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镇国++谢丹++余永富++李萍++李兴春
摘要:在位于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国内最大面积的天然秃杉群落,通过调查显示:胸径10厘米以上的有6639株,胸径5~9.9厘米为77700株,幼树224500株,幼苗85580株,本文分析了影响秃杉生境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秃杉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秃杉;生境;保护对策
项目基金:该项目由环保部、财政部2013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资助(财建〔2013〕621号)
中图分类号: S7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5.035
1 保护区概况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总面积达47300公顷,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地质构造为江南古陆雪峰台凸,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由于雷公山台地上升,流水侵蚀,深切割的沟谷纵横交错,形成以高中山、中山为主,低山局部出现的地貌特征,基岩为前震旦纪板溪群变质岩系,以浅变质岩为主。土壤为黄壤、山地黄壤类,酸性,pH值在4.0~5.3之间,质地为壤土,土层较深厚。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
现已查明区内共有各类生物609科5161种。其中:动物281科2300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云豹、豹、黑熊、猕猴、大鲵、红腹锦鸡、白颈长尾雉等21种,贵州新記录201种,国家新记录20种,3个新属,170个新种,特有164种。高等植物278科2598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异形玉叶金花、伯乐树、秃杉、十齿花、水青树、马尾树等32种,省级重点保护有三尖杉、红花木莲、深山含笑、长苞铁杉等21种,列为《濒危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74种,贵州新记录2属50种,雷公山特有种10种。大型真菌有50科263种。
2 保护区秃杉资源现状及分布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是对胸径10厘米(含10 厘米)以上秃杉植株进行普查,编号建档,对50厘米以上大径级秃杉进行挂牌保护,并用GPS定位,对胸径10厘米以下植株进行样方、样带调查,统计株数。
2.2资源现状(见表1)
自保护区建立以来,秃杉在保护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并进行过比较详细的3次调查,第一次调查于1985年,胸径大于10厘米以上的有近5000株,第二调查于2005年,胸径大于10厘米以上的有6382株,第三次调查于2013年,胸径大于10厘米以上的有6639株,并对胸径小于10厘米的小树、幼苗幼树进行了调查,经调查,胸径5~9.9厘米有77700株,幼树(树高50厘米以上,胸径5厘米以下)224500株,幼苗(树高50厘米以下)85580株。
保护区自1985年~2004年的19年间,有大于10厘米的秃杉天然植株净增1382株,年均净增72株,2004年~2013年的9年间,大于10厘米的秃杉天然植株净增257株,年均净增28株,自1985年~2013年的28年间,大于10厘米的秃杉天然植株净增1639株,年均净增58株。
从胸径为5~9.9厘米的77700株,幼树224500株来看,有30%以上的幼树在优胜劣态的过程中可长成大树,能长成更大胸径的植株比例将更少。幼苗仅85580株,主要由于2010年~2012年天然秃杉大树结种较少所致。
2.2.1秃杉最大个体(见表2)
经调查,秃杉最大胸径为210.8厘米,位于方祥管理站辖区格头村旁;最高树高达53.3米,位于小丹江管理站辖区的“八万山冲头”;最大冠幅达26 米×24.4 米,位于方祥管理站辖区的“丢送盖”;分布最高海拔1510米,位于方祥管理站辖区的“付娘大码”;分布最低海拔680 米,位于小丹江管理站辖区的“谢卡路口上”;最高枝下高26.1 米,位于小丹江管理站辖区的“八万山冲头”。
2.2.2 雷公山特有植物——金叶秃杉
金叶秃杉为贵州大学蓝开敏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1株新栽培变种,为雷公山保护区特有种。耸立在保护区昂英村的混交林中,其胸径为131厘米,树高40米。2012年保护区科技人员在开展秃杉资源调查中又在保护区交包村的混交林中发现了1株,胸径为82.8厘米,树高37米,其叶金黄色,远远看去,金黄色的树冠与周围绿色的针阔叶混交林形成鲜明的对比。
2.2.3 秃杉“王”
在方祥乡的格头村寨中,距小河边20米处,有一棵巨大的秃杉,称为秃杉王,被当地村民奉为“镇守该寨的神树”,也是雷公山最大的秃杉,其胸径210.8厘米,树高45米,冠幅20米×20 米。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树已有500多年,曾遭雷击将其烧伤,现在仍然枝叶茂盛,树干直立挺拔,是人们观瞻秃杉最好的地方。
2.3秃杉资源在保护区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格头村、雀鸟村、平祥村、昂英村等村,交包村、毛坪村、提香村、陡寨村、水寨村、小丹江村、桥歪村、乔洛村、三湾村等村有零星分布,分布范围8908 公顷,其中,集中连片41片,面积77.7 公顷,最大面积有10 公顷。
3 秃杉的生境状况
雷公山秃杉主要分布在雷公山东南斜坡中部800~1300米之间的V型坡度在20°~40°的沟谷两侧,地理位置为东经108°12′~108°20′,北纬26°20′25″~26°25′00″,基岩为前震旦纪板溪群变质岩系,以浅变质的板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壤类,酸性,pH值为4.0~5.3,质地为壤土,土层较深厚,秃杉集中分布区年均温为14.3℃,7月均温23.5℃,1月均温3.6℃,≥10℃的活动积温4110℃,≥10℃的天数为197天,凝冻约20天,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以上,其中,4~9月较为集中,降雨量为11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9%,10月至次年3月偏少,为340 毫米左右。
4 秃杉林的群落结构
