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东华
美食家养成记
◎ 刘东华
一帮好友聚餐,话题自然会谈到吃,其中一位女士说起在家中入厨的种种不爽。原来,她家公公以“美食家”自居,他曾经做过县城粮食系统的科长,现在退休了,依然把家当他的科室,端坐在家里,指挥着儿子儿媳如何做菜。每次动筷之前,公公先把摆放在眼前的菜评论一番,这个如何不好,那个缺了什么。这总能让当儿媳的愤愤然:“既然是美食家,自己做着吃啊,干吗折腾别人呢!”
这话听着虽然有儿媳对公公的不恭敬,但也有几分道理。
我的一位朋友老侯同样以“美食家”自居,但他喜欢亲自操刀,然后约上朋友共同分享美食。
我与老侯算是发小。当老侯还是小侯的时候,他家家境不好,兄弟姐妹多,食不求精,果腹即可。作为家中长子,小侯开始了自己“美食家”的历练之路。
那时候,本地邻湖,村边多水洼、坑塘、灌渠,也就有很多水产,包括鱼、虾之类。当地人吃鱼习惯吃大鱼,因为小鱼不好打理,或是从鱼类的繁殖考虑,人们很少吃小鱼。水塘里还有很多泥鳅,但泥鳅多在深泥里,不好抓,也就没人抓来吃。
小侯那时候很会吃小鱼和泥鳅。当地有一种形状和大小如柳叶的小鱼,多刺、少肉,在浅水中生活,因其单薄,很少有人喜欢吃。小侯捉到这种小鱼也不嫌弃,打理干净,挂一层面,放锅里煎熟,做鱼汤,味道鲜极了。
如何捉泥鳅?小侯下到塘中,用竹篮装入半篮黑泥,然后在水中淘洗。黑泥淘净,通常会有几条泥鳅在竹篮里翻滚、挣扎。泥鳅不用打理,开膛破肚过于血腥,小侯的吃法是直接上火烤。拿柳条或者竹签,从泥鳅的口中直接插入,本来扭曲挣扎的泥鳅就成了直挺挺的样子。不加入任何调料,烤熟的泥鳅外焦里嫩,肉质非常细腻、清新。
现在老侯的拿手美食有一道叫“泥鳅钻豆腐”,是一例汤。这不是老侯的首创,但老侯能把这道汤做到鲜嫩、爽口,香而不腻。人到中年的老侯有了慈悲之心,做这道汤时不再让泥鳅活着下锅,而是先把泥鳅打理干净,在油中煎熟,再放入豆腐。泥鳅金黄,配白豆腐,如金童玉女,而味道如初。
除了水产,老侯还擅长做野菜。记得当年早春时候青黄不接,等柳树发芽了,老侯会采新发的柳芽做窝窝头。那时候我们还在上小学,同学们经常拿家里的馒头跟小侯换窝窝头吃。
可见,美食家的养成不是一味地嘴刁,而是从温饱的生活起步,在普通的食材里发掘出它的真味来。 (摘自《东楚晚报》 图/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