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昌+李月明
摘要: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公然无视清政府的中立条款,大肆侵越中立区,以锦州为中心,招募、扶植辽西马贼,进行间谍破坏和袭扰俄军活动。辽西马贼的活动构成了日本对俄作战的第二战场,不但牵制俄军、打乱俄军的军事部署,而且还保证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辽西马贼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关键词:辽西马贼;日俄战争;日本
中图分类号:K3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7)03-0059-05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7.03.008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沙俄为争夺远东殖民利益,尤其是为争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公然无视清政府的中立条款,大肆侵越中立区,以锦州为中心,招募、扶植辽西马贼,进行间谍破坏和袭扰俄军活动。辽西马贼被日军收买、利用,从而构成了日俄战争内幕史的一个主题。但是,国内史学界鲜有关注。笔者通过对辽西马贼与日俄战争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揭示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胜的原因,以补正史研究之不足。
一、辽西马贼的兴起
清末官方文牍习惯称东北的盗、贼、胡、匪为“马贼”。“马贼”又称“响马”“骑匪”,民间多称其为“胡子”“红胡子”,是指清末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的群体,大小不一,政治成份十分复杂,是一群由贫苦劳动者、脱队官兵、地痞流氓、地主豪绅混合组成的民间武装团体。他们骑马者居多,故称“马贼”[1]147。日本作家渡边龙策认为,“马贼”一词主要是由日本方面使用而成为普遍化的名称的。“对于日本人来说,正是把“马贼”的英勇果敢行为,同土匪和盗贼加以区别的唯一标准”[2]26。清末东北马贼主要产生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前夕十年左右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辽河沿岸和辽西各县。他们是甲午战争、沙俄入侵两次战乱的产物,是清政府对东北人民残酷压迫和剥削的产物,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东北的血腥侵略和残暴荼毒的恶果。
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利时机,对中国东北实行武装侵占,“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3]266。东北城乡陷入异常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人民流离失所,散兵游勇到处流窜,不肖之徒乘机而起,铤而走险,土匪马贼各霸一方。“甲午战败,溃兵散卒到处为患,付莽滋多,而马贼之势大涨”[4]1,“至庚子之役,俄军直踞满洲,奉天之仁、育两军……相继溃败,流为马贼者十之八九”[4]2。辽河沿岸和辽西各县由于是十年来战乱最频繁的地区,加之辽西地区土地贫瘠,天灾频仍,民不聊生,一些不法之徒或无路可走的破产农民相继聚众上山,各霸一方,填充了马贼的队伍。地方政府出于扩充兵源、消除匪贼势力考虑,主动招降马贼为兵。收降后的马贼照旧抢劫,甚至官受匪贿,官匪勾结陷害良民。冯麟阁、田义本、杜立三、金寿山等,多是具有谋略性质的马贼,且多是先为匪后为官。巨匪金寿山曾是清军哨兵,在辽西拉帮为营。当时在辽西有一首歌谣:“冯麟阁占东山,青麻坎杜立三,洪辅臣半边天,抢官夺印金寿山,三只眼(齐海龙)闹得欢,海沙子(阎海山)到处翻”[5]8。生动地反映出辽西地域马贼势力的猖獗。
二、日俄破坏“中立条规”
招募扶植马贼
