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驻欧美军的第7集团军在德国南部与德军共同举办了名为“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近期东欧局面没有实质性缓和,因此这种类似冷战期间“加拿大陆军杯”坦克射击竞赛(1963-1991年)的军事竞技活动,在北约的军队中有复活的迹象。
2016年的坦克赛有6个国家(丹麦、波蘭、意大利、德国、斯洛文尼亚和美国)的7支队伍(美军派2支)参赛。2017年的参赛国原本会有7个(奥地利、法国、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乌克兰与美国),然而罗马尼亚却在最后的时刻不知为何原因放弃,所以最终由6个国家各派出1支队伍参赛。现场还有来自英国、加拿大、丹麦、芬兰、荷兰、希腊、挪威和瑞典等8个国家的观察团全程观摩,以了解比赛全程的各项规则。驻欧美军地面部队的指挥官已经向北约各国发出邀请函,透露2018年比赛还会扩大办理,预计参赛的国家将超过十个。
与2016年相较,2017年的赛事安排不那么紧凑。各国从年初获知比赛内容开始,即挑选出参赛的排级单位进行训练,并于4月30日前将参赛装备运抵训练场。各队还能有一周时间熟悉比赛的环境、检整装备与进行最后训练。比赛期程从5月7日由美国陆军部代理部长史贝尔主持的开幕式揭开序幕,8至11日为赛程。12日上午进行决赛和最后的“友谊射击”活动,下午4时举行颁奖典礼。全程共计六日。
各参赛国所派出的参赛队伍单位与使用装备的简介如下:
奥地利:第4装甲掷弹兵旅第14坦克营第2连,参赛的装备是豹2A4。
法国:第501坦克团第3连的第2排,参赛的装备是AMX-56“勒克莱尔”。
德国:第21装甲旅第203坦克营第2连的第1排,参赛的装备是豹2A6。
波兰:第1坦克营第4连,参赛的装备是豹2A5。
乌克兰:第1 4机械化旅坦克营,参赛的装备是苏联时期制造的T-64BM,也是唯一一种主炮非120毫米的参赛坦克。
美国:第4步兵师第3旅战斗群第66- 1营第2连第1排,参赛的装备是M1A2 SEP。
2017年比赛的场地,依然是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格拉芬沃尔训练场。该训练场地占地233平方千米,内敷设超过113千米的坦克专用道和超过241千米的二级道路。训场内还设有44座电脑控制的靶场(美军使用的最多)、43个炮兵阵地、24个迫击炮阵地、2座机场、3个空投区、3处爆破区、2处工兵训练场…,能够提供不论是从小型武器、炮兵火炮、坦克到固定翼机等多种类型武器从事各项科目的实弹训练。最特别的是,它同时无缝整合了训练场地,提供了从模拟器到实体性的军事训练,完整融合了陆军所有战术组合训练的必要条件,因此也有“高效能基地”的称号。冷战期间的加拿大陆军杯坦克射击竞赛,也曾经多次在此地举办。所以就场地条件来说,绝对可以满足各个竞赛项目的需求。目前格拉芬沃尔训练场虽然位于德国领土上,但是却属于驻欧美军所使用,受第7集团军训练指挥部管辖。它也是目前美国陆军在欧洲最大型、同时也是最完整的永久性训练基地。本次竞赛所使用的场地有第117、118、123、132、204、206、213靶场、城镇作战训练场等12个场地,参赛部队互不干扰。
2017年的赛程共计有12项,分别是:
核生化侦检消除作业及车辆抢修,占50分;
坦克闭舱驾驶技术考验,占50分;
车辆遭自制炸弹攻击后反应及伤员急救、后送/战损评估与修复,占50分;
目标测距(在无激光测距仪或相关仪器辅助状况下,对6个目标距离进行目视判断),占50分;
呼叫间接火力(炮兵)支援,占50分;
