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和
《我的前半生》开播之时,马伊琍在微博上说,三十岁碰到夏琳,四十岁遇到子君。前半生的路上没有对错,唯有成长。此刻离上次饰演夏琳走红过去刚好十年了。十年里,她享受过人在巅峰的荣耀时刻,也尝到过被天下人笑话的尴尬时刻。但是,每一次经历都带给她全新的认识,也让观众和自己看到了那个最好的马伊琍。
介乎家庭与事业之间,介乎所要承担的勇敢与妥协、强硬与温柔之间,马伊琍演过的女人们是一个版本,而马伊琍自己,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版本。
三十岁碰到夏琳,四十岁遇到子君
马伊琍对事业的倦怠感在2008年的秋天悄然来临。
那年她32岁,主演的《奋斗》依然在各大卫视滚动播放,有了一场新鲜的婚姻,生了颇受关注的女儿。她把自己泡在家庭的蜜罐里,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好母乳喂养”的问题。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邀约,她觉得厌恶,认为这些人都在妨碍她做一个好妈妈。如是几个月,直到父亲来找她谈话。
“你是打算不工作了吗?”父亲问。
马伊琍反问:“怎么样?这样不是挺好的?”
“男人可以养你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但你信不信养到第五年的时候也会开始烦你,因为你不出去工作。”
马伊琍认为父亲偏激,但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她决定回到片场。就在重新工作的第一天,当她穿戴整齐站在熟悉的镜头前,当搭戏的男主演自然地叫她“老马”的那一瞬间,她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这辈子都无法割舍对表演的热爱。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马伊琍此番在《我的前半生》里饰演起罗子君的作可谓是手到擒来。不同于以往《中国式关系》和《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一出场便是自带气场的都市精英女性形象,剧中的罗子君需要经历生活的大悲大喜和大开大合才能成熟蜕变成光芒四射的职场女性。
这种复杂极致的变化,马伊琍表示非常过瘾:无论是在和老司机靳东、陈道明的对戏中,还是在演和袁泉的闺蜜情深,抑或是处理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关系中,甚至她在面对生活时绝望的眼泪更是被网友评为教科书级的哭戏。
过去十年,她诠释过的大部分女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奋斗》中,才华横溢的夏琳必须直面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并努力在恋人事业成功之后保持尊严;《婚姻保卫战》中,从贤妻良母走向事业强人的李梅,必须照顾女强男弱的夫妻关系,在“七年之痒”时以智慧博弈危机;而到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在大城市打拼被迫隐婚的潘芸则必须在爱情与利益之间作出自己的判断、选择和牺牲。
“这些女性在剧中呈现的价值观跟我的是一样的。”马伊琍依赖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创作角色,热衷于诠释那些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也希望自己能演出“我认为女人应该活出来的样子给大家看”。
在这些女人中,马伊琍認为最接近于她本人性格的是夏琳,十多年前,和夏琳同龄的马伊琍迷糊、轴,满身都是自以为豪的刺儿。相识十几年的好友、导演滕华涛用“大大咧咧”形容当时的她:“不能随便带出去见人。碰到哪个不喜欢的人,她说话特别直,大家容易尴尬。”
有一次他俩去一个酒吧,在门口遇到了高晓松和郑钧。高晓松向马伊琍介绍郑钧,马伊琍却没来由地说:“我不喜欢郑钧,我喜欢许巍。”高晓松赶紧打圆场:“我知道你喜欢许巍,但这是郑钧。”马伊琍还是重复那句话,过了好久,她才反应过来,问滕华涛:“刚刚你们的意思是,旁边那个人是郑钧?”