日俄战争爆发后,腐败的清政府迫于日俄两国的压力,宣布局外中立,并将东三省划为战事区域。为确保辽西地区安全,外务部电令:“辽河以西俄已退兵之地,由北洋大臣派兵驻扎,两国兵队,勿稍侵越”。同时,清政府为约束东北人民,声明特别事宜:“本国民人不得干预战事暨往充兵役”。奉天交涉局议定《两国战地及中立条章》,规定“我既守局外,两国开战以前,开战以后,均不得招募华民匪类充当军队”[6]185186。
早在开战前,沙俄就拉拢、扶植马贼武装作为胁迫清地方官员的工具。号称“中国通”的俄军少校马德里托夫在开战前笼络收买了一批“满洲马贼”,在鸭绿江流域袭击日本木商及日本侨民,阻止日本军政势力及其资本向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渗透。日俄战起,马德里托夫奔走于辽东、辽西各地,不惜重金投注于匪队之中,组成一支马德里托夫支队——“花膀子队”。辽西巨匪刘奎五、田义本、金寿山、洪辅臣等相继被拉拢加入[5]84。被俄国组织起来的马贼以“吉林、松花江上流、奉天省界的森林地带为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活动。阻击日军的迂回战术,不仅干扰日本志士(指日本间谍和谍报)的活动,而且不断抓捕日本志士,处以极刑,或者检举揭发日本的军事侦探活动,给日本造成极大的不利”[7]400401。这些马贼熟悉地理,来去如风,专门与日军运输队或小股日军作对,破坏日军陆上交通线,骚扰日军后方。1904年4月间,俄军雇佣被清政府革职的游击齐玉春组织马贼队伍,达3 000多人,经常在辽阳、凤凰山地区活动,严重威胁日军第一军的右翼,使日军当局大伤脑筋[8]95。
日本在战前就极为重视东北马贼,军事谍报机关、玄洋社、黑龙会均对此有深入研究。1903年秋,黑龙会核心人物内田良平拜访“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陆军大将,进献对俄秘策。内田良平分析了西伯利亚铁路在将来战争中对俄国的重要性,向儿玉源太郎表示:开战前夕,大陆浪人愿意承担运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马贼来爆破西伯利亚铁路、炸毁贝加尔湖上的驳船,使俄军运输中断的责任,也愿意袭扰俄国后方,使俄军后方不穩[9]58。内田良平的建议得到了儿玉源太郎的赞赏,但是,由于日本政府没有批准,此项计划未能够在战前实施。1903年冬,日本陆军参谋部为加快对俄的战争准备,儿玉源太郎密令北京公使馆武官青木宣纯大佐组织“特别任务班”,到中国东北组织马贼武装,组建东亚忠义军,武装威胁俄军侧翼和后方[10]256。1904年2月,“特别任务班”在北京组建完毕,赴辽西地区活动。“特别任务班”的活动乃是日军“谋略”马贼的开始。1904年4月,日本人内藤顺太郎至绥中县招募马贼,被绥中县知县程恩荣查办,内藤顺太郎辩称:“辽西一带局外中立。虽然俄兵已早侵入辽西一带,辽西之局外中立已早自然被毁。所以,日本不思贵国交情,日本亦大兵侵入辽西一带可也。日本唯思与贵国交情,一兵不犯辽西,则招募马贼编成东亚义勇军,以补日兵不侵入辽西之缺”[11]150。“他们(指日军和日本谍报人员)贿赂马贼,是为了组织、利用马贼。或者特别组织马贼独立部队,将其作为爪牙。以‘中国通自居的陆军少佐利根河在锦州关帝庙内设立指挥部,大肆招募马贼。西田和石井两位宪兵曹长与机敏的中国人一起刺探情报。白泽中尉在沟帮子一带专门操纵马贼,充当白井特别任务班的间谍。”[12]63
三、辽西马贼投靠日军的原因
1.东北民众强烈的抗俄情绪
沙俄在东北的残暴侵占和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逼良为盗。在兵匪交加的侵害之下,“老弱者肝脑涂地,妇女则被淫侮,财产一空,相率为盗。奉天三省几无一清白人家,盖不盗即浮,势使之然也” [13]41。广大城乡群众以各种形式展开拒俄行动。马贼虽然打家劫舍,并将抗击矛头指向清政府,但日俄开战以后,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一些马贼队伍又把抗击矛头指向了沙俄帝国主义,成为内抗官兵、外击俄寇的“绿林好汉”。辽西地区素有抗俄传统,并且各股匪首多有反俄情绪。辽西巨匪冯麟阁曾因此被俄军诱捕,解送库页岛,后从海外逃回故乡,所以对俄更加仇视。
俄国方面虽也谋略操纵过辽西马贼,但是,马贼本身认为愿意和“同文同种”的日本人合伙,并厌恶侵占本国土地的俄军,以致俄军的谋略马贼活动始终没有能够大规模开展起来。特别是“奉天附近之马贼于新民、长峰陡然起事,俄人以镇抚为口实,遂发兵数百向前进击,将欲南下,如奉天南一带地方均欲占领”[14]134。日本人段隆介在《俄国的弱点》一书中写道:“俄国在当前应该频繁联系马贼的关键时期,完全依赖于自家的陆军,而对马贼依赖不足”[15]6。沙俄虽招募一批马贼武装,但对马贼采取歧视政策,使得他们接连弃俄投日。活动于辽西黑山的田义本部原为俄所招募,但在辽阳会战以后就投效于日军。
