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琪
平静的湖面,可曾知湖底那汹涌的暗潮;平静的面孔下,又可曾知那被表象所掩盖的内心的波涛?我们无从知晓,她亦无从知曉。
在现实世界里生活的她,一切似乎是那样美好——温柔的丈夫,以及从孤儿院里收养的女儿莎伦。这个美好的现实,却因为莎伦那个困扰许久的梦魇——寂静岭,而开始悄悄改变了。
那个诡异的小镇寂静岭,在她的心中是那样的神秘莫测。似乎这个极富有宗教气息的小镇,与她结下了深深的孽缘。在那个深夜,她毅然带着莎伦前往寂静岭,去寻找养女梦魇的源头,以及那深层的谜底。
由于途中的车祸,她与养女莎伦失去了联系。在一片混沌之中,她睁开了双眼,却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寂静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个诡异的小镇看似空无一人,但似乎人影憧憧,同时又鬼怪横行。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几米之外便看不见人影。灰蒙蒙的东西其实是漂浮的燃烧后的灰烬。那就是寂静岭所谓的“表世界”,就是三十年前在这里被施以火刑的女孩阿莱莎恶魔化后用邪恶力量营造的世界,宛如冬天,将一切“罪有应得”的人困在里面。
在那一片混沌之中,她在灰蒙蒙的镇上寻找着自己养女的身影,并向丈夫寻找帮助。电影的画面中,她所在的寂静岭是灰蒙蒙的色调,而丈夫去搜寻家人时所在的寂静岭是阳光般的色调。殊不知,此时的一家三口,虽身处同样的地点,但三人所在的寂静岭却是由不同时空所构成的三元世界——“表世界”、“里世界”和现实世界。
她在“表世界”里面穿梭着,随着一声警报,灰蒙蒙的场景顿时就变了——她很快来到了养女所在的“里世界”。何谓“里世界”?那是阿莱莎恶魔化后的终极邪恶力量,反映了她对三十年前无辜受刑的痛苦以及内心的压抑、仇恨的情绪。《圣经·福音书》中耶稣对地狱的表述是“火是不灭的”,而《圣约翰福音录》中的地狱便是“它是一个永生的火湖,空气来自祸害的煤炭,光来自闪烁的火焰,夜晚一片漆黑,被诅咒之人的处所毒蛇横行,他们的希望便是绝望。永生之死,无生之生,无尽的痛苦……”再看看她所处的“里世界”,似乎宛如地狱——如同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恶化一般,小镇笼罩在一片暗红色之中,四周几乎无光,墙壁充斥着水渍、血迹和霉点,整个世界都是由生锈的铁网或铁制品组成的,充斥着金属般冰冷的工业气息。尸体在“里世界”里面随处可见,鬼怪也比“表世界”里的更多,甚至攻击性更强。而这一切现象,便是人类内心的潜意识。“里世界”所展现出来的是进入这里的人潜意识里面最深处的负面情绪,以及另外的人在“里世界”里的形态。
她在里世界里面寻找、逃离,逃离那灾难及恐惧的怪物化身。但她和她的养女再怎么逃离,也只是在逃离最真实的内心,看不见内心深处的尽头。
在逃避与寻找的过程当中,她探索着,意外捕捉到恶魂阿莱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三十多年前她被当作女巫受到欺凌、侮辱,被施以火刑,在教堂里被一群“善良”的宗教信徒残忍地屠杀。屠杀未遂,被严重烧伤的阿莱莎在住院期间内心的恐惧与仇恨、悲伤化为邪恶的强大的力量将寂静岭烧毁,同时也产生了邪恶复杂的三元世界,以及负面情绪所化为的具象。
观看了《寂静岭》,观众的内心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沉重。《寂静岭》以宗教的形式宣扬着善恶,同时暗示魔鬼对教徒进行的审判,那些做了恶事而自称所谓“善人”的人,终将会被上帝抛弃。
《寂静岭》包含着对善恶的思考,涵盖着审判之地的意思。电影中男警察说过:“魔鬼也有自己的正义。”但究竟是自取灭亡还是仁善得永生?究竟何为善恶?那个小镇或许是一个合适的审判之地,它通过电影中压抑的气氛及所谓“正义”的教徒,让我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忏悔。
每个人做事都需要底线,所以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存在着那么一座“寂静岭”。曾有人说:“这个世界在冥冥之中,是否在喧嚣下同步进行着一座沉默之丘——寂静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怪物……”
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怪物?我们也无从知晓。
(指导老师:王 健)
有时候,不去看一部电影,单是看影评,如果能倒推出电影的情节,或者评价处电影的好坏,那么这篇影评就是有可圈点之处的。本文即是如此,至少在读完影评后,我有了看看这部电影的念头,有一种厚重的生命体验袭来的感触。我想,这大约就是本文完成的任务吧。
另外,我想说的是,世界那么大,我们想去看。但如何去看?要去哪里看?需要有热心人的推荐和介绍。不然,我们会迷失在巨大的世界里。所以,写出世界某个地方、某部电影、某部小说的推介,如本篇一样的文字,大约是不可或缺的吧。
(肖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