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胃病”或是心理病

2017-08-11 02:25李勇
幸福·健康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胃病功能性胃肠

李勇

如今,不少人饱受“老胃病”的困扰。很多“老胃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胃病总是反反复复发作,吃了不少胃药也不管用?

周阿姨(化名)就是这样一位患者,十几年来饱受“胃病”困扰,每年都有数月反复感到上腹胀痛、嗳气、反酸,没有胃口,早饱、恶心,喉咙堵塞感,严重时还经常伴随心慌、头痛、失眠。为了治“胃病”,她几乎看遍了当地所有医院,结果仅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药却不见好转。以致其整天唉声叹气,多思多虑。

今年,家人再次带她就诊时,医生嘱咐她到临床心理科解决情绪和睡眠问题,开始,周阿姨还挺疑惑,胃病为什么要到心理科看?直到临床心理科的医生诊断她是“功能性胃病”,并告诉她“功能性胃病”的临床特点时,她和家人才确信看对路了。医生给她开了抗抑郁、抗焦虑和改善睡眠的药,服药半个月以后,困扰她十几年的老胃病症状居然消失了一大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功能性胃病是綜合医院临床心理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生理功能失调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病程缓慢,病情常受情绪、饮食等因素影响。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42%—61%的功能性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碍。仔细询问病史,往往可以找到精神诱因,比如上述周阿姨自幼性格内向、敏感,多年来与丈夫感情不和,与婆婆矛盾多,因经常生闷气,而导致“胃病”越来越重。

科学研究表明,情绪低落、精神紧张时,大脑的情绪中枢会发生功能紊乱,紧挨在一起的自主神经中枢就会受到影响,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性紊乱。其中控制胃肠的自主神经最容易发生失调,从而影响胃肠蠕动,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或过分增加,出现胃部疼痛、反酸,以及食欲下降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科学家称胃肠是对情绪最敏感的器官。

此外,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不规律、烟酒刺激、酸辣刺激等外部刺激,会扰乱人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为诱发“功能性胃病”提供了条件。如果不及时用药,放纵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功能性病变也可能转变为病情更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面重在综合调养,用药为辅,针对病因纠正激发因素。已经导致胃肠炎症的患者,要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存在心理诱因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时,对病情较轻者应立足于调整心态、改变生活方式,必要时可加用胃肠道调节药物,辅以认知疗法等心理调节治疗。对重度患者,在积极调整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同时,需选择心理认知和行为治疗以及放松、催眠、生物反馈治疗等,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另外,经常做腹部按摩操、多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均可改善病情。

猜你喜欢
胃病功能性胃肠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别把胃病当小病!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走路治好老胃病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