时至今日,自言“宽容已经及时到来”的马伊琍依然觉得,夏琳身上那种横冲直撞的劲儿是可贵的。“年轻的时候你不固执、不偏执,那要等到什么时候?等婚姻把你的棱角慢慢磨掉以后,你还想回过来,重过一遍?对不起,我觉得不应该这样。你年轻嘛,无知无畏无惧。”
抗争或者顺从,都是出于本心
马伊琍科班出身,一路顺风顺水。15岁开始在上海电视台做伴舞,17岁主演电影《刘海粟》,18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之后在电视剧《黑洞》、电影《西施眼》中担任重要角色,2002年又因《还珠格格之天上人间》中的夏紫薇一角为大众所熟知。她要强,很早就显示出非此即彼的拼劲儿。
“马伊琍不是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的人,不是什么事儿都必须摆在明面儿上的强势的人,但她心里有谱。”滕华涛说。
“她非常有主见。”沈严给出了相似的结论,“在她身上,外表的柔和内心的刚之间的反差是最最强烈的。”继《中国式关系》之后,他们二度合作,正在拍摄新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工作间隙,一圈人会在一起聊育儿话题。沈严观察到,遇到不同的育儿理念时,马伊琍虽然不争辩,但也不接话,一副坚持自我的神情。“肯定说不过她。”拥有两个孩子的父亲沈严笑道。
因为这种执拗,马伊琍很少被别人挟持,抗争或者顺从都是出于本心。
1990年代,中国电视剧产业刚刚兴起,香港班底的制作团队搬到内地之后依然保持着夜以继日的工作作风。马伊琍跟着剧组没完没了地拍戏,曾连续五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熬不住了,她就和其他几个主演联合起来反抗:早上不起床,谁早起谁就是叛徒——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是她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有内心快感的激烈反抗。
她更善于维稳。
在滕华涛眼中,马伊琍不是一个善变的、情绪化的女人。即便偶尔抱怨生活的焦虑,她也不会把大局面弄得更为混乱。“她不会说这件事情已经失控了,往什么极端走。她始终会有明确的方向。”
2008年之前,他曾嘲笑马伊琍是“可能把孩子弄丢了自己还不知道”的不靠谱女青年,可现在的马伊琍却让他放心、踏实。
这个自认为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女演员,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非常理智,以至于她极少有一惊一乍的时候。“我很少有觉得一件事失控的时候。通常遇到了,我都会告诉自己,绝对有解决的办法。”她信奉人的力量,信奉“试过之后才会发现没有干不了的事儿”。
《我的前半生》开播之时,马伊琍在微博上说,三十岁碰到夏琳,四十岁遇到子君。前半生的路上没有对错,唯有成长。众所周知,她曾面临和剧中罗子君同样的场景。丈夫婚外情消息见诸媒体头条,刚刚生完小女儿的马伊俐在大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观望中,淡定自如地发微博堵住悠悠之口: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甚至面对女性强权主义的指责,马伊琍都选择沉默。
2015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播出,远离观众视线的马伊琍重回大众视线中。剧中马伊琍饰演的潘芸果敢自信,光芒四射。此时,人们仿佛忘了那个一年前还是大家眼中可怜又过气的女演员。凭借着该剧超高的话题度和收视率,马伊琍成了坐稳现代都市剧第一女主的位置。
紧接着,作品《中国式关系》《剃刀边缘》轮番上映。那个一直标榜独立自主,坚持自我的马伊琍不断地将这样的态度通过作品表达出来,遇到棘手的事情时,马伊琍绝对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迅速在脑子里想出几种解决方案,客观分析每一种解决方式的利弊,然后衡量性价比、两害取其轻。
也是,这样的坚强勇敢的她,何需怀念过去,又何需畏惧将来呢?
和自己被迫让渡的隐私和平共处
入行20年,马伊琍在角色中经历了千变万化的境遇。为此,她失去了自由散漫的那部分人生。
有一次,女儿的同学托她递了一个本子,想让马伊琍签名。女儿问马伊琍:“他们说你是明星?”至今都对“明星”二字非常排斥的马伊琍向女儿解释:“我只是个演员。”“我觉得你走错了路,你看你到处被人家拍照片,我出去都要被人家拍照片,我觉得这样很不自由。”从小就知道在公共场合把头埋在妈妈肩头以防偷拍的女儿这样“批评”马伊琍。
“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这是你这个工作必须付出的一部分。”马伊琍说。她从小生活于上海的旧弄堂里,街头巷尾一吆喝,谁家来了客人、谁家煮了红烧肉,扑面而来的全是世俗生活的烟火气儿。马伊琍喜欢这种市井生活,现在一有机会回到弄堂里拍戏,她就会想方设法和周围的居民聊天。“这个才是生活当中需要的、对工作有益的东西。我要接触更多普通人,才能知道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
戴着帽子顺利地把自己藏在人群中、穿着人字拖在三亚的大排档吃海鲜、带着女儿去上海动物园野餐没被发现——敘述自己有限的成功经验时,马伊琍呈现出了整个采访中最眉飞色舞的情态:露着两颗虎牙,毫不掩饰那种“斗争胜利”的成就感。
在人们以放大镜观察公众人物的今天,马伊琍必须和自己被迫让渡的那部分隐私和平共处。
“你只能自己对自己做一个保护。”马伊琍说。她不介意被拍到赶飞机时随意的穿搭、窘迫的神情,但她坚决拒绝真人秀——既拒绝按照真人秀的剧本表演马伊琍,也拒绝将自己生活的细节昭告天下。她认为演员应当和观众保持距离感,而如果吃喝拉撒、过日子的事情全部搬到荧幕上,自己就会失去藏在角色中的那点神秘感。
“每个人都有隐私的权利。”马伊琍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做了母亲之后的她更愿意把时间分配给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公益事业。她关注母乳喂养的议题,关注艾滋病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发展。
介乎家庭与事业之间,介乎所要承担的勇敢与妥协、强硬与温柔之间,马伊琍演过的女人们是一个版本,而马伊琍自己,或许又是另外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