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飞
慢时光
用最好的时光,做一
些“无用”的事。
我必须承认,这个烂大街的标题,的确出自于那句烂大街的“名言”: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恐怕没有哪个文艺青年能够拒绝这样的召唤。但在现实中,不少人都觉得要么没钱,要么没时间,或者两者都没有……作为一个大学毕业3年的社会青年,我想说的是,对于“在路上”这件事,大学4年无疑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上大学以后,第一次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就知道自己曾许下的那个宏愿——大学4年至少读完图书馆四分之一藏书——是多么幼稚可笑,大概是因为高中校园的那个“图书馆”实在太小的缘故吧。同时也心花怒放,“读闲书”再也不是一件需要遮遮掩掩的事情了。
很多同学泡图书馆是为了温习、查资料、写作业,而我就是为了去读那些“没用的书”。从小说到随笔,从历史到哲学,从艺术到科普,我对几乎所有的“闲书”都感兴趣。我还申请去做了学生图书管理员,并不为那点补贴,而是为了可以一次性外借10本书的小小“特权”,以及在整理图书过程中时不时的“新发现”(比如那本传说中的《演员自我修养》)。
从来没有、也很难再有这样的一段时光,可以如此贪婪放肆地沉浸在丰饶多彩的精神世界里。4年六七百本书读下来,我并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只觉得像是一趟不虚此行的青春旅行。
哦,说说旅行吧。我想今后还会有更多、走得更远的旅行,但我相信大学时代的旅行仍然是无可替代的。
首先当然是因为没钱……虽然勤工俭学、奖学金和稿费加起来也算有点收入,但我仍然是个穷学生。穷,则穷游。出行尽量选择普通的直快列车,慢是慢了点,毕竟便宜呀。遇到有意思的人,可以聊聊天。没有天聊,那就看看书,看看窗外慢慢变化的风景。行程如果安排得好,还可以选择夜行列车,省下一晚住宿费。住宿尽量选择青年旅舍,不要一间房,只要一张床,高低铺,像学生寝室。几十元一晚,经济实惠,还能遇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后来我还知道了,一些青旅和客栈会在假期招大学生做义工,用一定的工作换取免费的食宿……
靠着各种省钱大法,利用假期和周末,4年里我把足迹印在了五六个省份、十几座城市的土地上,看过了天南地北的风景,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听到见到也经历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想象自己是少年游侠,带着初出茅庐的青涩与对未知的好奇,仗剑走天下。
顺便提一下,我还参加了系足球队,训练,比赛,和一帮兄弟并肩战斗,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在倾盆大雨里奔跑呐喊。虽然并未有过辉煌的战绩,但已足够我自豪半生。真心觉得,不管男生女生,在大学里都应该至少参加一项体育运动,它不仅能帮你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燃烧青春激情,释放一种向上的能量。
有些同学说,4年大学生活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毕业了,而我却记忆满载。其实他们的问题,不是没有时间,更不是没有钱,而是——懒。
如果你也抱着将来进了大学后放松偷懒的想法,我想跟你说的是,喂,别赖在床上,赶快起来嗨!有什么想做却一直没机会做的事,赶快去做吧;有任何愿望,赶快去實现吧。因为能让你自由挥洒的时光,真的只剩这几年了!
(采写:沈迪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