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孙宇晨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一所不知名的高中却能出一个北大高材生,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孙宇晨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之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三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看小说,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订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端正了学习态度,有了冲刺的目标,离成功就不远了哦。)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太明显。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重新萌动”,他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新概念作文大赛那可是中国青年文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考入北大后,他在《萌芽》杂志发表《一道论证题》,并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同龄人和他一道证明这个结论。文章在青年学生中引发轰动,阅读者过百万,短短一年之间,他收到了近万封信件。
孫宇晨于2010年到《南方周末》总部实习,同年他仿照先贤胡适创办《每周评论》,评论校内时政,火爆北大校园,篇篇文章点击量破百万,在北大校内,甚至在全国校园范围内轰动一时。
(此刻,孙宇晨就如那蒙尘的金子被洗去灰尘,瞬间光芒万丈,非常耀眼!)
孙宇晨最终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被美国五所顶尖名校录取,分别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他最终选择入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后来,孙宇晨成为90后移动社交应用陪我APP董事长兼CEO,锐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发起的“全球杰出青年社区”活动,孙宇晨被评为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选自孙宇晨的《一道论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