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悦学校校长高薇
——只做有感情的教育

2017-08-08 12:04孙习涵
教育家 2017年25期
关键词:校长智慧家长

文|本刊记者 孙习涵

北京天悦学校校长高薇
——只做有感情的教育

文|本刊记者 孙习涵

高薇,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获澳大利亚弗林德斯教育学硕士学位,并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校长高级管理研修班结业证书。

先后在北京多所公办、民办学校担任主任、校长、总校长等职务,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北京天悦学校校长;近年被评为北京市民办中小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家庭教育激励计划卓越人物,2013年荣获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中国教育产业领军人物金狐奖,2014年荣获新浪“中国教育盛典”教育行业领军人物奖,2015年荣获中国杰出贡献教育人物奖。

第一次见到高薇,很难不被她身上一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温婉智慧,在话语间又时而透出点少女般的俏皮和天真。而在这张面孔的背后是她二十多年丰厚的从教经历——纵贯语文教师、教学主任、副校长、校长位置,历任三所民办国际学校的校长。

“母性”几乎是所有人见到她的直观感受,这既包括孩子,也包括老师和家长。这些年,很多家长坐在高薇的对面和她交谈之后,就觉得把孩子交给她很放心。“可能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我所说的事,还有我言语背后的情感。”高薇说。

在很多教师眼中,高薇对于他们的工作极为严苛,但对于他们的个人关怀同样无微不至。这二者相合,正凸显了高薇身上作为职业校长的干净和纯粹:对事,她臻于完美;对人,她至暖至诚。

去年九月,高薇开始着手筹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的北京市天悦学校,这所学校将在今年九月开学。

开学之前,天悦学校举办了多场学生家长见面会,面对不同文化底蕴的学生家长,高薇好像回到了2006年,那时她作为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的创校校长,多次与前来咨询的中国学生家长面谈,很多家长被高薇的教育设计和育人理想打动。那一年,第一批家长因信任高薇,将四十多个孩子放心地交到她的手中。

在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起的今日,高薇认为天悦学校的首要目标是培育有中国根基、全球视野的人才,天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打造基于人的终生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

教育,智慧和意志兼具

二十多年国际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让高薇敏锐察觉到了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变化。

“十年前,家长只是单一为了让孩子出国,而最近四五年来,家长群体的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家长更在乎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高薇说。

在天悦学校,高薇和她的团队提出了“智慧和意志圆满发展”的愿景。

用高薇的话来说,这是从培养学生拥有人类最重要的“五种智慧组合”入手,形成学生发展文化中的DNA,把孩子们培养成为优秀创新人才,鼓励孩子们在秉持尊重、良好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基础上自由表达,教给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梦想和潜力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如何培育梦想、战胜困难和挫折,帮助孩子们找到以后的使命和目标。

这五种智慧包括:学习、记忆和获取新知识的智慧;务实、推理、秩序和应用的智慧;平衡、安乐、道德、和谐的智慧;仁慈、合作、领导和决意的智慧;创造、成长和再生的智慧。

过去,高薇一直很重视学生在学术上的成长,但及至办天悦学校,她发现这个追求和教育本真的高度相去甚远。而“智慧和意志圆满发展”则落到了人的维度上,与人的终生成长休戚相关。

实现这一愿景的根基是一个原始知识量的积累,这是智慧的基础。在有了一定知识和方法之后再上升到团队协作以及如何扮演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最终抵达个人成长的巅峰,即拥有创造和再生的智慧。

“五组智慧是相辅相成、递进关系的,前一种智慧是后一种的沉淀,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拼图关系。”高薇强调。

为了让学生获得这样五种智慧,高薇需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环境。例如,学校举行美术展和音乐会的时候,学生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特长,更要亲自对活动进行组织和筹备。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平衡智慧、团队协作智慧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创造的智慧是高薇尤为看重的,她常在和团队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在学校开办科学日,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阐释和积累,还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艺术日则要通过特别聚焦的主题性活动来挖掘学生的艺术智慧。

而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意志也得到了强化和锻炼,比如在团队当中扮演领导角色的时候,意志品质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个领导得具备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脏,即使别人受挫你也不能消极,必须保持乐观,带着团队往前走。”立于个人的位置上,高薇笑言道。

