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年
摘 要: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大多集中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上。而文学综合能力积累,尤其是通过名著的阅读,提高自己语文水平的机会和时间略显不足。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激发并给予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时间,使他们能够在名著的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语文教学
在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名著供其阅读,并通过科学、合理、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现存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建议。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现存问题
1.缺乏阅读时间
初中生课业负担相较于小学阶段更重,因此日常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放到了知识的学习和应试技巧的掌握上。又因为中考不像高考那样可以复读重考,所以在很多地区,中考的压力更甚于高考,这直接导致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中考知识的复习中。因此,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课外活动,更不要说名著阅读了。
2.没有阅读兴趣
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给自己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因此,内涵较浅但是通俗易懂、幽默轻松的读物更会受到初中生的青睐。相比之下,名著的文字较多、人物和逻辑关系复杂、思想厚重严肃,很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疲倦和距离感。加之名著的故事内容相较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基督山伯爵》的故事背景是近代法国高层社会,《平凡的世界》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陕北农村的环境背景而写,通常让学生感到陌生、晦涩难懂,因此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自然会大大降低。
3.选择方向迷失
有的初中生对于名著的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也希望在经典著作中选出自己的最爱。可是当前的名著书目并不在少数。比如,仅近代欧美的著名小说就有《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简·爱》《悲惨世界》《乱世佳人》《老人与海》等众多作品,学生很容易在花样繁多的名著中迷失方向。既怕选择的名著自己没兴趣,又怕错过优秀的名著。而在咨询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和教师会因为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让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之上。久而久之,学生无法获得方向的指引,便会失去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4.缺少专业指导
因为名著相对而言内容更加深厚,加上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比较少,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必要的指引。笔者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抱怨,完全看不懂《水浒传》中打打杀杀的场面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红楼梦》里全是儿女情长和衣食住行,怎么会成为经典?而面对众多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和家长或没有精力、或没有能力为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细致入微的专业指导,这也是造成学生放弃阅读名著的原因之一。
5.功利性质过强
阅读名著对于初中生的帮助不言而喻,但是这必须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动机和能力之上而进行的阅读。现在个别地区和教师为了推动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强行将具体的名著阅读内容设置到考试大纲中,或者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后必须写读后感。对此,无论该名著学生自己是否喜欢,也只能为了完成考试要求,或能写得出读后感而进行阅读。也有的教师为了达到中考的考纲要求,将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逻辑、个别选段整理归纳之后并辅以标准化例题讲解给学生进行“集训”。这种功利化的名著阅读非但无法让学生享受名著的文学美感、获得人文积累,反而会伤害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无益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二、初中生名著阅读问题解决建议
1.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提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一旦对于文学作品拥有兴趣,就会在兴趣的激励下获得阅读的热情和动机,从而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并能将自己的情感有意识地代入作品中,使其在这种内在动机的推动下提高阅读的效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有效、深入地进行名著阅读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前提条件。
(1)教师可以以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比如,在讲解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鲁迅的儿时生活远不止这样,还有更多的酸甜苦辣充满了他的生活。不管是为了得到一本《山海经》而收获了一场意外的惊喜,还是看到巫医给自己的父亲治病时发生的离奇意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鲁迅的这些离奇和惊喜会产生很强烈的兴趣,教师据此推荐《朝花夕拾》让学生阅读,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为切入点激發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现在很多学生都在玩网游“真三国无双”,并且对其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借此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人物性格和各场战役背后的故事,教师甚至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也许可以从《三国演义》找到通关和克敌制胜的好方法。”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会对《三国演义》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并且阅读的效率也能得到提高,达到有效的文学积累。
2.利用问题进行指引
这是一种全新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无论名著的内容有多么庞杂、人物关系和逻辑线索多么复杂,都会集中于一个核心的中心思想,并且通过事件的发展、人物的言行思想和故事的结局来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思想、想要表达的核心目的。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把握推荐名著的核心思想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总结归纳出一个大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个问题解决的思路中进行名著的深入阅读,从而达到名著阅读和解决问题的双重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教师可以把对名著的深层次阅读(海伦·凯勒的思想性格)通过问题化处理,让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和问题的解决。比如“海伦·凯勒一生追求的是什么?并从小说中给出相应的语句加以批注,进行印证。”这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有目的地、更具深度地对名著进行阅读。
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制造认知冲突等方式布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例如,在推荐《骆驼祥子》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军阀割据时代的草根阶级怎样拥有他们的“三起三落”,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三起”和“三落”分别进行标注和记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悬念中进行有效和深入的名著阅读。
3.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
由于名著的篇幅、内容原因,学生需要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获得阅读名著的时间保证。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下,教师需要适当减少机械性作业的布置,从而给学生一定的个人时间进行名著的阅读。按照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时间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制订完全自主化的阅读计划,获得时间进行阅读。另外,当遇到周末和小长假时,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阅读的时间。当然,教师也应当告知学生进行必要的劳逸结合,建议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2)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每学年的寒暑假,让学生在这个时间进行整部名著的阅读。一般在假期开始之前,学生就对阅读书目进行确定,并预先对内容实现初步了解。由于寒假时间较短,并且过年期间很多学生需要走亲访友,因此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短小精悍并且容易理解的名著让学生阅读,比如《边城》《小王子》《羊脂球》等;而在暑假时间,可以推荐一些字数较多、内容较为深厚的名著让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平凡的世界》《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具体情况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具体安排。
4.实现名著理解指导
对于学生读不懂名著的问题,教师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名著中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语言特点、事件发展原因和其他细节问题。教师无需对全文进行详细的指导,而是进行方向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传授,让学生通过触类旁通了解整部名著的内涵。比如,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很多学生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心理特征无法获得精准理解,从而导致无法读懂其他的文章内容。对此,教师可以以其中的《五猖会》为重点研究对象,为学生阐述鲁迅笔下的封建制度本质,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提高认识,实现有效阅读。
5.多元活动实现提升
阅读名著是一种个人行为,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积极性也会产生差异。假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开展多元化的读书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带动下相互学习和影响,并在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活动中对名著拥有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气氛,拥有阅读的动力和目的。不仅如此,将具有对抗或竞赛性质的活动融入其中,学生还能感受到阅读名著带给自己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学习的自信,以及读书和学习的原动力。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读名著,对其具体内容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在针锋相对中实现对名著的深入研读,并实现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辩论“孙悟空是英雄还是祸害”;而在阅读《海底两万里》后,可以开展题为“尼摩船长征服自然是对人类的贡献还是对自然的破坏”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引经据典,气氛活跃,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名著阅读效果。
总之,名著阅读绝非朝夕之功。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运用科学、合理、多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范围,使其在浩瀚的文学之海里畅游,实现人文和艺术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吕建.初中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4(11).
[2]赵红娟.初中语文名著閱读教学的反思[J].语文天地(高中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