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庭
摘要 以水灭火是现代条件下扑救森林火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论述了以水灭火技术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森林火灾扑救中的运用情况,包括立足现有技术条件,充分发挥以水灭火装备的战力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掌握多种技术装备的使用方法;着眼长远发展,筹措并举,搞好水源补给建设,以期为该局采取以水灭火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火灾;以水灭火;灭火装备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74-02
以水灭火具有扑灭明火迅速、拦截火头高效、清理火场彻底等特点,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未来发展趋势。围场县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小滦河长95 km,自北向南流经西部地区,该河源于塞罕坝上茂密的森林,因汇入滦河故得名“小滦河”,阴河源于北部接坝地区,在围场县境内长62.1 km,为该县北部地区河流中最大的一条河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所辖林区的水资源得天独厚,采取以水灭火的方式在当地应用广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以水灭火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以水灭火装备的战力水平,重点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难点是搞好水源补给建设。现结合实际对以水灭火设备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做简单探讨。
1 立足现有技术条件,充分发挥以水灭火装备的战力水平
1.1 科学编配装备,实行模块化编组
目前,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消防队主要配备有9 t消防水罐车,WICK250、WICK375、WICK4200-23等不同型号水泵。按照以往常规,每个水泵组由4人组成,分别为主机手1人、副机手1人、水带手2人。为适应扑救森林火灾的现实需要,该局打破常规编制,实行模块化编组,即把以水灭火分队所有队员划分为消防水车组、高压水泵组、水带铺设组和技术保障组。消防水车组主要配备9 t消防水罐车2台,为每台消防水罐车编配2人,分别为司机1人、灭火单元操作手1人。消防水罐车灭火单元主要由自吸泵、水炮、WICK4200-23型水泵等灭火设备组成。9 t消防水罐车除具有运输灭火用水的作用以外,还可以利用水炮灭火或利用自身携带的WICK4200-23型水泵直接灭火。高压水泵组是以水灭火的关键组成部分,配备了不同型号的高压接力水泵,成员由主机手和副机手组成,主要负责操作高壓接力水泵,向火场输水。水带铺设组的任务是铺设、固定、巡护水带。该局将水带手从水泵组中划出,单独编为若干个水带组,每个水带组指定组长,负责指挥本组成员架设水带。技术保障组由分队的技术骨干担任,主要负责装备维修、维护保养、燃料加注、战场抢修等工作。实行模块化编组可以打破以往固定僵化的编组模式,平时便于区分不同专业,科学编组训练;战时可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灵活架设水泵,合理铺设管道,以适应山地复杂条件下以水灭火作战需要[1]。
1.2 灵活运用战法,强化多种装备协同作战能力
实行模块化编组到位后,其效能发挥的关键在于科学使用装备、合理应用战术。一是将水泵“主力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采取以水灭火方式的主要装备是水泵,因而要结合需要配备不同型号的水泵,采取灵活战法,提高灭火效果。在串联泵架设中,按照水源至火场的顺序,通常1号泵由WICK4200-23型水泵担任,2号泵、3号泵由WICK375型水泵担任,4号泵、5号泵由WICK250型水泵担任。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功率水泵扬程高、出水量大、输水距离远的作用以及小功率水泵轻巧、使用方便的优势,非常适合当地山区地形条件复杂的实际。如果水源充足,可采取“多泵编组,强攻火头”的战法,直接使用多台水泵集中灭火;如果水源条件较为充足,可采取“单点突破,接力推进”或者“两线用泵,分段歼灭”的战法;如果水源不足,可依托2台9 t消防水罐车交替运水,充分发挥出水泵以水灭火的效果。二是将9 t消防水罐车“突击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9 t消防水罐车有很强的通行能力,可用于重点方向的灭火。当道路两侧有火灾发生,可能对加油站、油库等安全造成威胁时,可利用9 t消防水罐车灭火,其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可以直接开到火灾发生地点附近采取水炮喷射火线的方式进行灭火。据估计,水炮喷射的距离最远在50 m左右,喷出的水量巨大,可迅速降温,将火灾的强度压制住,以确保安全。当火线与道路之间有较远的距离时,可以利用9 t消防水罐车灭火单元中WICK4200-23型水泵进行灭火,将水带远距离铺设至火线,既可喷射水流,也可喷洒泡沫,实现灵活机动、多种方式灭火。三是将二者配合的“组合拳”作用充分发挥出来。9 t消防水罐车、水泵是以水灭火作战中的重要装备,其各有优点,可以配合使用,以更好地发挥出其灭火的效能。一方面,当消防水罐车与水源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或者水源的位置停车不便时,可先用水泵为消防水罐车蓄水,之后再开到火场灭火,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防水罐车灭火的半径;另一方面,当火场附近没有水源时,可使用2台9 t消防水罐车交替运水,为蓄水池持续供水,为水泵灭火提供水源支撑;或者直接将9 t消防水罐车中的WICK4200-23型水泵作为1号泵使用,可向串联的2号泵直接供水,这样就弱化了水泵过于依赖火场天然水源的缺陷,延长了水泵的作战纵深[2]。
