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东梅 彭涛 高燕
摘要 本文对济源市农业科学院2013—2016年度创建的小麦千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经验总结,重点阐述了6项关键技术,以期为广大高产创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小麦;高产示范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038-02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creating thousands of high-yield wheat demonstration field by Jiy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13-2016 and emphasized on the six key technologi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S&T workers.
Key words wheat;high-yield;demonstration field;key technologies
2013—2016年,济源市农业科学院在济源市梨林镇前荣村、裴城村和五龙口镇化村连续创建了3个小麦千亩高产示范方,均实现了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特别是2014年6月6日,受科技部委托,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成立小麦测产验收专家组,对济源市农业科学院在济源市梨林镇前荣村建设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千亩示范方进行现场机收实打测产,现场称重、除去杂质、按国家粮食入库安全含水量13%计算实际产量,该示范方平均产量达到11 286.9 kg/hm2,较该村常年平均增产3 036.9 kg/hm2,增产幅度达到36%,打破我国千亩示范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纪录。高产示范区小麦大面积种植能够夺得丰产丰收、取得骄人成绩,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通过3年来开展的小麦千亩高产示范方创建,笔者认为小麦千亩高产示范方创建应着重抓好6项技术关键,本文重点以2013—2014年济源市梨林镇前荣村千亩示范方为例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高产创建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充分掌握地力基础
关于地力基础把握,以往专家学者已经总结了很好的经验[1]。在黄淮冬麦区气候条件下,要想实现和挖掘小麦超高产潜力,要求有中壤—轻黏之间的土壤土质,团粒状和碎屑状土壤结构,田地平整、土层深厚,上虚下实,地下水水位较浅。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应在15.0 g/kg以上、全氮1.0 g/kg以上、碱解氮在70 mg/kg以上、速效磷在15 mg/kg以上、速效钾在130 mg/kg以上。耕作层应达到25 cm深,土壤容重1.2~1.5 g/cm3。在一个土壤类型内,有机质、氮和磷等营养成分越丰富,获得小麦高产的把握越大。
依据这些经验,在小麦播种前2个月,即开始示范方的筛选确定工作。首先积极和梨林镇主抓农业的同志结合,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粮食种植地块的详细情况,然后对初步筛选的千亩示范方土壤取样并进行养分快速检测,最终确定了基础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便于观摩以及村干部和群众积极主动的梨林镇前荣村。该村的土壤养分基础见表1。
由表1可知,前荣村的土壤有机质为20.4~34.9 g/kg,全氮为1.26~2.09 g/kg,速效钾为180~293 mg/kg,有效磷为9.09~53.90 mg/kg。除极个别地块有效磷偏低以外,大部分地块基本上都具有实现小麦超高产的潜力。依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产量目标,设计了千亩示范方配方施肥方案。充分掌握地力水平,做好示范方选择和配方施肥,为高产创建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增施农家肥
由于千亩方涉及一家一户,在配方施肥方案中虽然要求施肥时要配合施用农家肥,但因多数农户不具备条件,所以施用农家肥的家户只占少数。专家验收组对千亩方确定的3个测产区进行现场机收实打测产,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3个测产点产量均较高,并且施用农家肥的测产点较未施用农家肥的2点分别增产3.13%和1.30%。可见,即使在地力基础较好的条件下,增施农家肥能够有效提高产量,是创造高产更高产的必要有效手段。
3 统一种子包衣及适期机械化精量播种
俗话说:“根基不老牢,地动山摇”。要扎好根基,种子选择、种子包衣、统一精量播种等工作不能打一点折扣。选用的优良郑麦7698种子和种子包衣剂是经过育种家亲自把关配送;播种前,把种子和包衣剂送到种子包衣厂,与从事种子包衣的专业人员就品种及包衣剂特点进行沟通协商后进行包衣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管确保种子包衣安全有效,能够为农户提供优质种子。出苗后,农户都非常认可,出苗率能达到99%。种子精选和统一包衣处理为一播全苗、苗匀、苗壮及减少病虫危害奠定了扎实基础。
