《2015年吉安市统计年鉴》可知,吉安市中心城区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区绿化工作,尤其是江西省开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以来,城市绿化工作积极推进,建设成效显著(表1),但是城区绿地系统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4]:⑴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尚不明确、功能尚不完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旅游资源系统以及文化、科教系统等结合不够紧密,城市绿地系统的综合功能及其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作用与贡献尚未得到充分体现;⑶城市绿地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维护上考虑不足。
表 1 吉安市县域中心城区绿地现状统计表
吉安市城市绿地总体评价为:⑴市域绿地面积34.875 3 km2,绿化覆盖面积39.002 0 km2,公园绿地面积10.492 7 km2,绿地率37.6%,绿化覆盖率42.1%,人均公园绿地11.4 m2,整体上达到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本要求。⑵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是影响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基础条件的不同,各县区绿地状况存在较大差别。绿化覆盖率最高的是井冈山市,最低的是永新县;绿地率最高的是井冈山市,最低的是永丰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大的是井冈山市,最低的是永丰县。城区绿化覆盖率小于40.0%的县有3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小于11.0%的县有5个。因此,从区域分布来讲,永新县、永丰县、万安县、吉水县、新干县、泰和县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1.2 湿地资源评价
在森林城市的建设中,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是重要的目标。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为干扰加剧,使得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保护湿地资源成为了当下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5-6]。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吉安市境内的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水稻田等,河流湿地主要有赣江、后河、北门河、磨盘湖、螺湖水、万石湖等。根据《江西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吉安市共有3个湿地类和6个湿地型(表2),湿地率为2.7%;通过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等形式进行保护的湿地面积为2.345 3万hm2,湿地保护率为34.7%。吉安市湿地资源分布规律为:⑴湿地资源以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为主,两者面积占湿地总面积的91.6%,且河流湿地以永久性河流湿地为主,人工湿地以库塘湿地为主;⑵湿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万安县湿地面积最大,占湿地总面积的14.4%;井冈山市湿地面积最少,占湿地总面积的1.7%。
在有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吉安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建立了遂川黄草河、吉安县前岭河、江西鲥鱼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吉安市庐陵湖省级湿地公园、万安县云洲省级湿地公园和遂川县遂川江省级湿地公园等,使大部分重要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湿地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同时也存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湿地保护工作应该加大制度建设和科普宣教,对已经遭到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修复,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湿地进行严格保护,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加强科研监测能力,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表 2 吉安市湿地资源现状统计表/万hm2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
吉安市地处亚热带,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藏量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植物4 000余种、野生动物1 000余种。属国家Ⅰ、Ⅱ、Ⅲ级保护动物的有黄腹角雉、白鹤、天鹅、鸳鸯、水猴、虎纹鹭、相思鸟等。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2015》,吉安市建有1个国家级、3个省级和29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293 9万hm2(表3)。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维护了吉安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中亚热地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先进监测技术的应用[7]。然而,该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仍不够完善,特别是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才能更为有效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8]。
表 3 吉安市现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1.4 生态足迹评价
根据不同土地类型的保有面积,结合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方法[9],计算出各类土地的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情况如表4所示。2015年吉安市人均生态足迹2.722 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474 4 hm2,扣除12%必要面积(0.056 9 hm2)之后的可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417 5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2.305 1 hm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5.74倍,这说明吉安市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消费需求实际上已超过自然系统的生产能力,要保持现有的生活水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外部输入。通过森林城市的建设,走可持续化的生态城市道路可以有效解决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提高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也有利于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表 4 吉安市生态足迹的需求与供给
吉安市各种土地类型的人均生态赤字大小为:化石能源用地(-0.766 4 hm2/人)>耕地(-0.762 0 hm2/人)>草地(-0.597 4 hm2/人)>水域(-0.241 2 hm2/人)>建筑用地(-0.026 9 hm2/人),而林地却是处于盈余的状态(0.145 7 hm2/人)。化石能源用地是生态赤字中最大的组成部分,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研究区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的消费比例较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造成耕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水域生态赤字的原因是水产品产量和实际利用率不匹配造成的。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形成系统的生态保护网络,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增加城市发展绿色GDP的贡献值。同时,城市森林的形成过程也是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可以增强水源涵养、固碳减排、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美化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0]。
森林城市是对外展示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宣传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把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合理融入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中去,精心策划“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旅游形象推广活动,有效运用市场促销手段促进森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11]。