高薇特别推崇这样一句话“人真正的学习,不是在过往的经历中学习,而是在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中学习。”所以,她设想的未来情境是,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都能对五组智慧进行自我评估,在不断的反思中令这些智慧植根在他们的头脑中。

“内心的体悟远远高于他人的指点。”高薇说。

如今,北京天悦学校与英国伊顿公学达成了四项合作,内容包括“教师综合培训、中学生领导力课程及在线课程的引进、学生赴伊顿公学夏令营游学”。天悦学校的“五种智慧”借助学生领导力等综合课程,得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提升,培养更适应未来世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人生,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倘若追本溯源,高薇与教育的机缘要从她初中时代谈起。彼时,有多位老师都深得高薇的喜爱。她犹记得一回,数学老师反复讲述一道题,全班仍有半数人没听懂,她申请用自己的理解给全班学生复述一遍,这回所有人都听懂了。事后,数学老师当众给了高薇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仿佛有一颗种子埋进了高薇的内心深处“那时候我隐约觉得自己有做老师的天分。”

高薇初中毕业那年,恰逢北京第三师范学校招收第一届中文大专班的学生。高薇是那一年学校的中考状元,以她的成绩本可以选择一所重点高中将来上大学,但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她最终选择报名了这个师范类的大专班。

当年,《北京青年报》对高薇的这次抉择做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热议,因为在那时,待遇偏低的教师职业普遍不是“优等生”的选择。

如今回想起来,她觉得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安排,命运驱使着她走上教育这条路。

当然,高薇所接受的教育也并非是完美的,多年以来,体育一直是她内心的一道缺憾。因为从小父母对她过分爱护,导致高薇对于很多运动缺乏胆量。而初中的体育老师并未对高薇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这让高薇更为厌恶体育。

自身体育短板的存在让如今的她尤为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只要有资源,她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方面采用“上不封顶”的策略,帮助每个孩子拥有一两项终生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

而个人的经历让高薇意识到,充分了解一个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多年以来,她始终坚持的一件事是身体力行引导教师去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指引他走向适合于自己的道路。在她看来,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一见到孩子就要发自心底地觉得对他有一种做家长的责任,你和他之间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关联。”一旦有了这样一份心,老师就容易发现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在民办国际化学校,师资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面对多个跨领域的教师。为了让教师对一个孩子有充分的了解,高薇经常组织几个跨学科的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团队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对孩子的看法,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和优势点。

对于这样的团体讨论,高薇要求管理团队去做更精细化的设计,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既能交流孩子的信息,又能够保护孩子的隐私。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为他们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在她曾担任十年校长的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有一个孩子,她被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录取。这个孩子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画画,但并未脱颖而出。逐渐的,高薇和她的团队发现这个孩子的创作比其他孩子更有思想,更有高度,于是他们和家长沟通之后决定为这个孩子规划学习艺术的道路。

在高薇眼里,这个孩子于高中时代就已经突破了艺术的范畴,她组织成年艺术家和热爱创作的孩子筹办了一次公益艺术展,所得的钱全部捐给打工子弟基金会。她每个月都会做一份财务报表,面向社会公开。“她已经以艺术为形式在尽社会责任,做成了NGO(非政府组织),超越了艺术本身。”

对于生涯规划这件事,高薇的观点是不必刻意,何况每个人的职业目标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从他的天性、兴趣和优势出发,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储备直至水到渠成。“我们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沉淀下一件他愿意为之付出激情,不怕辛苦,始终垂直攀登的事儿就够了。”

管理,百术不如一诚

相比教学和决策,高薇更为人称道的还是她的管理智慧。

一位老师对第一次来学校应聘的场景记忆犹新,她原以为高薇会像其他领导要她证明如何能胜任这份工作,但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高薇问得最多的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在那次面试结束后,虽然收到多份邀请,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薇的学校。

类似的故事在海嘉和天悦的员工身上不胜枚举。一年前,当高薇开始筹建天悦的时候,多位管理高层和数十位员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随,很难说不和高薇极尽温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关。

