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张新喜
摘要 从农药、种子、化肥等方面总结了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规范农资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基层农资市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292-02
随着每年气温的升高、雨水的增多,各地迎来农资购销旺季,农资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关系着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关系着农民一季的收入。作为一名农技人员,现把农村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逐一列出,供管理部门和农民朋友参考。
1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农药方面问题
1.1.1 新瓶装旧药。由于新研制的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许多小厂家不顾国家禁令私自勾兑高毒农药,然后自定义百姓喜闻乐见的商品名,由于虫害防治时间集中,他们在防治高峰期迅速配送到基层经销商,且成本低、毒性高,杀虫效果好,且商品名响亮好记,基本能迅速占领市场,使那些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间隔期短的新型农药只能占据很小的市场份额,甚至被淘汰出局。农民一般只关心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杀虫效果,根本不关心对作物品质、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2 盲目求新求异。农民对产量不切实际的追求给不法厂商制造了赚钱商机,他们把一些常规杀菌剂、微肥、叶面肥和生长激素相混合,任意更新商品名,再用新产品、高科技作幌子,配合虚假广告在地方电台黄金时间轮番播放。由于农民有跟风盲从心理,缺乏主见,而且电视广告都请“专家”鼓吹农药抗病抗虫超增产效果,所以造成一个产品的流行先由广告推波助澜,而且往往言过其实。一些生长激素和叶面追肥的点滴效果被盲目夸大,农民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产品性价比低,而不法厂商却利用农民对高产的追求大赚特赚,长此以往,一些实实在在的技术被丢到脑后,透支的是农民对高产追求的热情,伤害的是农民对真正高新产品的信任[1-2]。
1.2 种子方面问题
种子是特殊商品,优良品种的推广关系着国计民生,由于农民知识储备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民常常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地力适合种哪类品种,或即便听说某一品种稳产高产,也不具有甄别真假品种的能力。常常被经销商“牵着鼻子走”,甚至被不实的产量所吸引,购买到自己没听说过的新品种,这样承受的风险是很大的,当然经销商的利润也是丰厚的。更有甚者,个体经销户冒充农技专家拉上种子下乡串村向农民兜售,带上丰厚的奖品,不明真相的农民容易被小恩小惠打动。这种行为最容易逃避监管,出问题后无法追责。种子决定一季的成败,一定要购买在本地审定通过并试验种植3年以上的种子,同时要购买大品牌,这些种子都有防伪标志,很容易鉴别,且农户一定要有主见,购买自己调研过的种子,避免上当。还有一些农民道听途说一些致富项目,高价购进稀奇种子,指望繁育后高价卖出,结果没人收购,连作为一般商品粮都卖不出,造成血本无归。这就必须要广电部门对这类广告坚决杜绝,优良品种增产杠杆非常大,时效性强,具有不可逆性,决不能让非法商业广告对没有辨别能力的农民朋友造成误导[3-4]。
1.3 化肥方面问题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是农业增产增收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春耕春种期,也是基层化肥经销商积极销售、农民踊跃备肥购买的黄金时期,其中隐含着不少问题。
1.3.1 村级化肥销售缺乏监管。由于村级经销商无进入门槛,不论有无资质,只要有关系网,化肥销售量不逊于乡镇代理商。由于季节性强,又没纳入行业管理,他们往往处于监管真空。他们供应的肥料多属假冒伪劣产品,由于农民与大经销商信息不对称,他们就不按国家复合肥执行标准,把中量和微量元素也标在包装袋上,还作为“含量丰富”的卖点欺骗消费者。甚至有的经销商把硫钙肥、有机肥、氨基酸肥当作新型肥料、特效肥料兜售给农户。农民普遍有图便宜和盲从心理,上当也属情理之中。
1.3.2 乡镇经销商与村内有影响的人物相结合搞“摊派销”。摊派的肥料多是本地没有的新面孔,价格也没有参照,质量也没有摸底,农民心理上不愿接受,可有的碍于情面,有的惧于威力,违心买下。这类肥料避开竞争,价格也不透明,通常属于劣质价高类型。有的复合肥是用单质简单机械混杂,属于“三无”产品,但就是这样的产品却能以销定产,逃避税收,挤占品牌出局。
1.3.3 限定品种,搭配销售。由于复合肥厂家多、品种多,含量各异,代理商在各地错开品种和含量,这就造成价格千变万化,每个经销商都有定价权。加上他们推广新产品,又不明码标价,造成复合肥货不真、价不实。甚至有的经销商压低价格透明的碳铵、尿素、磷肥的价格,吸引农民搭购其暴利复合肥,结果质优价高的品牌肥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直至淡出市场。
2 对策
综上所述,要解決农资市场制假贩假的问题,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农业部门切实做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及辨别真假的能力,避免上当。二是农业主管部门配合广电部门在农资购销旺季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讲座,把所需农药的化学名及适合本地生产的当家品种给农民作出推荐,广电部门严审农资广告,一律清除虚假造势的小广告,还农民一个清朗干净的农资购买环境。三是农业执法单位建立农资进货备案制度,在销售旺季进行突击检查,使没有“三证”的农资无处遁形。四是对农资经销商的市场准入资格严审把关,对文化水平和农技知识都要进行考核,这样可以避免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购入假货而上当受骗。五是农民抱团取暖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聘请专业农技人员指导,并且直接从知名厂家团购农资,这样能避开许多中间环节,保证货真价实,从而既提高农民收入,又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
3 参考文献
[1] 张岩军,赵景春.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4):7-8.
[2] 李春蕴.农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3):81-82.
[3] 张丽华,吴建霞,徐文娟.浅谈如东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新举措[J].上海农业科技,2014(1):7-8.
[4] 张力,刘雪芹,王原东,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对策[J].吉林农业,20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