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 崔秀然
(蠡县医院外三科,河北 071400)
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刘 杰 崔秀然
(蠡县医院外三科,河北 071400)
目的 观察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出血患者60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与传统开颅清除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8.69±2.41)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2.58±2.0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明显。
脑出血微创手术;置管吸引手术;老年脑出血患者
脑出血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于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与高血压、高血脂、血管老化等脑血管病变疾病息息相关[1]。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死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时、合理地救治,往往会危及生命。因此,探析有效的老年脑出血手术方法一直是临床医学界学者的研究热点[2]。本研究采用对照样本试验,旨在观察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5.38±1.84)岁;出血量30~50ml,平均出血量(39.45±3.68)ml。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65.46±1.73)岁;出血量30~45ml,平均出血量(39.18±3.32)ml。经比较,两组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案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为患者进行骨瓣开颅,开颅后将脑回分开,便于到达脑出血位置,直视下吸出血肿的65%~75%。检查确认患者无新出血点后放置引流管于脑出血部位,外接一次性闭式引流装置,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骨瓣的留存,血肿完全清除后除去引流管,闭颅结束手术。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局部麻醉,以患者脑出血发生的最大层面出的中心点作为手术穿刺点,自穿刺点做一直切口后进行颅骨钻孔操作。以“十”字形切口切开患者脑硬膜,将引流管经钻孔置入脑出血部位,抽吸10~15ml血肿后为患者缝合局部头皮,固定引流管,外接一次性闭式引流装置,进行持续性引流,血肿完全清除后除去引流管。
1.3 效果评估指标 手术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NIHSS量表,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对应数据,并比较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
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的对应评分值,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的对应值,组间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临床治疗老年脑出血患者常常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但患者的治愈率较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不断升高[3]。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的应用逐渐增多,采用脑出血微创手术能对患者的血肿位置进行精准定位,有效避开脑组织与脑血管,从而有效防止因手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下降的情况发生。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共同治疗时,患者脑内血肿清除的更为彻底,治疗效果更佳[4-5]。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8.69±2.41)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2.58±2.0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积极采用。
[1]邹兴军.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2(13):1868-1870.
[2]梁喜安,韦祖斌,朱雷,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4(08):20.
[3]栗志弘.脑出血微创手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3(10):88-89.
[4]马书明,夏海龙.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激光杂志,2014,25(03):82-84.
[5]王立江,张吉荣,韩光良,等.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5,16(04):391-394.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30
2095—9559(2017)03—3089—02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