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婧
7月27日,香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以13亿英镑(约115亿元人民币)买下伦敦地标“对讲机”摩天大楼,创下了伦敦单栋大楼的交易价格纪录。此前最高纪录保持者是卡塔尔投资局,2014年以11.75亿英镑(约合104亿元人民币)收购金丝雀码头金融区的汇丰控股全球总部大楼。
本次李锦记的交易金额也超过此前中国企业对英国房地产最高的收购纪录——今年3月“重庆李嘉诚”张松桥控股的中渝置地(CC Land)以11.5亿英镑(约合102亿元人民币)购买的另一栋伦敦地标建筑——伦敦金融城最高楼利德贺大楼(俗称“奶酪刨”),该笔交易于5月初正式交割。
根据仲量联行(JLL)最新报告,2017年一季度,伦敦成为全球房地产交易量最大的城市,去年尚处于第三位。最大的贡献者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者。英国房地产数据公司Costar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一季度当季,中国(包括香港地区)超越美国,成为英国房地产最大投资者,以9.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81.6亿元)的交易金额排在第一位。
海外房地产投资市场一片盛况的另一面,是国内监管机构频频喊话“对娱乐、地产等领域投资审慎决策”。7月13日,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业对外投资总额同比下降82.1%。这一统计数据不包括来自香港的投资。
具体到英国,Costar旗下新闻部门Costar News伦敦金融编辑詹姆斯·巴克利(James Buckley)对《财经》记者指出,他们没有看见中国对英国房地产的投资下降,相反是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投资。最近内地公司对较大型的交易比较敏感,而香港的公司则开始蠢蠢欲动。
荣鼎咨询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底中国政府严控非理性投资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的兼并收购同比减少了20%。对外投资交易数量在今年初开始下跌,2月到達最低点后慢慢开始回升,上述中渝置地对“奶酪刨”大楼的交易就是在监管部门“喊话声”中完成的。
《财经》记者从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私有物业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处获悉,今年1月-6月250万美元(约合1684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中国对外房地产商业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下跌8%。这个数据之所以与82%相去甚远,是因为统计包含了香港的对外投资。另一方面,统计渠道也可能造成结论不同,莱坊的数据是根据其全球投资跟踪系统统计得出。
但是莱坊董事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也承认,不管跌8%还是82%都代表房地产投资确实受政策影响。
相比起之前投资浪潮中的重量级金融机构、开发商和保险公司,现在知名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和开发商、私募股权基金和个人在市场上更为活跃。因为他们融资、做决断的速度较快,脱欧后英镑下跌就马上入市。
写字楼投资是中国内地投资者首选。商业房地产调查公司Real Capital Analytics数据显示,2009年-2016年,写字楼和酒店物业投资约占中国对英投资的71%。
詹姆斯向《财经》记者分析,去年脱欧公投之后,汇率波动给中国投资者带来了利好,再加上公投后英国房价有微降的趋势,这让中国投资者在投资英国房地产时至多享受了20%的折扣。
来自亚洲和中东的海外投资也涌入了伦敦商业地产市场,欧洲及美国投资出现缩水。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亚洲买家囊括了伦敦64%的地产交易。
詹姆斯分析亚洲买家为何对伦敦金融区写字楼如此感兴趣,是因为相比起亚洲部分国家的本国市场的激烈竞争,英国楼市相对便宜。
(编辑: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