高薇从来不用简单的聘用制来定义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说我给你发了工资你就必须尽到一些义务,还不能提要求。”在学校,很多员工都没能想到的事情高薇却先替他们想到了,例如子女的职业规划。学校有一位员工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极具天分,高薇觉得他的综合情况更适合于去周边的一所国际学校,于是替这个孩子联系这所更适合发展他艺术才华的学校。

在校长的位置上,高薇自比为一个大家长,对学生如此,对教师同样如此。对年轻教师,她关怀成长;对年长的教师,她更多地关注健康、情绪以及个人价值的彰显。

相比对于员工需求的人性化关怀,对于工作,高薇有一种类似“完美主义”的执着。在很多年轻员工眼中已近乎完美的工作高薇仍然能挑出诸多的问题,并且以她的专业素养最终令人心服口服。正是源于这点,很多跟随高薇多年的员工无一例外将高薇视作导师和榜样。在她的感染之下,整个团队逐渐形成了一种高标准的工作文化。

回望高薇个人的职业成长经历,就如同一段“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1991年,高薇被分配到北京芳草地小学。在学校里,高薇得到了校长的器重,被收为徒弟。这之后,她成长飞速,两年时间就成为朝阳区的兼职教研员,5年之后,26的岁她就被提拔成为语文部主任,一年之后,校长又让她担任学校国际部主任。当年,在一所公立学校,二十多岁的年轻教师能得到如此提拔的是凤毛麟角。

毕业季,高校长与曾经一起相处了十年的孩子们话别。她说:只希望,未来的你们,在继续成长的道路上,不忘曾经的伙伴;在不断收获的喜悦中,不忘最初的梦想。未来,无论身处何地,总有一种声音和力量在支持着、鼓励着你们。

“我自己的成长感恩于我的伯乐,那我也应该成为别人的伯乐和导师。”芳草地小学的传奇履历让高薇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论在哪一所学校,她都给予新人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性,鞭策他们快速成长。对所有刚入职的年轻员工,她都提出了一个成长限定周期:“我都要求他们最短三年、最长五年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脱颖而出。”

对每一个新人,高薇都习惯于先想象成一个完美的人。在初次用人的时候,她无条件地相信他在任何领域都能做好,因此她给每个新人都提供尝试不同岗位工作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新人的优势和不足就逐步落入了高薇的慧眼,她得以重新调整他们的角色定位,规划他们的职业方向。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带有色眼镜的用人方式,高薇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效能。

高薇认为自己的管理并无一定模式可循,渗透于其中的是真诚。“百术不如一诚,真诚到了,方法就有了,智慧也有了,效果也就有了。”

如今,高薇身边的同事常用“不怒自威”这个词评价她,她欣然接受。“她们对我心存敬畏,但同时也知道我骨子里是个善良、慈悲的人。”

校长,国际理解能力不可少

国际学校意味着中西方两种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和交融。在高薇亲历过的国际化学校,中国和外籍教师各占一半的数量,思维方式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兼具中西方教育背景,又在这样一种多元价值的环境中浸润多年,高薇已然拥有一种平衡的智慧。

国际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核心的命题。无论是海嘉还是即将开学的天悦,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拥有着本土家庭背景的中国学生。基于这个前提,高薇认为,培养一个具有民族优势的中国人是第一层目标,这其中便包括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尊严和传统素养。

因此,在高薇的办学中,中文及传统文学类的课程是与其他国际课程同等重要的存在。这其中,她尤为看中渗透着中国哲学思想的传统文化,例如《道德经》、《论语》等。在有了中国人的内核之后,第二层目标便是培养具有全球观的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是狭隘的,而是开放包容的,能够具备国际理解之心。

“当一个人立于世界的时候,越是包容,能够吸纳外界的文化和信息,越是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高薇强调。

因此,国际课程不是简单的教学,高薇要求学校的外教能够将西方文化中的精粹潜移默化地通过每天的教学传递给孩子,渗透在孩子的骨髓当中。

在高薇看来,让孩子从小接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精髓的碰撞洗礼对他们智慧地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多年来,高薇如同一个使者,斡旋于国际学校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时刻展示着自己纯熟的国际理解能力。

