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生态为本发力农业供给侧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的过程中,作为紧邻大市区的近郊区,改革的主攻方向在哪?发力点又如何寻找?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近年来将改革、强农和富民三大元素植入“三农”工作全局,围绕生态建设和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生态、效率与效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
盐都区连续五年被评为江苏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均在迅速提升。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全区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农产品品牌等方面大刀阔斧。区委书记羊维达说,从量到质,从保证供给到有效供给,盐都农业正经历着一场嬗变,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不断激活农业内生发展动力。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江苏省亩产吨粮县,为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盐都区大力推进耕地“联耕联种”新型经营模式,夏秋两季面积已达50万亩。破除田埂,连片耕种,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和标准化作业提供了条件。目前,全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5%,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70%,多个大米品牌享誉长三角市场。
在七星农场,麦地里遍布着摄像头、传感器,借助农业物联网系统,农田已实现自动灌溉、自动检测苗情和病虫害,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这套智慧农业系统,曾获国际节水技术奖。
用特色园区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让现代化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撬动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是盐都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和举措。目前,全区已拥有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6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47家。
花卉产业是盐都区立足市场和生态发展需要,近年来新打造的农业主导产业。围绕台海花卉港建设和“一花一园、一园一业”的发展思路,全区已建成呈祥花卉园、百合园、红掌园、岗阜花卉、水景园等数个专业花卉园,总面积超2000亩。台海花卉港已成为融花木展销、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花卉信息化产业港。呈祥花卉园以种植从荷兰引进的新品种多头小菊为主,一个30万株的棚,去年一个月最高销售额就达80余万元。园区休闲旅游人数也日渐增多。
与转变发展方式相适应,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烙印正越来越清晰。区委副书记冯明印说,农业早已不是简单的种地问题,与工业经济一样,也存在着发展模式和产品适销对路的课题。盐都区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一个全新的生产生活生态循环圈,做好做足生态农业大文章。
大冈镇在循环养殖示范工程中,形成了“畜禽——沼气——蔬菜瓜”精细化生态种养新模式。民生村的陈国干几年前搞起了“猪——沼——菜”生态循环养猪法,年收入达10万余元。他乐呵呵地算起了增收账:“养猪卖钱,猪粪投入沼气池,沼气做饭、烧水养猪,沼渣喂鱼、种菜,一举多得,一栏猪出栏多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
生态种养助推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据统计,目前,盐都区“三品”总数已达258个,七星谷稻麦、杨侍大米、陈长荣大闸蟹等5个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转化认证,鼎绿果蔬基地通过无公害园艺场整体认定,果树良种场被授予“江苏省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大纵湖大闸蟹、龙冈茌梨、葛武嫩姜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驱车行驶在204国道盐都段,满身披绿的行道树成行成块,不断闯入眼帘,配上树下的红花绿草,别有一番景致。盐都区全区境内2条高速公路、4条国省干线,143公里的公路两侧已栽植树木82万株,投入资金2.56亿元。公路如此,河道、村庄也是一年四季与绿常伴。
全域绿化只是盐都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生态立区”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区长吴本辉说,作为大市近郊区,盐都区长期以来承载更多的是城市发展功能,经济优先原则使得郊区的生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借着中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东风,全区进一步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力争通过持续的生态建设,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盐都区地处河网密布的里下河生态敏感区,承受着巨大的外源型污染压力。为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全区先后投入10多亿元大力实施“清水走廊”工程建设,并整理、开挖盐龙湖,深入推进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目前,全区饮用水已实现城乡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三同”目标。
化工企业和涉铅企业不但高能耗,而且是破坏生态的重大隐患。盐都区将境内的185家化工企业和4家涉铅企业全部关停,建成了苏北首个“无化区”和“无铅区”。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安置补偿费不算,仅税收每年就要减少1.5亿元。
围绕村庄环境整治,盐都区在每个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在全市率先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基础上,区里又同步开发了垃圾中转站视频监控、车辆运行定位调度等6个软件系统,将全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管理带进了智能化轨道。
盐都区是农业大区,在推进绿色养殖上,全区建造户用沼气池8900座、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34座,大中型规模畜禽场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率达81.2%。全区秸秆收贮企业年收贮加工量达15万吨,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45万亩,各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大决心、大投入、大举措为盐都区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并获得命名后,又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
春到龙冈赏花闻香,夏到仰徐、尚庄游园摘果,秋到大纵湖泛舟品蟹,冬到杨侍泡泉养身……如今的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乡村、田野、湖荡湿地已不是贫穷落后的象征,而是休闲、娱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集中体现。
区农委主任张鸿新说,去年11月15日,农业部公布了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盐都区位列其中,成为全省四个入选县(市、区)之一。
调顺产业体系,发展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和方向。盐都区把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盐城市大市区都市休闲度假圈建设,围绕旅游兴区、富民目标,多要素联动,乡村特色旅游产业链日渐完善。
盐都区境内河网密布,农产品资源丰富。为了将自然资源变成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全区先后投入75.6亿元,大力构建双新大道乡村旅游产业带、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和大市区都市休闲度假圈“一湖两带一圈”旅游发展新格局。沿大纵湖领舞的乡村旅游景观带,全区相继建成了龙冈桃花园、仰徐乡村乐园、杨侍农业生态园、三官·北京农庄、泾口湿地风情园等20多处集水乡风情、观光采摘、民俗文化、乡村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景点。
大纵湖镇三官村苏北里下河腹地,虽然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毗邻,但过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农耕村落。近年来,盐都区镇村三级组织投资1.5亿元,以农耕、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打造三官村里下河古村落风貌和传统婚庆文化、龙文化、渔耕文化、养身文化等特色主题馆。目前,三官村已荣获省休闲农业示范村称号,三官·北京农庄已进入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单位行列,并通过初步验收。
日益红火的乡村旅游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已成为盐都农民的“新常态”。“我们家土地流转给集体开发景区,我就在景区上班,一亩田年租金1000多元,在景点打工每月还能挣到2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三官村的农民说。仰徐村的农家乐全市有名,农民李斌把自家的房子重新装潢开起了饭店,去年营业额超100万元。“在我家饭店工作的有六七个本村村民,厨师的月收入在6000多元,服务员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李斌说,他没想到如今的村子能这么美,更没想到自己也能当上个小老板!
让每一个村庄都风景如画,让每一位农民都乐享成果,乡村旅游已成为盐都区增长最快的绿色产业之一。近三年来,全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增幅均在35%以上,2016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总收入达41亿元,仅去年国庆黄金周,就接待中外游客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