1.3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装备处于最佳技术状态
以水灭火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性能的优劣程度。目前,在使用装备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为“重用轻管”,从而导致对装备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装备出现质量问题,则根本无法发挥最大效能。
为了保证装备性能处于最佳状态,主要从以下3个阶段做好维护保养。一是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结合各装备的使用要求落实保养工作,建立起日检查、周保养的制度。此外,对装备还要加强检查督导工作,保证配件齐全、无丢失、无损坏现象。二是加大战场的抢修力度。一线操作员在担负灭火作战任务中,要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故障进行战场紧急抢修,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战损率,提高任务完成的水平。三是战后的保养工作。装备使用后,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重点放在清洗、上油等方面。如果有必要的话,可将装备拆开,彻底清洗干净,不留死角,杜绝零件生锈等问题,提高装备的再次使用效果[3]。
2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掌握多种技术装备的使用方法
人的因素是战斗力生成的主要因素。提高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专业扑火队伍的以水灭火作战能力,关键的入手点即为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采取贴近实战的训练,将人与装备结合起来,发挥最佳效能,并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研究,以不断完善灭火战法,从整体上提高专业扑火队伍以水灭火的能力[4]。
2.1 切实抓好专业人才培养
在培养指挥人员过程中应按照“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进行培养,使分队指挥员在不同林火种类、不同地形条件下均能有效指挥灭火,既能组织常规机具灭火,又能实施以水灭火。在培养技术骨干过程中,按照“专家型”的标准进行,使水泵骨干不仅能熟练掌握常规机具和水泵的使用方法,还要会维修保养水泵和机具。
2.2 推广换岗训练工作
针对扑救森林火灾行动中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在扑救行动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战斗减员、人员负伤、临机处置突发火情等情况。这就要求队员除了要具备本专业的技术素养之外,还要掌握其他专业的操作技术方法,以备紧急时刻能够代替其他队员完成任务。在平时的训练中,除了要区分消防水车专业、高压水泵专业、水带铺设专业和技术保障专业实施分编分训之外,还要抓好各组之间的交叉换岗训练,比如9 t消防水罐车司机要会操作灭火单元,水带手会使用高压接力水泵等。要求队员掌握多种装备的操作方法,实现一兵多用、一专多能、关键时刻能够交叉互补,提高隊伍的扑救能力。
3 着眼长远发展,筹措并举,搞好水源补给建设
实施以水灭火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即为水源。因此,要结合实际,采取各种途径实现水源的有效供给。结合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的林情、火情和水文特点,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3.1 建立天然水源分布档案
有针对性地勘察林区内的水文情况,准确了解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包括水库、河流、湖泊、水塘、小溪等。对可供以水灭火的水源建立档案,标绘水源分布图,为以水灭火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3.2 依靠社会单位提供水源保障
在没有天然水源的林区,可依托林区乡镇、村庄、厂矿、学校等社会单位,与之进行协商,在生产、生活用水设施建设时,预留、改造供水接口,以适应林区以水灭火作战的需要。并与相关单位签署水源供应协定,以保证灭火行动中的充足供水。
3.3 着眼长远发展,独立自主建造人工水源设施
对水资源相对短缺的重点林区,应大力加强水源设施建设。要在林区重点部位建设水井或蓄水池,对天然泉水、水量较少的溪流等水源进行改造,使其符合供水标准,为以水灭火提供强有力的水源支持[5-6]。
4 结语
总之,要大力加强以水灭火队伍建设,不断总结以水灭火战法;更新装备,改进以水灭火方法手段。同时,结合该局林区特点,加强水源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林区以水灭火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7]。
5 参考文献
[1] 白夜.森林灭火组织指挥[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2] 朴金波,孙辉,孙景宇.森林灭火技术[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3] 傅志超.森林灭火技术装备[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4] 王立伟,岳金柱.实用森林灭火组织指挥与战术技术读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5] 管建平.国有林场护林防火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5(22):235-236.
[6] 阚振国,马大和,张昊.四川省林区森林火灾特点及灭火对策[J].林业科技,2004(2):29-31.
[7] 岳金柱,冯仲科.森林火灾扑救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2):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