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涵 金哲 刘军
摘 要:该研究通过开展河流水质提升方案编制工作,对水质及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识别南京市某入江河流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在确保断面水质达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质提升实施路径及各阶段整治重点任务。
关键词:南京市;入江河流;水质;提升方案
中图分类号 X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088-03
Abstract: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iv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source status a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main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a branch of Yangtze river in Nanjing.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section, the implementation route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remediation of each stage focus on the task.
Key words:Nanjing city;Branch of Yangtze river;Water quality;Improvement program
1 M河水系概况
为严格落实江苏省及南京市“水十条”考核要求,实现断面水质目标,根据《关于做好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宁环委办〔2016〕26号)文件要求,对市考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应通过编制断面水质提升方案,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保障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该入江河流(以下简称M河)位于南京市西南部,上游为丘陵区,主流自东向西经T镇、M镇后于烈山汇入长江。沿线共有3条支流,分别为M支、T支及X支。支流平均河宽约10~20m,平均水深约2m;主流经人工开挖扩建,现状水面宽度约150~200m,平均水深约4m。干支流全长约7.2km,汇水面积1935hm2,径流量0.39m3/s。
2 M河水质现状
2.1 控制断面水质状况 根据《南京市“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M河水体水质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要求。自2016年起,区环保局对M河控制断面开展例行水质监测,监测指标为NH3-N、BOD5、CODMn、TP,监测频率每7d1次,取监测数据月均值,绘制各指标变化情况,见图1~图4。根据监测结果,M河控制断面水质指标中CODMn、NH3-N及TP均达到Ⅲ类水水质,BOD5波动明显存在超标现象。各项指标在平、丰水期(3—10月)明顯高于枯水期(11月至次年2月),表明降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对断面水质冲击较大。
2.2 支流水质状况 由于例行监测点位较为单一,未对M河上下游重点断面开展相关监测,难以有效反应全河段特别是支流水质变化情况。故在编制水质提升方案的过程中对M河上游3条入河支流开展补充水质监测,对牧龙河上游入河支流开展了补充水质监测,见表1。由监测结果可见,M河上游3条支流水质均超过Ⅲ类水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为BOD5和TP,表现为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支流污染较为严重,对M河主流及控制断面水质冲击较大。
3 M河污染源现状及主要水环境问题识别
3.1 M河污染源现状 一般来说,城镇河道污染源主要有点源、面源、内源3类。其中点源污染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面源污染主要为城镇地表径流,内源污染主要为底泥中污染物释放造成的二次污染。
3.1.1 点源污染 M河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T支上游及M支上游2个小型社区工业园,园区内企业主要为混凝土和建材企业,生产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绿化,职工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对M河水质造成影响。另外M河主流周边还存在一些零星点源,如旱厕、小型汽修、小餐饮等,也对M河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3.1.2 面源污染 M河上中游污染源呈现典型的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特性,主要污染源大致可分为农村生活污染、农田面源污染、农村渔业养殖污染3类。首先是农村生活污染,M河汇水范围内共有自然村12个,总户数647户,常住人口2394人,大部分村庄未建设污水集中或分散处理设施,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普遍直排,对河道水环境带来明显影响。其次为农田面源污染,经调查,该区域农田面积约为400hm2,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及随着雨水径流流入河道,给河道水质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下游控制断面的BOD5及TP等主要超标因子影响明显。另外,农村渔业养殖尤其是鱼塘换水期也对河道水质影响有一定贡献。
3.1.3 内源污染 河道内源污染主要为底泥污染。河道中的各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河道底质表层。积累在底泥表层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条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而重新进入水中,形成二次污染。
3.2 主要水环境问题识别
3.2.1 区域面源污染防治急需提升 根据现场调查和各项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断面水质波动的重要原因。必须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减少施用面积,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对水产养殖通过清洁养殖、自然放养、生态化改造(水生植物种养),减少饵料投放量,削减池塘养殖污染;对河塘进行定期清淤,清淤底泥必须严格收集处理,不得二次污染水体。整治区域内的畜禽养殖总体特征是养殖规模小,养殖户分散,要加强整治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监管。
3.2.2 污水处理设施滞后 由于M河干支流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不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基本直排或随着降雨混排入河,造成BOD5、TP等典型生活源入河量过大。要保证断面水质达标,必须加快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能力。同时,T支上游及M支上游2个小型社区工业园生活污水暂时也缺乏处理设施或设施暂未正常运行。必须加快相关工作,将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减少对河道水质的不良影响。
3.2.3 河道生态系统尚待完善 河道生态系统包括河流中的水生生物系统和河道护岸的生态。河道护岸带可以通过过滤、吸收、滞留等机械、化学和生物过程,使进入河道水体的径流污染物毒性减弱、污染程度降低。现场调查发现,M河道内水生植物不足,河道生态系统尚待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不足。由于缺少有效的初雨截留调蓄措施,大量地表径流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影响河道水质。
3.2.4 河道内源治理还要加强 M河上游河道自身的底泥淤積深度较小,但随着地势趋缓和污染物输入,造成下游河道及部分支流存在一定程度的内源污染。
4 M河水质提升实施路径及重点任务
4.1 M河水质提升实施路径 针对M河主要水环境问题,其水质提升实施路径如下:点源治理→生态恢复→农村生活源治理→农业面源削减以上路线按先后顺序进行,近期以点源治理及河道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为主,远期以农村生活源治理及农业面源削减为主。
4.2 M河水质提升重点任务
4.2.1 点源治理 本次整治点源治理重点针对2个社区工业园区开展。通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一级B标准后排放。
4.2.2 生态修复 通过河道生态系统构建、生物强化措施等生态工程建设,确保M河控制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水质标准。采用复合生态网箱生态修复技术,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并在系统内引入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鲢鳙等物种,加速微生物的繁殖及新陈代谢生理功能,利用反应池内存有的巨量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得以降解。
4.2.3 农村生活源治理 推进M河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开展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结合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措施,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农村生活源污染。
4.2.4 农业面源消减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进生态水产养殖,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1]南京市环委会.关于做好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的通知[Z].2016.
[2]环境保护部.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Z].201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