2.马贼的本性所致
东北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地方政府又统治无方,造成东北一时的无政府状态,形成了政治集团、农工商集团、游民集团三个阶层。马贼属于游民集团的一部分,其中虽有爱国者,但多数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目无祖国,目无仁义,目无道德。“彼等之理想只以本身快活为满足。论秤分金银,穿着异质锦绣,成瓮喝酒,大块吃肉,此外在所不顾,称为马贼,或称为土匪,实为一类”[2]26。无论是何种政治势力,只要对他们有利,就投效于谁。辽西匪首金寿山就是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典型,死心塌地为日本卖命,同时还游说冯麟阁、杜立三等人。金寿山与日本特务津久居平吉等人频繁接触往来,向其他匪首兜售如下观点:“我们和他多接近,不但现在的枪和子弹容易解决,而且将来我们缺钱有钱,缺人有人……,日本固然是中国的仇敌,但这和我个人又有什么相干呢!我们要为自己的前途打算”[16]116。
3.日军和日谍的威逼利诱
日俄战争期间,满洲军司令大山岩以日本陆军的名义发布告示,迫令中国人民“尔等各宜奋力效劳,倘或助俄,妨害我军,或做奸细等事,一经查出,立即严办,决不稍怠”,对日军“若有格外报效者,更必加懋赏”[17]191。日军谋略谍报部门利用东北人民普遍的反对俄国侵略的情绪,派遣大批间谍乔装潜入东北各地,在民众中策动反俄活动,招募马贼和居民做密探,“他们不但比俄国人更会利用中国密探、马贼,而且对中国人允诺,只要给日本人当密探,马贼就能免遭拘捕”[18]64。谍报部门还大造舆论,利用“同文同种”论调,引诱东北抗俄志士。驻北京公使馆翻译小林俊三郎执笔冒充“长白侠士、辽海义民”名义,用中国文言写出“檄东三省士民文”,这笔檄文在联络马贼时起了作用。1904年4月,青木宣纯派松本菊雄潜入辽河流域,与马贼头目冯麟阁的代表李在田会谈,李在田阅读檄文后流了泪,表示愿与日军合作抗俄[1]149。在日本处心积虑的谋略下,吸引了一批中国革命人士,他们希望借助日本的支持,达到抗俄的目的。东北抗俄铁血会组织者丁开嶂在《抗俄铁血会檄文》中写到:“直奉黑吉四省绿林领袖,如海城之冯麟阁、朝阳之杨黑虎、邓三……辽河左右之杜立三、田义本、冷(杨)振东、王化亭(王小辫子、日本间谍)……再东联日本为外援”[13]239240。
在日军和日谍的威逼利诱下,辽西马贼各部纷纷投靠日军,由日本出钱出枪装备起来,“其所执之枪,具是连珠,子母亦颇充裕”。马贼队伍迅速扩大,“拥兵数千”,“枪械弹药用之不穷”[8]38。
4.清政府的暗中支持
日俄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也看到了日俄两国“争用马贼以代侦察”问题的严重性,担心这样下去会成为日俄两国进一步提出苛刻要求的借口,清政府也想自己招募若干马贼放在东三省去“扫荡驱逐”日俄两国势力,但又考虑到中国已经宣布中立,“以中立国而欲为此事,倘稍著痕迹,则贻害匪轻”,最后觉得还是充当暗中帮助日本联系利用马贼的小角色为稳妥。清政府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与特别任务班指挥官青木宣纯有旧交。1903年冬,青木宣纯到天津拜访袁世凯,与他相约:由袁世凯在中国青年军官中选数十名去东北,协助青木宣纯收集俄军情报,青木宣纯在直隶境外利用中国武装骑匪“马贼”袭击俄军侧翼与后方,由袁世凯给予暗中帮助[10]283。青木宣纯组建的特别行动队各组就配属袁世凯部下士官五六名。当时协助日本人招募马贼的中国军队营官王闻革被建昌县衙逮捕,朝阳府也逮捕数人,但不久即经袁世凯从中斡旋全部释放。辽西巨匪冯麟阁部经庆亲王奕框、军机大臣那桐、袁世凯同意后,为日本收买、利用。经办人有良弼、陶均[19]148。在中国有关方面的暗中支持下,日军招募马贼活动发展迅速。到1904年8月,青木宣纯指挥下的马贼总数达四五千人,在辽西形成一大势力。
四、辽西马贼在日俄战争中的活动
1904年2月 “特别任务班”第三组潜赴辽西,利用马贼在东北地区西南部活动,隶属于日本参谋本部,联络站设在锦州。“本班先至朝阳、义县等地招募马队200名,威胁敌军后背”,以后“举起东亚义旗,在自辽西至北满的中立地区,从事驱逐俄军势力”[20]134。1904年5月,橋口勇马在朝阳附近招募民团600名,筱田武政等人在阜新清河边门地区招募马贼1 000名,打着“满洲正义军”的旗号。井口川辰大尉化名立得胜,取匪号振北,人称“李统领”,侧重在辽西彰武地区招募蒙古族马贼,被他们招募的有白音达赖等部[1]153 。
