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型农民的鱼菜共生农场

2017-08-07 14:39闽西新闻网
农家之友 2017年7期
关键词:鱼菜种地共生

“90后”新型农民的鱼菜共生农场

社会上有一说法:“50后无力种地,60后勉强种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而出生于1992年的福建漳平小伙杨志航却偏偏发现了种地的乐趣,并于去年10月到厦门创业,创建了“蔬小鱼”鱼菜共生生态农场,成为一名“90后”新型农民。

这个坐落在美丽的天竺山下的农场占地4亩,有6个大棚,目前主要养殖鲫鱼、鲤鱼和罗非鱼,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和丝瓜等8种瓜果蔬菜,主要供应给周边农家乐。因为鱼菜共生系统的易操作易推广,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对此表示兴趣,并同杨志航达成了合作协议。

放弃出国想种地

2014年,杨志航大学毕业后,原本按父母期望,应该去澳洲继续学习国际贸易,然后回国找份安稳的工作,但他想创业,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他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年轻人不种地”的现状会导致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从事农业的人却越来越少,新型农业势必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他十分看好新型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鱼菜共生系统

他先到上海,在一家种植水稻的农场学习“自然农法”。在三四个月的学习后,他发现这种种植方式很辛苦,并不是未来能让年轻人接受的种植方式。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鱼菜共生,觉得很有发展前途。于是他上网搜集资料、学习知识,并于2014年底回到漳平的家中,在阳台尝试搭建鱼菜共生的小型系统,并试验成功,这无疑加强了他继续研究的决心,也因此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再回上海试种“地”

2015年初,杨志航返回上海,在之前的农场以打工换宿的方式,用农场内废弃的大棚进行正式的生产试验。但农场的一位阿姨并不看好杨志航的种养方式,她不相信单靠养鱼能在水里种出菜。在试验期间发生的水床倒塌、鱼苗太小供养分不足导致菜叶瘦小等问题,更是让阿姨加深了自己的看法。

不服输的杨志航与农场阿姨打赌,给他三个月时间,必定解决所有问题。通过上海鱼菜界前辈的指点,他不断调整系统,两三个月后定型。当9月种植的第一批生菜大丰收时,此前跟他打赌的阿姨也愿赌服输。在种养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鱼菜共生的好处:即使从没种过地,也能种好菜。

杨志航介绍,鱼菜共生系统对比传统种植的优势在于:节省人工、食品安全。它省去了土壤种植的耕地、施肥、除草和浇水等程序,节省人工成本。植物生长在水里不仅脱离了土壤种植的重金属污染和大部分病虫害,还因为鱼菜共生的系统条件,不能使用任何农药,否则就会导致系统崩溃。

选定厦门租“地”种

系统定型后,杨志航本打算与朋友在上海一起发展鱼菜共生,但是家人希望他可以回到省内发展,在调查了省内各城市的市场需求后,他选定了厦门市作为自己的起点,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蔬小鱼”鱼菜共生生态农场。

笔者参观农场的大棚发现,棚内有三列水床和三个大水桶,蔬菜不是直接种在土里,而是插在浮板内漂在水上。藤蔓上挂着大大小小的黄瓜,甚是可爱。走近水桶,里面的鱼十分活跃,杨志航用渔网捞上一条鱼说:“这鱼大概一斤多了。”他指着大大小小的管道说,鱼的粪便通过这些管道给蔬果供给营养,蔬果把水过滤干净又循环给鱼使用。

杨志航介绍,“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他告诉笔者,近几年,这一体系在国外流行广泛,但在国内知晓率还较低,“我是第一批的受益者。”

农场生产出的农产品一方面制作成生菜沙拉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供应给周边农家乐,脆嫩的口感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而养殖的鱼因长期生活在循环水环境中,更活跃,运动量大,肉质紧实,还没有鱼塘养殖的土腥味,广受好评。

如今,杨志航成立了90后创业团队,团队4个成员均是90后,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将农场扩建到十几亩,并开展科普培训及学农教育,让小孩子触碰农业、了解农业、实践农业,打造成一家鱼菜共生主题农场。目前他正在开发水培多肉植物、香草作物等,还计划在龙岩开办同样的农场,让龙岩的市民受益。

(据闽西新闻网)

猜你喜欢
鱼菜种地共生
“鱼菜共生”山区帆布池绿色低碳养鱼技术
梁平:鱼菜共生AI工厂示范项目预计12月试运行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蔬菜喝“鱼汤” 笑当好“棚友”——“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项目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太原晋源区“鱼菜混养”模式加快推广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