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时事速递>>·原创·
2017年4月23日,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揭晓,一本叫作《吃货的生物学修养》的科普读物位列其中,人民网盛赞这本书特别“接地气”。书的作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80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铭因此受到强烈关注。毕竟,在我国,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不多,把科学写得有趣的更少,而能够用故事展现科学探索之魅力的科学家实在是凤毛麟角。书中,王立铭自封为“科学启蒙主义者”,称“专注于神经和代谢生物学研究,热心科普写作和科学传播”。第七十四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称赞他:“让一本知识深奥的科学书呈现出大树下摇着扇子讲故事的悠悠然。”
人物素描1 科普也可以如此接地气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是一本有趣的科普读本,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是“吃货”。我们的身体已经形成了一套精密的机制,能够巧妙地吸收利用吃下去的食物,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书中所介绍的一个个科学研究也是环环相扣,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连续接力,从观察实验动物,到发现治疗疾病的突破口、找到有效的药物,使人读来竟有些侦探小说的味道。
人物素描2 科学界可以多元化
王立铭认为,不能硬性要求每个科学家都向大众传播科学。科学家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关注人类认知的边界和前沿,“但可以着力于培养一批科学家做好科普。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科学界可以多元化一些。除了鼓励科学家们专注基础研究本身,也应该支持热心转化研究的科学家、专注产业化的科学家、醉心教育的科学家、热爱科学传播的科学家等。我很敬佩那些全身心专注于科研的科学家,但做科普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科普的意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世人往往惊异于科学的重大发现,但是他们又不自觉与科学世界保持着距离,因为在他们看来:科学是复杂的、陌生的、高冷的。为了让世人热爱科学,科普就显得意义深远。王立铭以“在大树下摇着扇子悠悠然讲故事”的“科普新招”让科学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引人入胜,难能可貴!
其他适用话题 科学普及;方法;多样化
(特约教师 李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