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区域站农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建议

2017-08-09 08:44郭永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素质建议

郭永生

摘要 本文在对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农技推广经验,通过分析农技创新发展中新技术、新农资的引进、应用过程,就区域站农技人员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向农业经营主体、农资经销商、有经验农民学习以及坚持“三农”调研、善于市场分析、注重理论实践等6点建议,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和区域站的高效运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区域站;农技人员;素质;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260-02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现辖2个市4个县5个区,总耕地面积16.93万hm2,农村人口238万人,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四大怀药”等。为适应当地种植结构的需要,解决好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2014年,全市先后设立了农技推广区域站(以下简称区域站)25个,定岗农技人员172人。为掌握区域站工作状况,2016年5月,由焦作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对全市区域站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区域站的设立有效解决了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高了推广效率,硬件配置也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三农”发展对区域站的要求。但在人员素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人员专业服务水平亟须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不灵,不能及时把握新技术、新农资的更新换代;二是对区域内的特色作物研究不够深入,栽培经验不足;三是实践能力有限,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善于总结创新当地传统种植经验。区域站是区域内农业经济升级换档的引路人,要建立一个高效能的区域站,首先就必需有一支注重实践、善于总结、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农技推广团队。笔者结合当地情况与多年的推广经验,就区域站农技人员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以下6点参考建议。

1 向经营主体学习,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随着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进一步加快,各地培育发展了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基本上摆脱了传统农户分散经营的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为满足自身需求,各自还充分发挥优势,借助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农技推广,并总结出了多种促进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新模式,展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信息化等特征。它们既是新时期农技推广的主体也是受体,它们在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示范与辐射作用,要向它们学习。

1.1 学习农事活动中先进的组织形式

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市场供应与销售等统一的服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显著特征,先进统一的组织形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家庭经营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农技应用成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这些先进经验为指导和组织分散农户进行统一农事活动树立了榜样。

1.2 学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大面积应用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前都要经过反复的田间试验,其应用的技术一般都比较成熟,安全系数高,效果好。试验期间采取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示范方式为周边农户熟知,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和传播,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由于盲目引进技术而带来的风险,可以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检验员和推广员[1-2]。

1.3 学习现代农业中先进的生产模式

在发展现代农业、联合推进产业化经营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与农资公司、农技、农机、销售企业等市场主体协作,引进技术,物化成果,实行了农资使用规范化、技术标准规程化、产品销售规格化,开创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雏形,涌现出了许多绿色、无公害、特色等优质、高效、标准化的现代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推动者[3-4]。

1.4 学习将农机农艺更有效地结合

农业机械化催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每一次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基本上都适用于农业经营主体,机播、机管、机收与农艺的融合技术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而来的。因此,要大面积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首先就必须向农机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学习。

1.5 学习把握市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

在优化种植结构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平时获得的信息较多,着眼点较远,相对于分散农户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内部种植结构,形成特色产业。同一区域环境条件下,在某些产业上,可以借助其发展,规避风险,调整结构,搭乘提升规模效益的“快车”。

2 向农资经销商学习,物化技术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很多方面就是如何将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合理高效运用。农资经销商是物化技术的传播者,因其贴近农民和利益驱动,他们对农资特别是新上市的农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掌握著第一手资料。目前,越来越多的农资经销商正在由单纯的产品买卖生存模式向服务型转变,他们一方面将更新更好的优质农资输入到农村,另一方面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日趋精细化的服务送到农民手中,因而要向农资经销商学习。

2.1 学习其优质的服务态度

优质的服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有一种奉献精神,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它不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付出。要提升服务质量就必须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遇到农民咨询农事,能够给予及时解答。

2.2 学习其对新农资的认识和应用

一个优秀的农技推广工作者要想为农业生产“把好脉、开好方”,就必须知道和了解最新种子、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的特性和用法。在新农资认识和应用方面农资经销商是第一接触人,在众多农资品种中,必须清楚地知道每种复配农药的含量、复合肥料的成分、新上市的优良品种是否通过审定等。必须掌握新农资的应用效果和价格,才能在农资品种的不断更新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2.3 学习其物化技术服务

物化技术服务是营销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服务措施。在国内农资高度同质化的前提下,谁能让农民更简便高效地运用农资,谁的商品就更受欢迎。为此,在农资应用方面经销商开展了许多田间高效、安全示范实验,摸索出了许多可靠易行的好方法,如当地采用的喷雾器多向保护喷头、手摇拌种器等就是物化技术创新的结果。通过应用前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既帮助农民做好了农田生产管理,保证了农资效果,又树立了自身品牌。

