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芳,唐文娟,王 震
(1.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 20004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 200040)
个体化音乐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全麻手术后躁动的效果研究
张进芳1,唐文娟2*,王 震1
(1.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 20004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 200040)
目的 探究个体化音乐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全麻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6年8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4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行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音乐干预。于患儿手术结束后30 min、60 min、120 min时间点记录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两组均在出院时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术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实验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VAS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音乐干预可有效减少儿童全麻术后躁动,值得临床推广。
个体化音乐干预;手术;躁动
音乐治疗是一种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1]。音乐疗法在儿科体格检查、早产儿护理及自闭症儿童中均具有很好疗效,但应用于儿童术后躁动的报道较少[2]。本研究旨在为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寻求有效的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8月入住本院普外科病区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期患儿。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自如、无听力障碍;年龄3~7岁;患儿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急诊手术;听力功能有障碍的患儿;家属拒绝参与本研究。将符合标准的240例病人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3~7岁,平均(6.28±2.96)岁;对照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3~7岁,平均(5.94±2.58)岁,两组患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3,t=0.949,P值>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对照组在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和护士至病房进行术前访视,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告知手术过程及麻醉注意事项。患儿麻醉复苏后返回病房,由责任护士向家属做详细术后宣教,告知注意事项。实验组根据5位幼儿园音乐教师推荐选择20~30首儿童喜好的轻松、安静、柔和的音乐,下载至内置MP3的玩具熊。对实验组患儿及家长进行术前访视时,除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手术过程及麻醉注意事项外,向患儿家属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取得配合。术前一日请患儿试听音乐,从中选出患儿喜欢的4~5首作为次日音乐干预的曲目,患儿手术结束返回苏醒室即给予循环播放选定的音乐。对照组患儿同样给予玩具熊,不提供音乐播放功能。
1.3 观察指标
(1)躁动评分:分为5个项目共20分,均为正向得分,总分≥10 判定为患儿发生躁动。(2)疼痛评分:选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共10分,均为正向得分;(3)患儿家属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比较
术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实验组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Ⅱ组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比较(x±s)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Ⅱ组VAS评分比较(x±s)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60例,基本满意47例,不满意13例。对照组家属满意45例,基本满意42例,不满意33例。实验组家属满意度(89.2%)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8,P<0.05)。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辅助干预措施,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医疗中,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疗法。目前音乐疗法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项新兴的医学心理学治疗方法[3]。音乐疗法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环境对患儿的干扰,同时通过舒缓音乐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使之能够更好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术后30 min、60 min和120 min实验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VAS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可提高机体垂体脑啡呔的浓度,从而抑制疼痛有关。还可能因为音乐通过调节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大脑某些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提高患儿的疼痛阈值,从而减轻手术后疼痛,减少了术后躁动的发生[4]。
由于家属及患儿文化程度及对音乐欣赏能力的差异,不同患儿对音乐反应参差不齐。因此,针对不同患儿选择不同的音乐进行干预是有必要的。音乐干预经济、方便、安全、有效,易于操作,易于被患儿接受,值得在护理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本研究只针对学龄前患儿术后进行音乐干预120 min,未来可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音乐干预时间和频次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 周莉,杜彦玲,孙亮,等.音乐干预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388-389.
[2] 吕慧.音乐疗法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15(45):195-195,196.
[3] 张友根,彭小芳,韶红.音乐疗法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 护理研究,2012,26(26):2401-2403.
[4] 华芸,崔燕,胡捷,等.音乐干预对儿科护理体格检查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8):281-282.
Effect of Individual Music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Zhang Jinfang1,Tang Wenjuan2,Wang Zhen1
(1.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Shanghai 200040,China;2.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music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24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individual music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agitation scores,agitation rate and VAS sc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individual music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rate in children.
individual music intervention;operation;agitation
张进芳,本科,临床护士、护师,研究方向:儿外科护理、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