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实践

2017-08-10 09:15陈代伟阙新建
教育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素养学校课程

文│陈代伟 阙新建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与实践

文│陈代伟 阙新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了引领和指导。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立足实际,以深化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目标、载体和路径,推动了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校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

校情分析与发展审视学校一直致力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管理创新、特色创新、内涵发展,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走可持续特色发展之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下,学校多次对校情进行了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基于学生需求的课程做了适切性调整,明晰了办学教育哲学,构建了“一体两翼”韵致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为主体,校本书香课程、鼓韵课程为两翼)。在第一期课程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关注需求,开展SWOT分析和课程调适分析,明晰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出发点;顶层设计,畅通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实践路径;创新管理,强化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保障;资源整合,拓宽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视野,激发了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活力;绿色评价,开发星级评价量表,建构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维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了一批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多个学科和跨学科的学习共同体,逐步推行了以“课堂观察”为主的观课议课方式,进一步推进了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微小课题校本研究,基本形成校本课程中“我的课程我做主”的跨年级、跨学科的“走班式”教学模式。

在第二期课程建设中,学校以项目制全面推动课程建设,分别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书香阅读”“课堂观察”“STEM+”项目组,通过各项目的协调互动,实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的全面落地。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让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和科学?如何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可用资源为学校课程建设服务?如何实现各项目组协同共进?这些问题是学校课程转型的现实基础,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予以回答。

学生需求与课程回应从学情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学生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既关注学习,也关注身边的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兴趣广泛,有探究欲望。二是孩子的心灵非常敏感。他们在乎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注重同伴关系,对教师、家长的批评充满自责,对同学的误解感到伤心难过。他们喜欢肯定性评价,注重内心感受。三是孩子普遍偏于主观感受,过于强调个人的中心地位,乐于接受喜欢的东西,而对不喜欢的事物反应强烈。在与同伴相处中,强调自我,往往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四是个性心理发展有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大多数学生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担心失败,不愿意承担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喜欢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和报的兴趣班。

在学生学习需求方面,通过汇总分析,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有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有62%的学生主动谈到了想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对新知识充满求知欲,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他们对教师充满信任,有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学习的倾向。二是需要教师个性化的指导。在学情分析中发现,有学生虽然努力想学习好功课,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三是希望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想学习更多的知识,特别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希望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展示的机会,获得成功体验。四是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更感兴趣。他们愿意动手尝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开展学习活动;他们希望学习方式更多元,不要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希望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学习。

面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学校的课程必须做出调整,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学校课程体系,以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课程育人的价值定位

立足办学传统确立办学理念学校长期致力于书香校园的打造,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阅读成为师生习惯,奠定“书文化”基础。同时,学校把安塞腰鼓引进校园,创编了少儿安塞腰鼓,融入巴渝文化元素,自主开发了“长生欢乐鼓”,指向鼓文化的深层意蕴和学生终生发展之关系的融合。在总结提炼书香校园、腰鼓文化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书鼓和鸣,神韵飞扬”的办学理念。由此,学校以“书与鼓”为文化符号表征,挖掘书和鼓的文化内涵,以书与鼓来涵养师生的生命,同时又借书、鼓来激扬师生的生命,让师生、学校的精、气、神如书香、鼓韵悠长高扬。

“书”主静,体现校园的宁静与深邃;“鼓”主动,体现校园的欢乐与张力。两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师生相融,寻求“共鸣”的教育美感,追求“和谐”的教育生态,达成“尚美”的教育功效。“书·鼓”丰富的内涵塑造了学校独特的精神与内在气质,给予师生精神、心理与性格诸多影响,成为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和教育幸福的根基,统领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结合发展实际定位办学目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更高要求,为此,学校提出了办“城市副中心特色优质窗口学校”的目标。在已有文化积淀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彰显特色,凸显“书·鼓”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立志办成一所有个性特质的学校。其内涵就是,紧跟区域“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理念,关注儿童当下的校园生活,努力构建儿童教育生活的幸福生态,让幸福教育从理想到行动,从憧憬到现实,向着教育幸福的方向砥砺前行。这一目标包含了我们对优质教育的思考,承载着对区域教育改革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努力为之奋斗的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聚焦培养目标学校在“书鼓和鸣,神韵飞扬”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回应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灵动,学有所长”的幸福儿童的培养目标。这一总目标下,我们细化了具体目标,即“智慧、阳光、个性”,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三个具体目标下我们又将之再分解为12个核心指标,对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三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而全面落实学生培养目标,建立了“韵致教育”学生素养模型(见图1)。

图1:学校培养目标素养图

“身心灵动 学有所长”是对学校六年培养目标的集中表述,是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自主发展的总体概括。“智慧、阳光、个性”则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智慧”重在学习和运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崇尚真知,涵养精神,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环境,实现人生价值。“阳光”重在身心和谐,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追求,志趣高雅,尚善尚美,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个性”重在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突出主动性、主体性,尊重个体的唯一性,突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切儿童的自由发展和当下幸福。三者虽各有侧重,实为有机统一,体现“韵致教育”哲学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起着统领作用。

促进学生素养生成的课程设计

学校通过“一体两翼”韵致课程落实学生培养目标,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程实施之中。根据这一思路,学校制定了如下的课程结构(见图2):

图2:学校课程立体结构图

为达到韵致的教育形态,学校将所有课程融入这一结构之中,形成了学校课程群(见图3):

图3:学校课程群图

学校课程规划组每年都会组织SWOT分析,分析直指课程。分析的要素包含学生、教师、家长和区域环境。对学生的需求主要考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成长需求,对教师的需求主要考虑教师个人能力及专业发展的需求,对家长的需求主要结合区域环境,考虑地方特色及区域环境对学生成长、地方人才的需求等。需求调研完毕,进行全校性的汇总,然后课程规划组根据评析结果,结合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提出课程开发总方向,制定课程开发总目标,由老师们自主组建研发团队,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本校课程。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共开发出涉及生活与实践、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学五个领域的校本课程共计32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动与社区、友邻单位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新局面。在学生的艺术修养、思维发展、品行成长方面重点着力,拓展文化课程;以基础性必修、限定性选修、自主性选修的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建了良好的氛围。

指向核心素养落地的学校课程实践

改变学习方式的课堂改革“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这个品格和能力不是静态的知识所能给予的,必须要在学习过程中让知识与生活、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学习方式的改变便成为必然的选择。学校“韵致课堂”建设就是为了厘清教与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课程这一学校教育主要载体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功能。基于学生素养形成,关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性、情境性、整体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两张皮”现象。

促进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学校以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为基础,从课程能力、课堂能力与研究能力三个方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相应的成长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科教研组共同体、学科中心组、首席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师徒结队)、实践反思、培训引领、总结提升、评价激励等途径,达成“韵味致达,教无止境”的教师发展总体目标。

跟进直指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学校以道德品质、学业质量、身心状况、兴趣特长等方面为内核,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方式上,学校以多元激励为内核,为学生建立星级评价资料,有意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并以星级和综合评语的方式呈现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结果获得学生本人认可。

猜你喜欢
素养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