辽西马贼活动区域多在俄军侧翼和后方,“花田中佐指挥的满洲义军破坏铁路,或者夜袭俄军兵站,展开了相当猛烈的活动。长昭挺近队也招募了大批马贼。实际上,(日本)之所以取胜,马贼队的功绩功不可没”[7]402。辽西马贼“毁路割线,劫夺军粮,专向驻屯兵队之处骚扰损害”,行动飘忽,防不胜防,对俄军构成极大威胁。据俄军参谋根达奇中校向辽阳俄军统帅库罗巴特金大将报告:1904年3月初到5月底,仅3个月时间,在辽阳方面,铁路被破坏了37处,铁桥涵洞炸坏24处,兵站仓库被烧13处,造成物资损失达450万卢布。俄军将校级军官被打死18名,打伤34名,低级军官被打死360名,打伤780名,为俄军服务的中国马贼与人夫死伤亦达数百名,使俄军直接、间接受到巨大损失[9]809。迫使俄军不得不抽调出一个骑兵旅掩护右翼,配置两个师团的步兵担任铁路守备,辽西马贼的活动牵制俄军数万人。
自1904年8月开始,随着战局的扩大,青木宣纯将指挥中心设在辽西重镇锦州。主要为确保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同时,也是为了打击俄军马贼对日军后方的骚扰活动,“以贼制贼”。以冯麟阁为主将统帅的张海鹏、杜立三部,由大重仁之助指挥;另以逸见勇彦指挥田义本、田尊三;而以成田安辉指挥赵贯军[21]291。桥口勇马化名乔铁木,以军火、日元为诱饵,收罗虹螺岘山区的数支匪队,挂起“东亚义勇军”的旗号,总部设在虹螺岘山区的六家子山寨。后开进辽西的刘龙台,在这里撒开人马刺探俄军的军事部署,炸毁辽河大桥,袭扰俄军的运输队。
1904年8月,日军在辽阳首山一战中,遭到俄军的顽强抵抗,屡攻不下,伤亡惨重。结果,日军利用冯麟阁、金万福所部骑匪数千人组成的所谓“忠义军”,从辽河西岸挺进,抄袭首山右侧背,在蚂蜡庙、泥泗河、小北河、吴家岗子、老鹳坨、田家坨子一带与俄军发生战斗。切断了俄军四方台、老达房至铁岭地区的电话线。“忠义军”充当日军的向导和侦察员。结果导致俄军被迫放弃首山向北败退。日军乘胜长驱直入,取得了辽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1905年2月,日本满洲军司令部下达了沈阳会战的攻击令,3月2日,桥口勇马紧急训令田义本部、杜立三部、冯麟阁部等千余人立即开进辽河右岸大兰坨,然后沿辽河北上,掩护乃木希典第三军左翼行进。后转进辽北的法库、康平一线,负责侦察敌情,策应日军的行动。8月初,进入新民府境内,爆破俄军架设的巨流河浮桥,在铁岭县境内袭击俄军辎重队,阵毙俄兵数百人[16]106 。
结 语
辽西马贼主要产生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前夕十年左右的时间,他们是甲午战争、沙俄入侵两次战乱的产物,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血腥侵略和残暴荼毒的恶果,是清政府对东北人民残酷压迫和剥削的产物。日俄两国在日俄战争中,利用各种手段招募马贼武装,为自己刺探情报,征收粮草、民夫,充当别动队,在敌后进行骚扰破坏活动。
辽西马贼在东北民众强烈的抗俄情绪影响下,在日军和日谍的威逼利诱下,在清政府的暗中支持下,纷纷投靠日军。辽西马贼活动区域多在俄军侧翼和后方,辽西马贼的活动牵制俄军数万人,确保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同时,严重打击了俄军对日军后方的骚扰活动。尤其是在辽阳首山战役中,日军利用辽西马贼武装从辽河西岸挺进,抄袭首山俄军右侧背,迫使俄军被迫放弃首山向北败退,进而确保了日军在辽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在沈阳会战中,辽西马贼千余人掩护乃木希典第三军左翼行进,负责侦察敌情,策应日军的行动。
如果说日军的活动是日本对俄作战的第一战场,那么,辽西马贼的活动同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其他抗俄马贼活动,则构成了日本对俄作战的第二战场,尤其是辽西马贼的活动,不但牵制俄军、打乱俄军的军事部署,而且还保证了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因此,可以说,辽西马贼被日军收买、利用,构成了日俄战争内幕史的一个主题。
