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

2017-08-07 14:13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输液

刘 林

(安徽省立医院急救门诊,安徽 合肥 230001)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

刘 林

(安徽省立医院急救门诊,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 评价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全年,常规护理管理,门急诊输液患者1742例,2015年全年,接输液患者1650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 2015年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次率、意外拔管率、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例次率低于2014年,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静脉炎症状控制时间(5.2±1.4)h,低于2014年(7.5±2.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急诊针对输液,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干预

输液是最基本给药途径,输液护理是最基本的的护理技术之一,我国住院患者输液率高达99%,门急诊输液率也可达60%~90%。门急诊收治患者病谱复杂、人流量大,管理困难[1]。过去对于输液患者管理,一般采用分级管理,特别关注特殊患者,如输注高危药品、危重症等,但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为此,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试在门急诊针对静脉输液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全年,门急诊输液患者1742例,其中男1020例、女722例,年龄1个月~98岁、平均(54.2±20.5)岁。内科疾病1437例、创伤305例。转住院556例。2015年全年,接输液患者1650例,其中男970例、女680例。年龄1个月~99岁、平均(55.3±16.4)岁。内科疾病1365例、创伤285例。转住院507例。两个年份收治患者年龄、性别、病谱、消耗输液相关药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管理,针对输液不进行专项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选择血管、穿刺点消毒、规范穿刺、规范固定、信息标注、定时巡视、规范封管等,进行风险等级管理,对于高危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如老年人、特殊部位置管、输注高渗药物等,对于门诊输液者,进行常规宣教,包括禁止拉扯导管、若有异常或输液接近结束,立即通报医师,对于小儿输液必须由家属陪同,并要求家属做好小儿活动管理,避免乱动。

1.2.2 系统性护理干预 在2014年的护理管理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护士干预,强调输液管理重要性,对于普通门诊输液者,也应一视同仁,具有风险意识,增强护士对输液管理的重视程度,落实护士技术准入制,禁止实习护士独自进行高危患者输液,对于实习、助理护士加强技能培训,鼓励高能级护士监督指导[2];(2)患者与家属干预,强化健康教育,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输液前问询有无输液史,简单问询是否了解一些注意事项,如避免抬高手臂、避免随意走动、穿宽松衣物、上厕所大小便需注意事项等,对于多人陪护,劝导仅留下一人留守;(3)环境管理,避免混杂,设立儿童输液区及成人输液区,同时将成人输液区划分为化疗区、潜在危险区、首次使用抗生素区以及急症区,避免相互之间干扰,在墙上增加宣传标识,控制噪音,及时协助处理小儿哭闹、及时处理喧哗;(4)若输液手臂有瘙痒、胀痛等不适,以硫酸镁湿敷,同时配以软垫[3]。

1.3 观察指标 不良事件,包括输液相关并发症如外渗、静脉炎、穿刺点感染,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意外拔管、医患纠纷、跌倒、患者家属之间纠纷等。患者/家属满意率。静脉炎等并发症症状控制时间。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 2015年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次率、意外拔管率、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例次率低于2014年,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2014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4-2015年门急诊科输液相关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与患者/家属满意率

注:与2015年相比,*P<0.05

2.2 护理质量评分与症状控制时间 外渗、穿刺点感染等例数不足,无法进行对比。2015年静脉炎症状控制时间(5.2±1.4)h,低于2014年(7.5±2.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输液护理是最基本的护理内容,也是易被忽略的护理工作,过去护士以及患者、家属将注意力集中在穿刺过程控制上,以穿刺是否一次成功评价护理质量[4]。实际上输液护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注意事项较多,除穿刺外、固定、输液中巡视、输液反应与并发症管理等都是护理的重点。过去输液管理对患者及其家属、门急诊输液环境质控不够重视或细节落实不够,如不同患者混杂在一个区域输液,不进行排号,可能干扰正常的巡视次序,影响管理效率。如小儿易哭闹,可能干扰到周围人群输液,易造成患方之间的口角。

2015年,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加强护士干预,强调输液管理重要性,重视患者与家属干预,强化健康教育,重视环境管理,维持正常的输液秩序,为家属提供马铃薯等预防静脉炎等并发症。结果显示,2015年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意外拔管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家属满意率上升。科学的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5],对于门急诊输液患者而言,因人流量大、护士数量不足,更应加强护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益,发挥患者及其家属能动性,有助于减轻护士负担。

综上所述:在门急诊针对输液,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1]马荣.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9):110-111.

[2]朱庆红.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91-1293.

[3]高华,马惠娟,王蓓,等.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5(22):1-3.

[4]陈悦姝,朱小颍,彭文亮,等.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636-63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Z].2012.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3.020

2095—9559(2017)03—3074—02

2016-05-09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输液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