2.1 建设一批森林旅游示范目的地
结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有关标准及江西省实际,制定吉安市森林旅游示范县、示范村(镇)和示范景区建设标准,适时推出一批森林旅游示范县、示范村(镇)和示范景区,带动全市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例如,吉安曾有“庐陵八景”,即:华顶溪声、神岗帆影、南塔龙云、东城桃锦、螺绛霞照、金井泉香、白鹭文澜、青原晴瀑。根据吉安中心城区发展的现状及规划要求,充分依托四周的山势,巧妙借用两江三岸的水景,因势而建,再现古韵。通过结合“庐陵八景”等文化特色景观,以森林旅游示范目的地建设为目标,不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基地,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12]。
2.2 完善一批森林旅游示范设施
按照森林旅游节能、环保、低碳等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建设相关的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公路;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强化生态环保内容。在重点旅游区、旅游景点和各高速公路以及旅游公路沿线建立标准的、通用的环保标识体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森林博物馆、湿地博物馆等科普设施,大力推进吉安“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特别是森林博物馆,可以通过在博物馆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的手段,从吉安“创森”的背景、“创森”的资源优势、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未来建设重点等多个版块进行打造,在建设中可以融入吉安文化特色,把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凸显出来,使游客和城市居民充分利用森林旅游示范设施了解和支持吉安市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2.3 建设一批“森林人家”示范点
通过“森林人家”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森林城市建设的文化品牌效应,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增加城市居民对吉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认同感。要实现吉安市“森林人家”的建设,需要从5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⑴制定有关标准,对“森林人家”经营户进行资格审批、准入许可,实行授牌经营;⑵成立“森林人家”会员俱乐部,开发具有吉安森林旅游特色的短线旅游精品线路;⑶通过网站对“森林人家”试点、授牌点进行推广;⑷举办由“森林人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参加的培训班,实现持证上岗;⑸开展“森林人家”星级评定,提升品牌效应。
2.4 加快推进森林旅游服务体系工程
2.4.1 着力建设人性化森林旅游服务设施
首先,各景区应按国家标准完善旅游安全、医疗救助的组织机构,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其次,应完善森林旅游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加强森林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建设,加强游客中心的服务功能。再次,改善各景区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等服务设施,做到各景区邮电、通讯、银行服务项目齐全并开通国际国内业务,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最后,推进森林旅游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科技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2.4.2 创新森林旅游集散咨询服务平台
在硬件上依托江西旅游集散咨询服务平台,在软件上创新旅游服务的方式和手段。尝试将旅游志愿服务植入森林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咨询服务平台。采取公开招募和定向招募相结合、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等方式招募森林旅游服务自愿者,建立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维护森林旅游市场秩序,提高社会和谐度,并提升森林旅游市场的形象。
2.4.3 加快森林旅游信息化建设
根据吉安市森林旅游发展的需要,一是构建并完善在线森林旅游和电子商务平台;二是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森林旅游业持续创新,开发利用微型只读光盘(CD-ROM)和GPS接收机组合成的“森林风景导航”系统,将该系统安装在旅游车上,可计算出旅游车的位置,并向CD-ROM查询该森林旅游区域的信息,在森林旅游中推广手持型GPS接收机用于徒步旅行、森林探险等;三是夯实信息基础能力,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开展森林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以信息手段为基础,建设完善森林旅游预报监测系统,实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政务公开。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要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把政治、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要素科学融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系统,着力提高“创森”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从而在近期内实现“创森”的目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建设工程,需要在了解城市需求、资源基础、文化特色等基础上进行科学建设,森林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把森林生态旅游融入城市森林建设中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森林建设的资金问题、社区发展问题以及产业升级问题,有利于最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
[1]但新球,但维宇.森林城市建设: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37-39.
[2]王庆君,吕勇,汤腾芳.长沙市城市森林发展及优化途径[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28(1):26-28.
[3]王文波,姜喜麟,田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森林工程,2015,31(4):13-17.
[4]吉安市统计局.2015年吉安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68-73.
[5]姚梦佳.重庆城市森林建设效益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26-29.
[6]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 2004-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肖英,刘思华.基于两型社会构建的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沙市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6):78-81.
[8]汪维娜.“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1:43-45.
[9]冯银.基于低碳理论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评价与规划:以池州市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27-31.
[10]庄乾达,郑国全.浙江省森林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6(3):122-127.
[11]陈玲玲,屈作新.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483-486.
[12]吴圣才,罗立山.区域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吉安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2):81-82.
10.16832/j.cnki.1005-9709.2017.03.007
2017-02-29
内蒙古旅游管理基金资助项目(LYG2016056)
张颖(1984-),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讲师,硕士,从事旅游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研究,(电话)18647585055,(E-mail)xueshuyuandi@126.com。
F592.3
A
1005-9709(2017)03-0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