[参 考 文 献]
[1]王振坤,张颖.日特祸华史:第一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
[2]渡辺龍策.馬賊[M].東京:中公新書,1986.
[3]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4]常诚.张作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5]王希亮.日本来的马贼[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
[6]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四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7]小林諦亮.大陸ローマンス : 附?満洲馬賊秘史[M].東京:三水社,1927.
[8]军事.中立彙誌[J].东方雜誌,1905(2).
[9]葛生能久.東亜先覚志士記伝:上卷[M].東京:黒竜会出版部,1935.
[10]谷寿夫.機密日露戦史[M].東京:原書房,1966.
[11]辽宁省档案馆.日俄战争档案史料[B].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12]高野巽.馬賊横行記[M].東京:堀田航盛館,1906.
[13]杨天石,王学庄.拒俄运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4]岡本正文.北京紀聞[M].東京:文求堂,1904.
[15]段隆介.露国の弱點[M].東京:天祐堂,1904.
[16]田志和,高乐才.关东马贼[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17]穆景元.日俄战争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
[18]查理德·迪肯.日谍秘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19]王振坤,张颖.日特祸华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谋略谍报活动史实[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
[20]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集:第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1]东亚同文会.对华回忆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责任编辑 孙 丽]
Abstract: In the JapanRussia War, Japan violated the neutrality clause of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and invaded the neutral zone. Centering on Jinzhou, Japan recruited and supported the bandits in western Liaoning to conduct emissary destruction and harass the Russian army. The activities of Western Liaoning bandits constituted the second front in Japan's war against Russia, which pinned and disturbed the military deployment of Russian army as well as ensured Japan army's supply line on sea. The western Liaoning bandits were important armed forces on Japan's victory in JapanRussia War.
Key words: Western Liaoning Bandits; JapanRussia war;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