战场报告(坦克排执行巡逻任务时的战场状况报告),占50分;
车组人员导引车辆行驶越障,占50分;
车组人员体能接力赛,占50分;
下车战斗时车组人员的轻兵器射击,占50分;
车辆辨识(坦克排需辨别出30个敌、友军车辆的目标),占50分;
坦克排攻击,占500分;
坦克排防御,占500分;
在这12个项目中,以坦克排的攻击与防御作战最为关键,占了总分的三分之二。坦克排如果在这两个项目中表现良好而拿到高分的话,就等于有2/3的胜算,其他的十项各项仅占50分。这样的成绩配比是“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与俄罗斯坦克两项差异最大的地方。
经过四天半的厮杀,最后一天举行友谊射击项目把整个活动带到最高潮。在这之后,所有参赛的战车驶入阵地,尽情地对目标射击,直至弹药全数射击完毕之后,车辆才能退出阵地实施检查,让场上的观赛人士大呼过瘾。
最后一天的下午四点举行颁奖典礼。2017年总成绩排名的前三名依序为:奥地利、德国、美国,大爆冷门。法国队尽管操纵着最昂贵的“勒克莱尔”坦克,成绩却不如预期。乌克兰队虽以老旧的T-64BM坦克来参赛,也算是勇气可嘉,没有全盘皆输。表现最不堪的应该是波兰队,虽然使用豹ⅡA5型坦克,却因为诸多失误与装备故障,造成令人意外的结果,显示出其在日常训练与装备维保的缺憾。
观摩整个赛事之后发现,高科技装备并非万灵丹。军队的装备水平或许受限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但通过扎实的训练和积极主动的作为,还是可以有效掌控局面的。最近美、俄两大阵营似乎都在加强传统部队。原本冷战之后被大幅裁减的陆战重装备,近年似乎都慢慢恢复。从当前的东欧局势看,此类竞赛或演习,在短时间内应该还是会持续增加,精彩程度当然也会令人更加期待。
以下是James(简称J)对《兵器》杂志(简称兵器)一些问题的回答。
兵器:您现场观摩了比赛,可否评价一下对比赛整体的观感,赛事的组织及专桉设置,是否贴近实战,相比俄罗斯的坦克两项赛,“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的不同之处有那些?
J:这次比赛的赛事规程组织,比去年首届比赛更加纯熟,名义虽然上是由美、德两国军方共同举办,但实质上却是由美军第7集团军训练指挥部一手主导。德军主要是担任各项比赛的勤务,责任单位是德军第104坦克营。与俄罗斯已经举办过数届的“坦克两项”竞赛相比,“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规则相对比较公正,不像俄罗斯军方那样为突出自己的优势而“量身订作”竞赛规则。美军虽有绝对的主场优势,但2016年的成绩为垫底的最后两名,2017年也只居中上程度,在比赛的公平程度上比较让人信服。“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不像“坦克两项”那样过度重视驾驶技术,更多地强调射击与战术配合。这一点在比赛的分值分配上即可明显看出。坦克排在“攻击”或“防御”项目上只要拿不到高分,名次就注定要落后甚至垫底。“坦克两项”太注重驾驶,对射击着墨较少、困难程度亦较低(全部是静止靶、没有活动靶)。这一点可能与多数参赛国装甲部队水平较低有关。如果射击要求太高,成绩恐怕会很难看。
兵器:德国的豹2式坦克是参赛国所使用最多的坦克型号,作为欧洲的“标准坦克”,您如何评价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奥地利首次参赛,使用的豹2A4型坦克,就取得了冠军,如何看待A4这样的老型号战胜了A5和A6这样的新型号?
