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罗胡英,林振景
(河北农业大学 海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3)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地图的构建
李志伟,罗胡英,林振景
(河北农业大学 海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3)
以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围绕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学科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总结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八大核心能力,形成由专业说明、毕业生就业方向图、课程结构、课程路径图、课程时序图和课程分析图构成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地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业,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地图;专业核心能力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7.0072
最早流行于欧美国家的课程地图因其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清晰的学习路径及直观的表现方式,近年来被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和重视,尤其在台湾地区,课程地图已经在许多高校开始实施,但在我国大陆的高等院校中,课程地图的构建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尚没有哪所高校构建并实施实质性的课程地图[1-5]。课程地图是通过课程规划为学生规划、指引未来升学与就业的方向,让学生明晰所学的课程与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便于学生制定自我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河北农业大学在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中要求各个专业制定课程地图,以带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本科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在剖析该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该专业的课程地图,以期搭建一个教与学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课程地图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欧美国家的课程专家提出[3]。其实质就是一种教学工具,即以一个专业为基本单位,用模型或图、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课程架构,展示课程之间以及课程要素之间的关联,为学生大学四年的学程规划路径、指引方向[6]。课程地图具有多种功能:首先是一个可视化的课程教与学的工具,能够直观的展示出一所高校或专业的课程安排状况,是人才培养的蓝图;其次对于不同使用群体,课程地图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功能:对于学生,课程地图可以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大学四年所修课程的学习路线图,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规划、选择所修课程,让学生明晰所选择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哪种核心能力、哪种职业发展相对应;对于教师,课程地图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科群的相对位置,更能在该课程中突显其专业性,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配合课程教学;对于教学管理者,在制订和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方面,课程地图可以提供有效的依据,有助于教学管理者宏观地审视各个专业教学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更加合理配置资源和组织教学活动,为课程资源整合提供参考依据;对学校而言,课程地图便于审视所有课程的分布情况,实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更好地梳理各课程与核心能力的对应关系,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达到所制定的学科标准。
一个完整的课程地图包括专业说明、课程结构、课程路径图、课程分析图等内容[3]。本文以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为宗旨,初步构建该专业课程地图。
(一)专业说明
专业说明是通过对专业情况的简介,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的、初步的认识,因此专业说明必须要清楚地呈现出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等,彰显专业特点。
根据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环境科学专业说明如下: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系统地识别、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工作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7,8],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专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数据收集处理能力,环境问题认知及调查能力,环境监测分析能力,环境管理评价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分析能力,污染治理及设施运营维护能力。以上这8种核心能力是构建课程地图的基础。
(二)毕业生就业方向
参考近年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9,10],基于该专业核心能力,本文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成3个方面,分别是监测分析、管理评价和污染治理,其对应的行业及岗位职责如图1所示。
图1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示意图
根据分析确定的就业方向,以雷达图的方式,确定出在每个就业方向上,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以环境监测分析就业方向为例,构建了该方向专业核心能力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4个同心圆构成的雷达图,从圆心向外分别代表了解、掌握、重点掌握和熟练运用4种不同的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程度。利用核心能力雷达分布图可以清晰地评价各就业方向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综合不同就业方向的能力要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学生也可以明确不同发展方向上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缩小就业目标与自己具备的核心能力之间的差距。
图2 环境监测分析就业方向核心能力分布示意图
(三)课程结构
规划课程路径图之前,构建课程结构是基础。课程结构构建首先需要充分分析专业特色,结合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综合考虑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梳理知识结构,对所需课程进行统筹规划。
确定课程属性是规划课程结构的前提。环境科学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有机融合交叉而成的学科体系,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领域。由于环境科学专业具有交叉性的学科特点,根据学校要求,本文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划分课程属性,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和学科拓展课。其中专业拓展课以就业方向为导向,分为3个知识模块,即监测分析模块、管理评价模块和污染治理模块,是为满足学生不同就业意愿和行业需要而设置的应用型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和就业意愿,结合课程属性,选择相应的课程,形成适合自己需要的完整的课程结构。
(四)课程路径图
图3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路径图
将课程结构和学生就业方向用路径的方式联系起来就形成了课程路径图,其可以直观地从知识和发展的角度勾勒出课程间的联系及课程与就业方向之间的关系,如图3。课程路径图反映环境科学专业四年所学习的全部课程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该专业课程划分为4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拓展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其中通识必修课分为外语、体育、两课、计算机和素质教育5个部分;学科平台课分为数学基础、化学基础和信息技术3部分;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环节;拓展教育课分为专业拓展课和学科拓展课,其中专业拓展课是学生在高年级时按照本专业凝练的监测分析、管理评价和污染治理3个特色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路径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学习路径;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根据课程的分布情况及衔接关系,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内容。
(五)课程时序图
根据课程路径图和知识的衔接关系,还需要在时间上对课程进行规划安排,即构建课程时序图。课程时序图犹如时间轴向学生展示每个学期的课程,见图4。学生根据课程时序图和课程路径图,除了能够了解不同课程间的相互关系,还能够知道每门课程的开设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
图4 课程时序图
(六)课程分析图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同课程培养的专业核心能力有所不同,有些课程倾向于理论分析,有些课程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更清晰地体现各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分析图就成为了一种直接、有效的呈现方式。课程分析图是课程地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由课程能力指标图和课程学习方式图组成。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构建了该课程的能力指标图,如图5所示。由课程能力指标图,使学生可以结合就业方向核心能力要求,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同时也利于教师不断调整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以满足核心能力培养需要。
图5 课程能力指标图
虽然课程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涯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课程地图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课程地图的构建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理想的课程地图应该能够让学生根据意愿选择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明晰所需的专业核心能力,能够根据课程地图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统筹规划自己的学习,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即课程地图应该突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路径。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考研学生比例不断升高,课程地图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路径选择的需求,特别是在就业岗位和相应专业能力细化方面,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个体规划性化发展路径的需求。当前所构建的课程地图主要是针对某个专业进行的,没有整合全校课程资源,尚不能实现专业课程地图与通识教育课程地图有机融合,无法形成一个连贯、层次分明、纵向连接、横向整合的系统的全校课程地图,与实现全校课程地图的网络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与实践。
[1] 柯晓玲.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2] 崔发周.台湾技职院校课程地图对高职课程改革的启示——基于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的案例分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9(3):25-27.
[3] 董文娜,巩建闽.课程地图是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56-64.
[4] 李浩.三亚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地图建设探析[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64-67.
[5] 吴国瑞,田秀萍,杨正宏.课程地图规划建置之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3):1-8.
[6] 王龙菲,于洁,王晓鸣,等.开放大学课程地图构建方法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6,20(1):23-28.
[7] 杨芳,颜世发.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11(4):48-50.
[8] 崔力拓,李志伟.高职环保类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开发[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3):77-79.
[9] 赵力,蒋慧,姚红.新形势下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s1):3-7.
[10] 李志伟,郑辉,林振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构建——以环境科学专业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4):93-97.
(编辑:杨建肖)
2016-12-23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GH171062);河北农业大学第九批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YB14);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编号:GJXH2015-89)。
李志伟(1975-),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642
A
1008-6927(2017)03-00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