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妍
摘 要:该文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及其与县域经济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了影响绩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因素,最后提出土地结构优化后的维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重要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010-02
作为一种基本的物质生产资料,土地是开展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可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密切相关。我国人口数量众多,虽然多年前政府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由于基数过大,人口的数量一直不断增长,加上我国很多土地存在不合理的利用现象,造成了突出的人地矛盾等问题。因此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结构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作为核心内容,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1-2]。
绩溪县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的南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较高,为多山地区,温度相对于纬度相同的平原地区要低,降水偏多,光照资源偏少,年日照时数约1643.4h,日照百分率年均值为37%左右。土壤类型主要为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山地黄棕壤及少量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沼泽土等。几年来,绩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县域内的生产总值每年都以一定的比例范围增长,但也凸显除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突出表现在城市和农村发展失衡的问题上,需要从宏观上统筹做好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工作,积极突出“东向发展”、“一主两翼”和“三区一廊”的发展战略,使土地资源利用结构配置更为优化,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现结合绩溪县土地利用的实际,对其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做简单阐述。
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及其与县域经济的关系
1.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即将土地作为一项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其利用进行系统地重新设计、科学布局的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中最基本的即为多种层次、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同样的土地,若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就会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最终对土地利用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3]。
由于自然、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结构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种变化需要政府进行科学引导、适时控制,否则就是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失衡现象,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绩溪县土地结构的总体特点为多数为山地,耕地面积较少,且各区域分布不均匀,为了促进绩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优化配置土地利用的结构,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1.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与县域经济的关系 一是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必须将县域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作为依据,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地衔接起来。在优化配置一个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當地土地利用的类型及具体的利用情况,充分结合国家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大的政策思想,在保护基本耕地面积的基础上,严守政府在各类用地上下达的指标,在符合国家政策及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二是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驱动效果。土地利用结构与区域内经济发展互相促进,互为驱动因素。土地利用的结构在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通过限制不同土地类型的利用面积来确保土地的利用效率,形成的土地利用框架可有效抵御城区的不良扩张,层次分明地利用各种土地和发展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2 绩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县域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 2015年,根据“三大类、十二小类”的标准对绩溪县土地利用结构及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县域内土地总面积为110362.52hm2,其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分别为13091.99、6743.95、79782.86、1009.56、4069.06、1463.28、2246.94、1954.88hm2,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86%、6.11%、72.29%、0.91%、3.69%、1.33%、2.04%、1.77%。耕地中,水田、水浇地、旱地的面积分别占8.63%、0.01%、3.22%;园地中,果园、茶园、其他分别占1.86%、1.72%、2.53%,林地中,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分别占70.09%、1.16%、1.05%;草地面积中,没有天然、人工牧草地的分布,全部为其他类型的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分别占1.64%、1.84%、0.11%、0.09%;交通运输用地中,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分别占0.27%、0.67%、0.3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河流、湖泊、水库、坑塘、内陆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用地分别占1.00%、0.01%、0.07%、0.38%、0.30%、0.28%、0.02%;其他用地中,设施农业、田坎、裸地分别占0.02%、1.56%、0.19%。根据近几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分析可知,绩溪县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未利用地及农用地的面积逐年减少,而建筑用地逐渐增加。
2.2 县域未来生产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绩溪县近几年经济稳步增长,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及未来人口发展的预测,绩溪县土地利用的整体趋势还是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继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优化方向可放在对农村的宅基地进行整合,从而使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并提高农业用地的质量,确保耕地面积在安全范围内;根据土地利用的调查结果适时进行整治优化,不断盘活存量土地,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建设用地面积。
2.3 县域自身的环境及外围发展的环境 绩溪县的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天目山、黄山山脉的结合地带,境内的地貌复杂多样,兼有多种类型的土地类型,可以结合需要进行差别化利用。绩溪县是宣城市通往长三角地区的南大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绩溪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古城,还有“中国徽菜之乡”、“旅游经济强县”等称号,面临着多重发展机遇。此种背景下,绩溪县要抓住机遇,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必不可少。
3 土地结构优化后的维护措施
3.1 科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属于稀缺资源,面积有限,需要结合实际科学配置,如果一个区域内的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的比例都得到确定,则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大致框架即初步形成。绩溪县为农业大县,有“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的称号,土地利用结构中要确保耕地面积,为粮食生产的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因此绩溪县需要结合境内土地利用的现状、经济发展的需求等多种因素作出长远规划,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中第三产业的比重。
3.2 促进县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 利用绩溪县的资源优势,建立生态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对管理、技术等进行不断的完善、优化,使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构建起结构、功能较为完善的生态发展模式,为县域生态的安全、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绩溪县作为生态示范区(2004年验收通过考核),近年来通过建设,县域内的生态系统破坏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逐渐恢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生态功能。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土地的利用结构,为区域内生态安全、经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3]。
3.3 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结构监督体系 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之后,为了保障其后期不会发生随意变更,要建立起完善的土地利用方面的监督体系,积极引入新科技,在土地利用方面建立起预警预测机制。每年对土地利用及变更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做好违规用地情况的监督,并通过网络、报栏等向社会公开。针对土地利用结构中的违规变更,要及时干预,为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绩溪县土地管理局. 绩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EB/OL].http://www.tuliu.com/read-31217.html.2016-06-03.
[2]周明助.“聚土地”:绩溪土地流转探新路[J].中国土地,2014 (5):10-11.
[3]温喜棉.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分析——以绩溪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3(8):468-490.
[4]黄丽娜.县域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集中利用对策——以绩溪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2(14):9-10.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