3 向农民学习,提升传统经验

总结是提高的基础,农业科技成果很大一部分就是总结群众的经验、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的。总结对于农技推广工作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工作方法,也是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及时总结农民群众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涌现的先进典型,并进一步升华,才能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自我,确保农技服务与时俱进。

3.1 学习其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

农民作为一个较大的劳动群体,其间蕴藏着多年来积累的农业种植经验,在他们一年四季精耕细作的农事活动中就包含着许多科学的理念,一些农谚的产生就是农民智慧的结晶,如在小麦播种时期上,农谚讲“天到不等时,时到不等天”;在田间管理上,农谚指出“土地不深翻,麦根无处钻”“伏天抓破皮,强似秋后犁一犁”等,意在要适时地对麦田进行深耕、曝晒、锄耙。农谚还指出了冬小麦生育期内雨雪霜风旱等对其生长和收获的影响,如“春雨贵如油”“麦吃三月雨,还怕二月旱”“麦怕正月暖、二月寒、三月霜、四月雾”等。

3.2 学习其懂得因地制宜

农民对当地区域内的土壤、水利和气候等条件比较熟悉,知道因地制宜、顺其地性、顺势而为,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上,农民最清楚土地适宜种植的庄稼类型。

3.3 借助农民常规的农事活动,实现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与示范

一个区域拥有成百上千名农户,在同一种作物种植中并非全部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农事活动,这其中就存在着一些值得学习的先进性经验,只要勤于观察、善于归纳,总能发掘到一些有价值并适合当地推广的内容。例如农民多品种的种植就无意中进行了品比试验,同一个地区不同农户不同时期不同播量的种植无意中进行了播期和播量试验。相比较而言,他们成功的做法对当地农业生产更具有示范性。

4 坚持“三农”调研,了解农民所求

调查研究是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必要前提,是掌握情况、收集资料的有效方法。就焦作市而言,因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加之农民人均耕地又少,分散种植的农民很少因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一点问题而主动向区域站进行咨询,这就要求区域站农技人员积极主动地、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之中开展调研活动。

经常深入到“三农”之中开展调研活动,不仅能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动态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提供农技推广工作现状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农民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及时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的顾虑,从而开阔视野和思路,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让农民產生应用新成果的冲动,为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奠定基础。

同时,调查研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思考的过程。农技推广工作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能密切加深与农民群众的接触,增加对他们智慧、经验、典型的了解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新观点、了解新事物,从而形成新成果。许多农业科技成果都是由农民成功经验转化而来的,如焦作市制定的地方农业生产标准——“四大怀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就是在总结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制定的。调研中的学习更能激发农技推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5 善于市场分析,指导全程服务

信息服务是区域站“三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和掌握大量农业方面的信息不仅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而且对指导农业优化结构调整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全程服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乡镇、村庄市场信息体制建设还比较落后,区域内还没有专门从事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的工作机构,农民在产业结构中市场信息不灵通,种植上存在盲目性。区域站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有必要承担起疏通信息主渠道的重任,有必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学会善于收集和分析农业方面的新信息。

一是搞好产前信息指导。准确而又不失时机地收集、处理、发布市场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方面的种植参考,让其提前认清形势,掌握政策,了解市场行情,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好种植项目。比如一个以苹果为主的产业种植区域,该区域站的农技人员就必须知道和掌握全国、本省苹果面积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分析市场的饱和度及其他水果对苹果市场的冲击等,进而确定其种植规模是否该缩减或扩展。二是搞好产中信息服务。农技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研究预测作物生长存在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并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农事活动,让农民明白该种什么品种、什么时间防治病虫害最有效,并正确选择适合的配方肥料。三是积极参与完善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学习农业电子商务,努力提高农村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农产品营销网络化。

6 注重理论实践,变知识为能力

学以致用,农技推广工作者不能做“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农民对大道理并不信服,原因在于讲道理的人自己做的并不好,对于农民来说,“做”的好才能赢得“讲”的资格。这就要求把单纯地讲道理变成见诸于行动的边“讲”边“做”,让农民更加信服,自觉地接受大道理。实践证明,一个农技推广人员的实践能力越强,经验越丰富,他的推广工作就越有成效。作为农技推广工作者,就必须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自觉投身到试验示范推广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和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塑造自我,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创新理论、增长知识,努力做到实践不息、学习不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7 参考文献

[1] 龚玉秀.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素质:城固县农技推广能力提升示范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15(3):18-19.

[2] 苏振彪.优化乡镇农技人员素质[J].江苏农村经济,2003(8):39.

[3] 杨建利,王春利,王周礼.试论基地建设、农技人员素质与农技推广[J].中国种业,2000(2):14-15.

[4] 张钊.新常态下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思考: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1):19-23.

猜你喜欢
素质建议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爱的艺术家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微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