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寿荣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骨一科,安徽 巢湖 238000)
康复训练对尺桡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贾寿荣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骨一科,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 观察分析康复训练对尺桡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30% VS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 VS 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应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康复训练;尺桡骨骨折;功能恢复
尺桡骨双骨折临床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折后骨折端可以发生旋转、重叠、成角以及侧方移位等,如果治疗和后期训练不得当,可以导致前臂功能出现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重点在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以减少骨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1]。研究显示[2],对于尺桡骨骨折患者来说,不仅要给予有效的治疗,复位准确,还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们对54例尺桡骨骨折患者实施了康复训练,观察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8~68岁,平均年龄(39.5±10.4)岁;左侧22例,右侧3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39.9±10.6)岁;左侧21例,右侧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康复训练,具体内容如下(1)功能训练。在骨折复位后的初期,应该遵循简单易行、活动范围适度、活动量小的原则,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手指的屈伸、握拳以及上臂和前臂肌肉的伸缩等[3]。指导患者要充分屈伸手指,尽力握拳,以活动相关肌肉和肌腱,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肢体肿胀。每次50下左右,1~2次/d。复位2周后,患肢局部肿胀的情况明显的减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加大活动范围、活动次数以及活动量,但是,尚不能进行前臂的旋转活动,以免导致损伤。复位4周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推墙以及前臂的旋转活动等练习。复位7~9周后,嘱患者来院行X线复查,结果显示骨折已基本愈合后,可以解除外固定,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肢体功能锻炼。(2)机能刺激。为了促进患肢神经的恢复,可以指导患者接触不同的温度、湿度以及硬度的物质,刺激肢体的感觉机能[4]。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肌力的训练,经常活动手指关节,练习握物的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把握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以免引起过度的疼痛,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标准 (1)治愈:患肢的骨折对位、愈合情况良好,前臂功能恢复正常;(2)好转:患肢的骨折对位、骨折愈合情况尚可,前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未愈:患肢的骨折对位、骨折愈合情况不良,前臂功能恢复较差。
1.5 前臂功能标准 (1)优:前臂旋转受限在15°之内;(2)良:前臂旋转受限范围在15°~30°;(3)可:前臂旋转受限范围在30°~45°;(4)差:前臂旋转受限超过45°以上。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所有得到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0.05时,可以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30% VS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如表3所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41% VS 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尺桡骨骨折治疗的关键措施在于有效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骨折复位后适宜的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肌力和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的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骨痂生长以及骨折愈合,减轻或消除肢体的肿胀,减少肌萎缩、关节僵硬和强直、韧带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在骨折的早期,由于骨折部位尚未愈合,患肢肿胀、疼痛较为严重,因此,应指导患者进行小范围的练习,以免活动量过大,导致骨折部位移位、变形。随着骨折复位时间的延长,骨折部位逐渐的愈合,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较大范围、较大活动量的康复训练,以有效的增加肌力,减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6]。当经过X线检查确认为骨折部位已经愈合后,则可以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大幅度的训练,并自理日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良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应用于尺桡骨骨折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1]张鑫,罗聪,李明,等.弹性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2):139-142.
[2]黄开芳,张立萍.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影响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90-2491.
[3]刘艳萍.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1,39(1):31-33.
[4]贾红梅,邓莉莉.浅谈早期康复训练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55-56.
[5]李艳容.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08-509.
[6]侯凯波,胡建山,陆萍,等.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3):257-258.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27
2095—9559(2017)03—3085—02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