西方教育在一些操作方式上并不适合于中国的文化和国情。高薇曾经发现有一些外教会将课堂上特别顽皮的孩子请到教室外面或某个角落罚站反思,因为西方的理念忌讳个人对公共造成干扰。但这个措施对于学生未必是安全和有效的,而且最新的中国政策不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罚站。为此,高薇和外教进行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方式需要适度和安全。

有时候,外教为了庆祝自己国家的重要节日会向高薇请求休假或者提早下班。高薇首先会表达理解,然后和他们沟通,以符合公平性和以学生的学习为优先考虑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如此一来,即便高薇最终表示反对,但外教们总是能够欣然接受。

一方面是让外教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高薇也要让中国家长理解西方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因为一旦孩子走向世界,他们也必须理解和融入当地的文化。”譬如,西方学校对学生违反纪律有明确的规定,当学生屡次违背纪律的时候,家长需要将孩子领回家停课反思两天。这种方式在中国家长看来是难以接受的。

为此,高薇需要反复给家长做培训、沟通,让他们理解在西方文化中,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是极其重要的,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跨文化的理解沟通是双语国际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你需要贯通东西方,又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相互说服对方。”高薇认为,在当下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趋势下,能够驾驭这种能力的学校管理者依然是极度缺乏的。

挑战,存在也不存在

从毕业至今,高薇经历了四所学校,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创校校长,从公办体制走到了民办教育。每一次转折的纠结和压力于现在的她而言早已是云淡风轻的过往。但若以今天天悦创校校长的身份看,十多年前与海嘉的相遇可以算得上是她步向职业巅峰的转折。

2006年,高薇受邀担任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校长,彼时的她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做一所创校学校的校长,“因为不管是做民办学校的积累还是双语教育的成熟度都不够。”即便如此,高薇必须迎难而上。在顺义区后沙峪一片尚未完工的建筑工地旁,她的内心完成了一次突破和自我认定。

在当时颇为荒凉的后沙峪筹建一所国际学校,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堆,很多筹备阶段的工作在同时运行,包括招生,管理者必须全面照顾每一个环节。

身为校长,每天都有新难题来找高薇,她要协调,要在短时间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要确保“各方满意”。而最让高薇感到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保证等信息传播出去,打造起学校的文化品牌,并为家长、学生和学校教职员工树立信心。

在很多跟随高薇一路走来的员工眼里,高薇自我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她敢于去尝试以前从未尝试过的事情,努力让自己变得无所不能,无懈可击。

就这样,高薇在海嘉学校连续做了十年校长、总校长,从“一无所有”到桃李满园再到集团化办学,从最初的四十四名学生,到后来的学生逾千。

回想起来,这些看似复杂的事情似乎并未对高薇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挑战,相比这些,她觉得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内心。“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在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不能应对。”

在海嘉,高薇曾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学校的一位外教因为酒驾出了车祸,受了重伤被送进医院。高薇在悲恸之余,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时我好像就看见学校一百多个外教正在盯着我,看我这个中国人如何对待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

她第一时间尽最大努力抢救这个外教,让外教团队看到她在这件事情上的全力以赴,同时还与政府部门和媒体进行汇报和公关,另外她还让心理辅导老师入驻学校,对这位外教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那两周时间,高薇精神高度紧张,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最终圆满地处理了这件事情。

尘埃落定之后,高薇发现自己的心智成长了很多,在对于危机的驾驭上,她拥有了由衷的自信。之后,无论遇见怎样的事情她都能够保持淡定,从容应对。去年,天悦的建校好似对十年前海嘉的昨日重现,但如今的高薇早已能游刃有余。

年轻时的高薇执着于自己,自己的缺陷、追求和成长。但随着岁月和人生的沉淀,现在的高薇想得更多的是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在学校,老师跟随着你,他们能从你这里收获什么呢?尚未见过学校的家长愿意把孩子交给你,你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对于教育,高薇还有着纯然的梦想,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办一所规划不大的小学校,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去做更加精细化的设计,更加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也许等我退休之后,我想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说着这话,高薇笑了,好像面对着自己,也像面对着自己最爱的教育。

猜你喜欢
校长智慧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家长请吃药Ⅱ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