J:在本次参赛队伍中,使用德国豹2式主战坦克的就占了一半,型号包括A4、A5、A6。豹2可以说是欧洲最普遍使用的地面主战利器,“欧洲豹”的称号一点也不为过。然而操纵较老式豹2A4的奥地利竟然能击败所有对手一举夺冠,倒是让众人出乎意料,证明豹2A4的性能还是相当不低的。之所以奥地利的豹2A4能击败较先进的德国豹2A6和波兰的豹2A5,个人认为这些纯粹是人员训练与装备保养的问题。奥地利除了射击以外,各个项目中均表现出色。而德国队在“呼叫火力支援”及“精准驾驶”项目失误连连,且向来倚仗的射击强项无法大幅拉开比分,只得把冠军宝座拱手让给奥地利。波兰的表现就更慘。这三款豹2坦克同样配备莱茵金属公司的RH 120滑膛炮,虽然身管长度不同,但精度都很好。而且火控系统也基本相同。但因为人员临场反应及后勤维护上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成绩有天壤之别。但需要强调,射击的成绩是以命中来计分,而在实战中的命中不见得就代表着击毁。毕竟豹2A4的火力已经有所落后,如果对上了俄罗斯最先进的T-14坦克,未必能击穿之。
兵器:德国坦克兵被公认在世界装甲力量排名中属于靠前的团队,您在社交媒体的报导中也提到了其优异的战绩以及良好的技战术素质。请您以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一下德国坦克兵的技战术素养。
J:德国装甲兵能够被世界公认具备一流的作战素质是有依据的。战后西德重新武装时,装甲力量的恢复速度之快堪称一绝。冷战期间举办的坦克兵射击竞赛“加拿大陆军杯”一共举办过17届,德国队的成绩基本上都在前三名之内,更有6次夺冠、3次夺得最佳单位称号。德军装甲兵在射击目标的分配、坦克排射击逻辑的训练上,的确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德军坦克射手在训练中,不仅要求首发95%的高命中率,更要求对目标达到1:1.1的弹药交换率(即平均1.1发炮弹击毁1个目标),不但要“精准”,还要“节约”。这或许对许多国家是很难想象的,尤其是对兵力雄厚、火力强大的美、俄而言。显然,德国继承了优良的军事传统,在质量上的部分要求高于其他国家。
兵器:法国今年是第一次参赛,他们派出的“勒克莱尔”坦克在国际坦克价格榜上的排名一直靠前。但面对豹1、2坦克在全球的傲人销量,“勒克莱尔”外销成绩可算差强人意。本次比赛,“勒克莱尔”表现算好还是算差?为什么一款售价高昂的高性能坦克表现却交不出满意答卷,是法国坦克兵的问题,还是坦克本身的问题?
J:就本次贴近竞赛的角度观察,法国队所使用的“勒克莱尔”坦克不仅造价高得有些离谱,整体的表现也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只能说这款坦克的确是土豪们的高档玩具。“勒克莱尔”也是场上两个采用自动装填系统的坦克(另一款为乌克兰的T-64BM)。但乌克兰队使用了全场最老旧的坦克,实际发射弹药数量最多,也没出现过故障。“勒克莱尔”却在排攻击科目时出错,造成成绩不佳,命中率勉强达到3/4。这证明法国坦克的稳定性与坦克兵的训练质量均有问题。而且这样的比赛对于采用自动装弹机的坦克有点吃亏,三名乘员如果要实施战场急救或车辆抢修,肯定是不如四人制车组的。
兵器:乌克兰本次也是首次参赛,他们带来的T-64坦克比其他参赛国的坦克技术落后很多。乌克兰坦克兵的技战术素养如何,他们靠什么秘技力压波兰,没有积分垫底?也请您“穿越”一下,如果T-64与豹2一类的坦克在战场上相遇,谁的胜率会高一些?
J:乌克兰所使用的T-64BM型坦克与其他队的型号有一至二代的差距。不过据说乌克兰对于本次比赛精心准备,特意为这些坦克上配备了新的电台、GPS系统和夜视设备。尽管如此,乌克兰在各项比赛的成绩上都不突出,尤其是射击项目差距甚远。在排进攻的射击命中率方面,乌克兰队仅有10/24,连一半都不到。乌克兰之所以没有排名垫底,不是有什么秘技,而是因为波兰队的豹2A5坦克出了问题(其中一辆火控系统故障,无法及时修复,而且没有备用车)。如果真要穿越时空,让T-64与豹2坦克在战场上相遇,结局肯定是豹2一边倒地获胜。即使是奥地利豹2A4上的较早型号火控系统,成绩也和德国队的豹2A6不分上下,如果再将机动力和防护力考虑在内,那T-64BM肯定没有什么赢面。
兵器:美军的M1A2是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型号。从海湾战争一直到伊拉克战争表现一直不错。但美军在2016-2017的两届比赛中都没能获得冠军,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以您近距旁观察,如何评价美军坦克兵的技战术素养。美军本次带来的M1A2 SEP坦克是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最新型号,加装了很多新的装备,例如遥控武器站。您有没有亲身体会操作?有什么观感?