雷公山秃杉群落的成层比较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乔木层可分为两个亚层,第一亚层主要是以秃杉占绝对优势,由于秃杉树体高大,冠幅大,有“万木之王”之称,一般在20米以上,最高达53.3米,最大胸径210.8厘米,最大冠幅26米×24.4米,达到该层的树种还有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锥栗Castanea henryi、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等。第二亚层高度在4~15米,胸径在5~60厘米,常见树种有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多种柃木Eurya spp、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闽楠Phoebebournei、水青冈、甜槠栲Castano psis、薯豆Elacocarpus japonicus、锥栗、野樱Prunus serrulata、木荷Schimasuperba、贵州石栎Lithocar pus elizabathae、茅栗Castanea seguinii、青榨槭Acer davidii 、大果蜡瓣花Corylopsis multiflora、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大萼红淡Adinandra macrosepala、枫香、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等。整个乔木层覆盖度达95%以上。
灌木层受上层林冠影响较大,覆盖度在30%~60%,主要有柃木Eurya japonica 、丝线吊芙蓉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穗序鹅掌柴Schefflera delavayi、山苍子Litsea cubeb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大萼红淡Adinandra macrosepala、总状山矾Symplocos botryantha、山香園Turpiniaarguta、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等及一些杉木、丝栗castanopsis fargesii、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等乔木幼树。
林内草本层较不发达,高在40~120厘米,覆盖度在30%~60%,主要有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狗脊Rhizoma Cibotii、福建莲座蕨Angiopteris fokiensis、日本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小花姜花Hedychium sinoaureum、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苔草Carex tristachya等。
5 影响天然秃杉及其生境的因素
5.1 人为因素对秃杉的影响
5.1.1 人为破坏树体
当地社区居民有在野外耕作区搭建圈养耕牛圈舍的习惯,在夏季常用20厘米以上能将整块树皮剥下的树种,如杉木等的树皮用作圈舍顶部的遮雨棚,由于秃杉分布区的秃杉树皮也与杉木树皮有着相同的功能,秃杉树皮被剥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秃杉树体生长甚至死亡。
5.1.2 人为耕作的影响
秃杉分布区有社区居民开展生产活动,秃杉生长在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农田、农土)周边,由于秃杉为高大常绿大乔木,耕地周边秃杉影响农作物生长而受到居民的破坏,如砍伐、整枝、剥皮致死时有发生。
5.1.3 人为活动对生境的影响
由于秃杉生长在较为原生的常绿阔叶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保护区建立以来,对秃杉的保护宣传效果虽然明显,对秃杉植株的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对秃杉生境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如在秃杉分布区采伐其他林木、放牧、毁林造林、毁林烧木炭时有发生,对秃杉的生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5.2 自然因素对秃杉的影响
5.2.1 雷击灾害
2010年8月,保护区小丹江管理站辖区“老乔水”阔叶林中1株高27米,胸径102厘米的秃杉被雷电击中,树干被劈成两半且部分粉碎,无一完好,枝叶、碎片散落满地,造成秃杉及周围环境的破坏。
5.2.2 山体崩塌
由于秃杉分布区坡度较大,土质疏松,极易发生山体崩塌,2010年9月位于保护区太拥乡昂英村,海拔780米的“薅菜冲”,1株树高35米,胸径180厘米,树龄200余年的秃杉,因山体崩塌致使该株秃杉翻蔸死亡。
5.2.3 凝冻灾害
2008年,贵州特别是黔东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凝冻灾害,雷公山也不例外,由于秃杉为高大常绿大乔木,特大凝冻灾害致使秃杉断梢、折枝、折干、翻蔸、辟裂等。经调查,受灾面积132亩,受灾株数300余株,胸径在5~160厘米,蓄积1158立方米。
6 保护对策建议
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在雷公山建立了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长在这里的秃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30多年来,雷公山的秃杉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6.1加强管理,提高社区居民对秃杉的保护意识
在秃杉集中分布区的格头、平祥、乔水、薅菜冲等地划出封禁区,并设立永久性保护碑牌,对毛坪村、交包村、提香村、陡寨村、水寨村、小丹江村、桥歪村、乔洛村、三湾村等零星分布胸径达50厘米以上的秃杉实行挂牌保护。
6.2 开展秃杉的相关研究
开展秃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育苗、造林、金叶秃杉的无性繁殖等研究,扩大秃杉种群资源。
6.3 建立秃杉资源档案
对已调查记录在案并定位的10厘米以上的6639株秃杉的个体资料收集归档,并适时跟踪监测,掌握其生长情况。
6.4 建立固定样地,监测秃杉消涨趋势
在格头、平祥、乔水、薅菜冲等秃杉集中分布区建立固定样地,对秃杉开展长期监测,掌握消涨趋势,适时调整保护措施。
6.5 加强宣传保护秃杉资源的意义
加强保护珍稀野生植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对破坏秃杉及其生存环境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保护秃杉及其生存环境和对秃杉相关研究做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形成保护秃杉及其生存环境的良好氛围,使秃杉得到有效的保护,资源量得到持续增长,从而使生态环境也得到良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周政贤, 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张华海,张旋.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7.
[3]陈绍林.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原生种群生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02).
作者简介:谢镇国,本科学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研究方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及森林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