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战军
年过花甲,对老年生活都有共同期望:安逸舒适、快乐开心、身体健康、事事如意。人们常祈福“天随人愿”。其实幸运不是天赐的,也不是谁给的,而关键在于自己会生活、懂珍惜。
知老懂老珍惜夕阳年华。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进入老年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自然规律。老年是生命的最后一个时期,晚年更是生命倒计时阶段。如果说年过花甲不觉老,仍壮心未已的话,那么年过古稀后,就会更理解陆游所讲“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所谓“一念不容差”,就是懂得岁月无限人生有限,深知夕阳年华寸时寸金;清晰属于自己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应尽早找准适合自己的生活定位,安排好安度晚年的计划。在自己有了内心定力之后,可以用一生才智和经验去完成某个梦想、实现某种未竟之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力所能及地去做些“以我为中心”的事;可以寄身歌坛舞场自娱自乐,也可参与各种喜欢的活动;可如陶渊明那样寄情田园接近自然的悠闲,还可学陆游等先贤,邀友弄文、诗书为伴、笔耕不辍。总之,“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遵从“老”的规律,“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或许遇到某种坎坷和不顺意,智慧的选择是调整心态排遣烦恼,绕过麻烦自取宁静。不纠缠是非闲事,不深陷虚幻遐思,不被身外影响打乱生活节奏,不因偶然不快致气伤神。晚年时光珍贵,不作无谓浪费。尽情感受夕阳福,延年益寿你能行。
摆正主次珍惜健康財富。调查显示,“身体健康”已取代“恭喜发财”荣登新春祝福热词榜首。说明人们已意识到健康才是人生之基、幸福之本。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可能失去一切。所以近年兴起的“幸福论”,把健康列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不容置疑,健康更应是老年最珍爱的财富。获得健康的愿望人皆有之,只是很多人缺乏正确的养生理念和现代健康知识,该做的没去做,好习惯未养成,“健康财富”并未把握在自己手中。首先应该懂“健康”内涵,是指躯体、心理、精神三者完美融合状态。“生命在于运动”,不只是躯体之动、外表之美,而应从养心入手调节精、气、神,这内在之良性运动,是体质防变的根本,也是防病的关键。其次,懂得慎微防变之理,重视防患于未然的过程。在自认为体格好没病状时,提高防病意识宜早养生。平时自我感知应慎微,重视体质、体能的细小变化,定期科学普查要主动,警惕潜在的病因。“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应积极坚持相信科学的途径,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另外,健康的环境生态不可忽视。如今,“健康中国”已纳入国家战略,水土、空气大环境、大生态整治已融入各项政策。家庭小环境的卫生质量、个人的生态意识也须提升到位。诸如装修污染、室内通风、用水、垃圾处理、低碳生活质量、雾天外出的防范措施等,都会影响健康水平。有健康至上理念和慎微防变的实际行动,好体格伴你行,“健康财富”属于你。
理性务实珍惜身边所有。中国有句古话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原意是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这种宿命论观点当然不可信。但孔子曰“人事有否有泰,天命有穷有通”,认为这是人世间的常态,“知天命”者,其实就是把外在的天地运态和人之内心认知理性融合,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故“不怨天,不忧人”。“知”的关键,即了解自己现实的生存空间,先把你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而不奢望那些非己所有或遥不可及的追求。讲实际不攀比,努力做自己。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珍惜个人际遇;善于从身边拥有中寻找生活乐趣。把家庭亲情,邻里和睦,人际关系友善、社会进步给予的各种获得,都当作人生之福之乐,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正如郑板桥所说“安身为乐,无忧为福”。懂珍惜、会品福、常知足,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快乐会如影随形跟着你。
懂珍惜,善用三副眼镜看人生。显微镜,洞悉世态看透人生通达事理;放大镜,身边福祉看得清,感知获得增添快乐;望远镜,放眼长远,看到改革深入和小康社会将给人们带来的新希望,美好生活更值得期待。懂珍惜是一种人生高境界与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