要获得高产,除种子好外,还要掌握好播种量,统一机械化精量播种至关重要。该示范方种植面积逾80 hm2,涉及前荣村6个居民组、239户农户。该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农民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种田的老经验、老主意,多年来养成了偏黏土质大播量播種的习惯,播种量能达300~375 kg/hm2或以上,且播种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现状,积极与前荣村支两委一起研究对策,成立了由村支书任组长、村长任副组长、各居民组组长为成员的麦田种植管理领导小组,并一致形成千亩方全部实行先浇塌墒水、再适期统一机械化精量播种的意见。播种期间,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技术人员全程现场指导,麦田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组织了8台播种机统一播种,播种量控制到187.5 kg/hm2以下,减少播量112.5 kg/hm2以上;机播费也由原来300元/hm2降到240元/hm2;播期控制在10月5—20日之间。播种完成1个月后,全村麦田出苗整齐、苗全、苗匀、苗壮,长势喜人。因此,做好统一种子包衣及适期机械化精量播种,就可争取到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管理的主动权,为大面积丰产扎下根基。
4 碾压处理促壮苗
以往的栽培经验证明[2],用打地磙或石磙对旺长苗碾压或深锄断根,可缩短基部节间,促使茎秆粗壮、植株整齐,防止中后期倒伏,并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施应用,一方面由于务农人员年龄偏大,人员少,中耕深锄工作量大,不切合实际;另一方面许多人不知道如何碾压,害怕压坏麦苗。在千亩高产示范方创建中,有近6.67 hm2是10月5日播种的,出现了明显旺长现象,要求这些种植户在越冬期进行碾压,老百姓只答应却并不行动。弄清问题症结后,在小麦返青期,针对碾压技术专门开设田间课堂,把室内培训搬到田间现场指导。2月下旬,群众对旺长苗进行了碾压处理,有些旺长地块甚至进行了2次碾压。当小麦进入拔节期以后,经过碾压处理的旺长苗很快就转化成壮苗,特别是进行了2次碾压的麦田取得的效果更好[3]。说明碾压处理是小麦由旺长苗及时转化为壮苗的最有效手段。
5 应用多效唑等抗倒伏药剂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一研究员经多年实践总结得出经验,小麦于2月下旬起身前喷施多效唑900~1 500 g/hm2(多效唑有效期1个月),既有利于降秆,又能促进高产,效果非常好。为了确保小麦千亩方不出现倒伏现象,于3月初及时组织群众根据田间苗情喷施多效唑,技术人员对喷施用量亲自把关,集中3 d时间完成所有喷施任务。在灌浆中后期,当地遇到大风、暴雨等灾害天气,周边村许多麦田倒伏严重、甚至全部平铺地面,而千亩示范方除路边树下受旋风影响出现极少数点片倾斜倒伏外,其余则安然无恙,对最后夺取小麦大面积高产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可见,多效唑等抗倒剂是小麦防倒增产的一剂良药。
6 把握关键生育期管理时机和落实栽培措施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一定要抓住小麦生长关键时期,落实好肥水运筹、化控等技术措施,力争使栽培措施与小麦生长发育同步,发挥出技术措施的最佳效应。
小麦生长前期是形成壮苗和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时期,要重点把握4个环节:一是合理适期灌溉越冬水;二是冬前和春季化学除草;三是冬前和返青期促弱苗控旺苗,尤其返青期是麦苗转化和决定群体大小的关键时期,旺苗一定要及时进行碾压控制,弱苗及时追施尿素促其转化;四是返青期搞好化学控制,预防倒伏。小麦生长中期是稳定穗数和形成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需肥需水最多,对水肥最为敏感,麦田管理措施要保证多成穗,成大穗,重点要把握住2个环节:一是拔节后期追施氮肥和合理及时灌溉[4];二是抽穗扬花初期尤其是遇到下雨天气时,一定要及时喷施多菌灵预防赤霉病,同时防治蚜虫。小麦生长后期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目标在于保持根的活力,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重点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做好“一喷三防”;蜡熟期及时收获,确保小麦丰产、农民增收[5]。
7 参考文献
[1] 王志和,张维城.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小麥栽培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赵广才,朱新开,王法宏,等.黄淮冬麦区水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J].作物杂志,2015(1):163-164.
[4] 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95.
[5] 曲建东.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