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晴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对“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为“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带来支持。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表现进行简要分析,之后对解决“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对策予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教师的重要目标。从初中生的心智发育水平角度来看,“学困生”的出现与他们在学习中存在学习障碍有着直接关系,为了能够改变“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做好对“学困生”学习障碍的解决对策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表现
1.知识基础薄弱
知识基础薄弱是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因为缺少良好的知识储备,这使得他们会因为缺少旧知识的支持而学不懂新知识,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随着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学习问题表现越突出,进而产生学生的厌学、偏科心理,形成了“学困生”。
2.知识架构不清
数学作为一项科学学科,其知识是具有紧密关联性的。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补充知识,来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添砖加瓦”,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为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应用带来支持。但从“学困生”的实际学习表现来看,他们的数学知识架构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一些不足或架构不清的情况,以至于在学习时无法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关联性,无法进行知识归类,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造成了“学困生”的出现。
3.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不够透彻,加上小学数学基础没有打好,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初中数学学习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畏難心理,进而导致自己的学习动力降低,学习兴趣不足的情况,最终让自己成为“学困生”。
二、解决“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对策
1.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作为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其在解决“学困生”学习障碍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考试来对学生实际数学学习能力进行评估,然后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其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符的数学知识,以此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以课后作业布置为例,作业题题目为:对于反比例函数y=■(k≠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B.点(k,k)在它的图象上
C.它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D.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这道作业题是一个典型的“4选1”选择题,但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他们只需要在C、D两个选项中进行“2选1”,以此来降低“学困生”的解题难度,为增强他们的反比例函数知识学习带来支持。
2.做好自信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自信,对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畏难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教师就必须要先做好对他们的学习自信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困生”回答一些难度较低的课堂问题,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对其予以言语上的鼓励,并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逐渐找回丢失的学习自信,为实现对他们的有效转化打下基础。
3.给予心理关爱
给予“学困生”心理关爱是教师所必需要做的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学困生”关爱,让他们感受和意识到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关心,避免他们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例如,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主动地去询问学生是不是遇到了困难,然后通过合理的教学指导,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以此来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在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实现对他们的有效转化,让学生能够从“学困生”的角色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真正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求知者。
综上所述,做好对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分析,找到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辅助者,其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数学学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为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无“学困生”的目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初中数学“优生”与“学困生”教学策略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蒋秀娥.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策略指导[J].新课程(中学),2010(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