J:美军参赛队伍所使用的M1A2SEP型坦克,是唯一能不断从实战经验中升级的坦克。不过美国队的成绩并不算突出,去年参赛的两支队伍还包办了最后两名,今年表现算是恢复正常,符合观众的预期。美军的各军兵种当中,地面力量发展一直很难取得优先权,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美军的作战思维是以掌握制空权为第一优先,因此坦克在整个装备研发中的优先级并不算太高。而美军也不认为在欧陆战场上出现坦克对坦克的硬仗——航空兵会先把对手压制一轮。在这样的条件下,让美军装甲兵很难能够有动机去达到所谓精锐的标准,即便他们操纵着的是M1A2 SEP坦克。实际上,美军对坦克装备的升级热情比不上俄罗斯、德国。M1A2SEP型坦克是竞赛场上最庞大的。高耸的车身容易暴露目标,44倍径的120毫米滑膛炮火力不算突出(贫铀弹可以为美军扳回一些分数)。其防护力虽然有所提升,却显然不如德、俄系坦克那么的投入。如果真要与俄罗斯的T-14坦克PK,恐怕已经不在同一个档次。
兵器:这次近距离观摩主战坦克对决,有哪些花絮和片段是让您觉得最难以忘怀的?
J:如果说整场比赛最难忘的片段,应该是最后的“友谊射击”的活动。比赛队伍依照波兰、德国、美国、法国、奥地利、乌克兰的顺序入场,各车完成装填之后,等待升靶。然后开始对距离1500米、2300米的动、静态不同的目标(各8个),进行坦克主炮以及機枪射击,以最快完全消灭目标者判为获胜。该项不列入比赛的积分,而是做为挑战赛当中唯一的特别奖项——“最佳单位奖”的依据。因此各国的参赛队伍无不使出绝技,全力表现。
波兰队因为一辆车发生故障,综合的主炮射击命中率还不到3/4,仅胜过乌克兰队,与“最佳单位奖”无缘。而乌克兰队的表现,也证明了俄系坦克主炮系统的精准度与乌克兰射手的训练水平不高。若以“坦克两项”赛的方式来准备,实在难以在北约这样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这个项目中,还可以见识到各国装甲兵平日在射击训练上的成效。有些参赛队伍对于目标捕捉、射击分配的默契极佳,还能节约许多弹药。有的队伍则表现不好。毕竟,射击运动中的目标是有很大难度的,坦克乘员平日是否勤训精炼,在这个项目中的表现最为明显,骗不了观众。
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比赛的比分差距很小。暂时领先的队伍每天都在变化。美国、奥地利都曾领先过,不像去年的一面倒局面。因此刺激感与不确定性也相对增加。参赛士兵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所以难免也有爆笑的场面出现。例如在“友谊射击”项目中,明明各车都已经在赛道上行进过多次,却还是出现了乌克兰队1、2号车开进同一个车道,美军2号车开过头的画面。让观赛人员爆笑不已。
兵器:最后请您结合赛事观感,综合评价一下参赛6国的坦克设计思想与装甲兵技术、战术水准。台湾装甲兵目前的状态如何?
J:基本上,欧洲的坦克已经是“德国造”的天下,豹2式坦克不负“欧洲豹”的美誉,证明它与同期的“勒克莱尔”、“艾布拉姆斯”、“公羊”、“挑战者”相比,各方面性能都更加均衡。然而这些客观的优势仍需要坦克兵有坚实的训练才能发挥战斗力。若是与俄罗斯的“坦克两项”比较,“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继承了“加拿大陆军杯”的精神,更加重视坦克炮长的表现。仅仅从主炮射击目标靶的距离、出现模式(动、静态)与时间,都比“坦克两项”严峻得多,也体现出不同国家对于坦克火力、机动性设计着眼点的差异。毕竟不同的地理环境所需的战术也不同。
近年来,中国大陆在坦克的技术发展上呈现出较大的飞跃,也通过国际赛事累积了宝贵经验,这远比台湾陆军的装甲部队强得多。由于军费屡屡遭到排挤,台湾陆军的坦克在亚洲的排名远远落后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新加坡。又在兵役制度的转换上出现了衔接不全的局面,整体的训练标准已大不如前。在装备老旧迟迟无法更新、训练又迁就安全问题与兵员役期的情况下,实在很难为台湾装甲兵的战斗力打出高分。即使是台湾陆军得到了美制M1坦克,如果训练无法落实,也是白搭。总之,一支无法走出去和别人竞争的军队,一直靠吹口哨给自己壮胆,只会更加显示出内心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